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北京話中的“怹”您會讀嗎?別小看了這一個字的敬語

由 凌洲業話 發表于 人文2021-10-16
簡介關於這些敬稱的由來,有著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您和怹,是由“你每”和“他每”的合音進化而來,“每”是發語詞,表尊敬意,在古漢語中很常見,如今被寫作“們”,也就是說“你們”實際上是敬語,在老北京,跟人說話時常會說“您們”、“怹們”,而此時

訁宀一怎麼讀

說起北京,說起北京人,現在總愛用幾個關鍵詞來形容:“仗義、局氣、有裡兒有面兒……”;其實不是“有裡兒有面兒”,應該是“有禮兒有面兒”。北京人規矩多,懂禮節、有禮貌,這話不假,元明清三朝帝都,近千年的文化積澱,尤其是清朝,滿族人坐江山,旗人規矩多,規矩大,上行下效,這必然影響民間的風氣!別的不說,就說對人的稱呼方面,我們這代人從小受的教育還是跟大人說話要稱呼“您”,北京有句老話兒教育孩子:“跟大人說話‘你我他仨’的不行,出門兒讓人笑話這孩子沒規矩!”

這是說的大人不僅僅是家長,包括所有長輩,以及比自己年長的人,哪怕是平輩人,年紀相仿,初次見面也要說您,甚至包括不太熟悉的人和陌生人,哪怕上街跟人打聽道兒,都得是:“勞駕,跟您打聽個道兒,***怎麼走?”這是對人的一種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人稱無非“你我他”,但對於老北京人來說,“我”可以,“你”不行,那麼“他”呢?對於第三人稱,其實也是有尊稱的,只不過現在聽的少了,說嚴重點兒,逐漸在被人們遺忘!

北京話中的“怹”您會讀嗎?別小看了這一個字的敬語

“怹”——這個字的讀“灘”,是老北京常用的敬語,對第三人稱尊稱,一般用於對長輩和尊敬的人的稱呼。老舍先生的著作《龍鬚溝》中,就有這樣的描寫:“四嫂,您忙您的活兒,我是個閒人,我來伺候怹。”有時候為了加重語氣,還會說“怹老人家”!比如倆人見面,提到自己的父親,對方問:“您家老爺子最近怎麼樣,怹老人家身體挺好噠?”那就得答:“託您的福,怹挺硬朗的!”“怹”和“您”一樣,是一種敬稱!

北京話中的“怹”您會讀嗎?別小看了這一個字的敬語

關於這些敬稱的由來,有著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您和怹,是由“你每”和“他每”的合音進化而來,“每”是發語詞,表尊敬意,在古漢語中很常見,如今被寫作“們”,也就是說“你們”實際上是敬語,在老北京,跟人說話時常會說“您們”、“怹們”,而此時往往指的是一個人,而不是幾個人。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您和怹,是受阿爾泰語的影響而來,阿爾泰語是突厥語族語言,中國是阿爾泰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從古至今我國北部、東北部、西北部都有著眾多操阿爾泰語言的民族。在北宋之後,北京地區長期被北方少數民族佔領,尤其金元時期,北京地區的漢語和阿爾泰語融合,你字,受阿爾泰語發音的影響,演變成了您,同理,他演變成了怹。

北京話中的“怹”您會讀嗎?別小看了這一個字的敬語

另外還有“恁”,如果您翻看元明時期的小說,“恁”和“您”字的稱呼會很常見,比如《水滸傳》中,恁字的稱撥出現頻率非常高,但是恁既可用於第二人稱,也可用於第三人稱,而且恁不屬於敬語,可以用在任何人身上!再有,《中國文法要略》的作者、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認為,您和怹,是“你老”和“他老”的合音。此外,還有人認為,怹是個生造字,由您衍生而來,心上有你就是您,表示對對方的尊重,而第三人稱時,沒有敬語,給交往禮儀帶來許多不便,於是由您字推演出,心上有他,便是怹,發音也是兩個字的合音,原本在旗人中盛行,後來逐漸演變成北京方言!

北京話中的“怹”您會讀嗎?別小看了這一個字的敬語

而現如今,別說怹了,就連您字,聽的都少了,透過觀察發現,現在許多小孩兒,跟家長、老師說話都是你,有的甚至直接稱呼父母的名字,顯得越來越“洋範兒”。殊不知,外國小孩也不是隨便對人直呼其名的,如果名字後面不加上先生、太太、夫人、老師……等等稱謂的話,一定也會被人鄙視的。由此看來,我們不但丟失了傳統,而且“與國際接軌”是不是也偏離了正軌呢?在北京的土語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至今還活躍在北京人口頭兒上,有些則已難覓蹤影。這些敬語都真實反映出老北京人對生活的態度,那就是對人、對生命,對生活的那份感恩和敬意。這份感恩和敬意,是老北京文化的脊樑;也正是有了這份感恩和敬意,才能讓老北京人的精神世界充滿了包容與寧靜、大氣與溫暖。但願,在被逐漸遺忘的“怹”背後,這份感恩與敬意能夠完整地保護下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