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第一學期 第十五課 元聖周公

由 恆等式自習室 發表于 人文2021-10-23
簡介周公在東征以後,兼併了大片的土地,眾多諸侯國被滅亡或被打敗臣服於周,在此天時、地利、人和的局面下,周公從國家層面和家族層面創造性的改革了諸侯的分封制和家族的宗法繼承製度

以藩屏周下一句是什麼意思

摘要:

周公,孔子的偶像,輔佐三代周王,改革封建制和宗法制,對後來長達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制度文化起了“ 基石” 的作用;制禮作樂,敬德保民,以德治國,是儒家思想的源頭。

1

看影片

記錄片《周公》共四集 每集25分鐘

2

看圖書

《話說中國》第二卷 詩經裡的世界 上冊 P124-144

3

聽故事

《謝濤。聽世界。春秋》

A31 周公吐哺

A32 周公治國

4

愛思考

1、 說一說什麼是“嫡長子”

2、試著講講在封建制和宗法制下,社會的階層是怎麼開成的?

3、自己想一想,這種血緣關係維繫的封建制,在幾代人以後會出現哪些不好的情況呢?

4、說說你夢到過誰,學了這一課以後,你會夢到周公嗎?

5、講講“吐哺握髮”的故事。

5

內容簡介

【注:下面帶下劃線的紅字,都是可以點選連結到更詳細內容的】

周公旦,生卒不詳,姓姬,名旦,爵位為公。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需要注意的是,周朝其實有好多個周公的,並不只周公旦一個,大概是周公旦的後人依舊封在周地的歷代國君,都稱為周公。

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又相天子。

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被尊為儒學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被孔子稱為“元聖”。

周公於西周的功勞不亞於周武王,對後世封建宗法制以及周禮影響更大。可以說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

軍事家

第一學期 第十五課 元聖周公

點選:

周公東征鼎

周文王在位時,周公旦便跟隨文王與商朝周旋與鬥爭。

周武王繼位後,周公旦任輔相,姜子牙任國師,孟津觀兵,決戰牧野,軍國大事,武王總是與周公商量。

周公旦攝政後,更是親自帶兵,平“三監”,滅武庚,攻滅奄、蒲姑等五十多個國家。

北師大的李山教授說,武王克商時期,小邦周的人口規模不足商朝的十分之一。武王克商只是打擊了商王朝的核心部分,直到周公東征才掃清了它的外圍勢力。三年的東征滅國有五十個多個。東征以後,周人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周”,而成為東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遼東的泱泱大國了。周公東征象疾風驟雨席捲了大河下游,攪動了原有民族部落的格局。

政治家

封建制與宗法制

在大禹治水成功後,“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號稱的萬國基本上都是自然形成的族群部落,他們之間基本上沒有血緣關係。

到商湯滅亡夏朝,”三千諸侯“會於亳,這時的諸侯開始形成稍微大一點的城邑。商朝與三千諸侯國即沒有血緣也不是直屬關係,只是從屬性質的鬆散關係。

周公分析了商朝的九世之亂,認為“兄終弟及”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動亂根源。

周公在東征以後,兼併了大片的土地,眾多諸侯國被滅亡或被打敗臣服於周,

在此天時、地利、人和的局面下,周公從國家層面和家族層面創造性的改革了諸侯的分封制和家族的宗法繼承製度。

要理解家族的宗法繼承製,首先得理解“

嫡長子

”這個概念,還不太明白的請翻閱公眾號裡以前的一篇文章:

歷史知識小卡片:嫡庶

周公設計了在一個家族裡面,嫡長子處於絕對繼承地位,包括官職、地位、土地和管理家族的權力,其它的嫡子和庶子要遠低一等。無論地位是一個諸侯的家族,還是一個小地主的家族,都實行這樣的繼承製度,稱為“

宗法制

”。

周朝本來就是一個大家族,它實行的宗法制上升到一個國家層面,就成了“

分封制

”,也叫“

封建制

”,以周武王這個大家長為例:

第一學期 第十五課 元聖周公

周武王的嫡長子姬誦會毫無爭議接班做下一代周王,就算是姬誦死了,還有姬誦的嫡長子接班做下一代周王,這就是“宗法制”的規定,其他兒子都不用說自己能力有多強了,就一句話“傳嫡不傳賢”,這樣就從法律上避免了王位的爭奪,維護了國家政權的穩定。

其他的兒子,會根據他對周王的忠誠和能力,被分封為

諸侯

,在周王朝的周圍建邦立國,抵禦外敵,就像在周王室的外圍建立的一圈碉堡。

周公設計的封建制,與夏商與周武王都有本質的區別,基本是以血緣為紐帶的,用“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來描述是最準確的,把各個諸侯用親情緊密聯絡在一起,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各個封國的諸侯既是一國之君,也是一個大家長,在他的家族內部也要按照“宗法制”進行繼承。他的嫡長子繼承他的諸侯國君之位,其它的兒子就各自得到一小塊土地,並擔任“

