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清明節到寺院做超度 竟然如此殊勝!

由 華人佛教 發表于 人文2021-09-11
簡介清明節去寺院參加超度法會、放生、誦經、誦咒、禮懺,更符合佛教清明節祭奠祖先的傳統

觀音懺法會是超度法會嗎

清明節到寺院做超度 竟然如此殊勝!

清明節,很多信眾會去寺院,參加寺院舉行超度的法會。

清明節到寺院做超度 竟然如此殊勝!

參加寺院的超度法會、誦經、誦咒、做功德,會利益更多眾生。

清明節到寺院做超度 竟然如此殊勝!

參加寺院舉行放生的法會,將此功德迴向給已故親人,功德無量。

清明節到寺院做超度 竟然如此殊勝!

清明節的傳統“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祭祖追思的重要節日,是紀念祖先的日子,在我國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了。這個節日,既有著生離死別、慎終追遠的深切情思,又包含了萬物更新、生機勃發的欣慰與感懷。

清明祭祖,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年年輪迴,代代相傳,傳承中華文明“禮儀”的祭祖活動,是人們尊祖敬宗重要的體現。清明節總能引發我們追宗溯祖的情懷,不忘自己的累劫先祖,知恩報恩,是炎黃子孫植根靈魂深處的文化基因。

《詩經》雲:“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儒家亦有云:“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可見,古人對孝、對善的尊崇。

清明掃墓祭祖的習俗由來已久,大約始自周代,自唐代起被確定為國家禮儀並歷代沿革,是中國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根本的道德意識,有助於在古人與今人、前人與後人之前建立和諧的代際關係。

清明節的傳統一般“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或以紙錢置墳頭化掉。

很多信眾會去寺院敬香拜佛,以此追憶遠逝的生命,惜福與感恩當下,藉此表達對歷代祖師先賢的無限感恩和緬懷,更為亡者消除業障、超生淨土,轉增福德。清明節去寺院參加超度法會、放生、誦經、誦咒、禮懺,更符合佛教清明節祭奠祖先的傳統。

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清明節時,許多寺院都會舉行超度的法會,為逝者設立超度牌位、誦經迴向。清明祭祖超度,一方面是源於寺院慈悲為懷的傳統,追思感恩,報眾生恩,普濟十方。另一方面,現在國家對墓地管理的比較嚴格,很多人會把先人的骨灰寄存在寺院裡,每逢清明、中元節祭拜也方便。這樣既倡導了祭祖新風,又能傳播正信佛法,弘揚報恩文化,緬懷祖先前賢美德、報答父母師友深恩。

“地藏度母”、“目連救母”的經典故事一直是民間最受歡迎的佛教故事,它所強調的佛力救度和對地獄、餓鬼、畜生道的慘狀的描述,在於強調孝道思想,也在於勸人向善,勸子行孝,更有“天下無不是者父母”的隱喻。

清明節對佛弟子而言,是帶著感恩之心:祈願“以先祖為主的六道一切如母有情眾生,能夠早日脫離輪迴苦海,得到佛的果位”,掃墓、祭祀都是一種修行,與生活並不矛盾。這一天我們參加寺院的超度法會、放生、誦經、誦咒、做功德,會利益更多眾生,這樣對他們而言,也能得到更真實的利益。

要特別注意是,祭祀祖先,儘量不要殺生,這樣會加重祖先的罪業的。相反,放生則功德無量,不但能救度眾生生命,而且也是在積累福報,播種善根。在清明節吃素一天,就是一種放生,將此功德迴向給已故親人,功德無量。

最後,願所有逝者都能蒙佛力加持,往生淨土、永離輪迴,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同生極樂國,同圓種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