卿大夫

”,輔佐嫡長子。

同樣“卿大夫”是更小一級的家長,他的位置由他的嫡長子繼承,他的其它兒子地位更低一等,只能得到幾十畝地養家餬口了,但也有免費受教育的權利,稱為“

”。

“士”還並不是社會的底層,他的嫡長子繼承他的“士”,其他的兒子就成了庶民,普通的百姓了。

第一學期 第十五課 元聖周公

封建制與宗法制,可以說是一體的,互為表裡。從國家層面是繼承了諸侯國,可以叫封建制;從大大小小的家族看,還是宗法制。整個國家的權利因為宗法制形成了緊密的血緣關係,完全不同夏朝和商朝那種鬆散的制度了,這種設計模式一直影響了中國三千年。

就這樣一級級繼承下來,形成了等級不同的社會階層,他們獲得的權利和地位,居然只跟出生家庭和出生順序有關。這樣的制度在西周初期保證了國家的穩定,而且諸侯們積極向外擴張,增加自己的地盤,也使西周的疆域不斷擴大。

各級官僚都優先讓親戚來擔任,而不是錄用有能力的賢人,“王侯將相”全憑出身,但那些不甘認命的英雄又怎麼能不揭竿而起呢?

天子、諸侯和卿大夫在死後,通常會根據他一生的成就起一個諡號,聽聽公子卓有關“諡號”與“公侯伯子男”諸侯等級的聊天內容吧。

歷史知識小卡片:諡號

思想家

商代是一個極端敬鬼神的朝代,商王只祭祀自己的祖宗,把普通人和奴隸的生命視如草芥。在安陽殷墟的墓葬和宮殿下隨處可見用活人來祭祀的。

第一學期 第十五課 元聖周公

建造宮殿用活人奠基很常見

北師大的李山教授曾提到,在一座宮殿的地基中,共發現600多個活人被埋在不同的位置。各種祭祀、殉葬等無處不有無時不在的任意殺害奴隸,這是一個怎樣的血淋淋的朝代。

在考古中,周朝的墓葬基本上不見了用人陪葬的情況。

周公認識到天生眾民,並選擇有德的人做國君,付給他疆土和庶民,代天保民。國君若不敬德保民,以德配天,則皇天上帝就會改選別人保民,也就是“革命”,就是“改變天命”的意思。要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就不能僅僅依靠天命, 還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德行, 取信於民,要重視社會底層庶民的生命和生活。

西周以前不見有“德”字,這個字大量出現於反映西周歷史的《周書》等古籍中,其中不少就反映周公的德治思想。據郭沫若先生考證,金文的“德”字首見於西周成王時的《班簋》,康王時的《大盂鼎》等彝銘中。

教育家

制禮作樂

在文化上週公提出“明德慎罰”的道德規範,制定完整的禮儀儀式。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是周公一生最主要的功績之一。

禮發源極早,“禮”字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已經出現,據《說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判斷,最初的禮只是人們祈求鬼神的特定儀式。周公“制禮”則是為了滿足安排祭祀秩序的需要,根據血緣關係和等級身份,分別制定尊卑之間,長幼之間,親疏之間各自的不同行為規範。周公之“禮”,把禮原初的“事神致福”之意淡化,從規定不同身份的人等應該遵行的禮儀出發,最終成為宗法等級制度的依據和標準。

隋唐時期開始,把行政機構分成六部:吏部、戶部、兵部、禮部、刑部和工部,就是由《周禮》中的六官演化來的。

周禮還規定了各種場合的全面的、複雜的禮儀,比如現在我們還把婚禮儀式稱為“

周公之禮

”,就是因為周禮中把婚禮怎麼一步一步進行規定的非常詳細。

夢 周 公

由於周公旦的制禮作樂,樹立了3000 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模式。孔子在比較了古代的文化之後,

欣然認為周代文化“鬱郁乎文哉”,“吾從周”,非常崇拜周公旦,說自己經常在夢裡向周公請教。到現在還經常有人說“我要去夢周公了”,意思是我要去睡覺了。

後人甚至根據《周易》+夢周公,居然附會了一套“

周公解夢

”,其實真的跟周公沒關係了。

文學家

周公有那麼多成就,然而更厲害的,他居然還是一位大文豪!寫了無數的文章和詩歌,我們列舉幾篇最著名的:

1、牧野之戰的戰前動員大會,據說是周公寫的,收錄在《尚書》中:《

尚書·周書·牧誓

2、周武王重病,周公旦向祖先禱告,希望替武王去死,禱辭收錄在《尚書》中:《

尚書·周書·金滕

3、在準備東征的戰前動員大會上,周公又發表一篇,收錄在《尚書》中:《

尚書·周書·大浩

4、周公東征路上,寫了一首詩歌,表達他要保衛國家,保護周成王的決心,收錄在《詩經》中:《

國風·豳風·鴟

鴞》

5、周公在封自己的兒子伯禽去魯國上任時,寫了一封家書訓戒他要謙虛謹慎,是有文字記錄的第一篇家訓《

戒子伯禽

》,發明了成語:吐哺握髮。後來曹操在他《

短歌行

》的最後一句寫到“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完】

作者:甄彥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