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史書的立場:平王遷都洛陽原因並不簡單,《史記》掩蓋了什麼?

由 趣說正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7-05
簡介秦襄公雕像所以秦襄公大力救周並且“戰甚力”,讓當時參與這場混戰的各方感受到了秦人武力的強大,雖然最終的結果是周平王一方勝利,秦襄公救周的行動以失敗告終,但從記載看來,周平王的聯軍一方主要擊垮的是周幽王的勢力(這也是他們的主要目的,秦襄公雖救

平王是指誰

西周末年,周幽王廢太子宜臼及申後,立寵愛的褒姒及其子伯服為後及太子,從而引發一場政治地震。宜臼被廢之後,深感自己性命堪憂,於是逃奔自己母后的國家申國,而申後面對周幽王此舉亦是非常惱怒,便聯合繒國與犬戎,組成聯軍討伐周幽王,兩軍大戰的結果是周幽王在驪山被殺,西周都城鎬京被聯軍洗劫一空。事後,宜臼在眾諸侯的擁戴下繼位,但由於舊都破敗且戎狄盤踞,自己無力驅逐,便遷都東都洛陽,西周滅亡,東周開始。

史書的立場:平王遷都洛陽原因並不簡單,《史記》掩蓋了什麼?

烽火戲諸侯

這是傳統對這段歷史的認識,周平王東遷洛陽的原因就是西都破敗以及戎狄盤踞,自己已經失去了對其的控制,沒有辦法才遷都洛陽的。但仔細研究則發現,

平王遷都的原因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關於平王遷都,幾點不成立的理由

首先,鎬京破敗不假,但卻沒有到一定要遷都的地步。

相比於洛陽,西都鎬京的歷史更為淵源悠長,可以說是姬姓周族的發祥之地,自西周開國之後歷經幾百年的時光,期間也飽經戰亂,卻一直都沒有放棄。雖然經過幽王末年的大亂,但其在周人心中的地位應該不低,絕對不會輕易放棄,肯定是有其他的原因才會被迫選擇遷都的。

史書的立場:平王遷都洛陽原因並不簡單,《史記》掩蓋了什麼?

平王東遷

其次,戎狄盤踞不是主要問題。

所謂戎狄,主要是指不同於中原華夏農耕文明為主的少數民族,而那時的戎狄多以遊牧生活為主。遊牧民族的一大特點就是遷徙無常,他們不會在一個地方長期的停留,也就是說雖然戎狄協助申侯攻破了鎬京,盤踞在了關中之地,也並不是就是駐紮下來不離開了,周族如果真的不願遷都,也是有可能驅趕走他們的。

況且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戎狄並不是周平王的敵人,史書非常明確的記載了,申侯是聯合戎狄,也就是說他們都是支援周平王的,是友軍,那麼既然是友軍,周平王事後又怎麼會害怕戎狄的勢力呢?這於理不通。

史書的立場:平王遷都洛陽原因並不簡單,《史記》掩蓋了什麼?

犬戎形象

如果說戎狄反覆無常,後來又和周平王為敵的話,周平王為何不與其一戰呢?雖然此時的周王室已非昔日可比,但整體實力跟東周末年相比還是要強上很多的,例如日後周桓王就親自率軍和當時的小霸國家鄭國交戰,可見其實力並不弱小。縱然果真國力衰弱,但也不至於到一仗也不打就放棄西都的地步。由此可見,其遷都的原因的確很不簡單。

秦襄公:

周平王真正害怕的人

那麼,周平王為何要遷都呢?他真正在躲避或者害怕的是誰呢?

答案是秦襄公。

但在傳統的史料記載中,秦襄公是“救周”的功臣之一,期間他派兵護送了周平王東遷洛陽,事後周平王還給他開了一個“空頭支票”,說只要秦人能夠將關中的戎狄趕跑,就拿關中的土地封給他們。而史書記載就是憑著這句話,“秦始列為諸侯”,秦國正式獲得了周王室的認可,成為了天下認可的諸侯。

如此看來,周平王是因為害怕秦襄公才遷都洛陽的純屬無稽之談,但其實不然。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

秦襄公“救周”的目標不明確。

史書只是記載了其“救周,戰甚力”,但在這裡並沒有明確的指出他究竟是為誰而戰。但經過推敲可知,這個所謂的“救周”其實救的是周幽王。後人以為這個“周”代表的是周平王,其實不然,這是日後周平王確立了周王身份之後才有的認識,在他被廢之後以及兩軍交戰的時候,周幽王才是天下諸侯公認的周王。甚至在周平王被立之後的二十多年間,天下還有兩個周王(周公子餘臣被虢石父立為王,史稱攜王),直到後來攜王被晉國所殺,周平王的地位才最終穩固。由此可見,秦襄公所謂的“救周”理解為救周幽王更為確切。

史書的立場:平王遷都洛陽原因並不簡單,《史記》掩蓋了什麼?

春秋時期諸侯國的分佈

更何況秦襄公救周幽王非常合理。秦國的祖先是替周王養馬出身的,其世世代代都臣屬於周王,雖然周幽王是一個無道昏君,但在當時對周幽王的認識肯定和現在不一樣,可以說現在的周幽王的形象是經過了後人層層掩蓋粉飾後的形象。秦襄公面對周室的這個危機,起兵去幫助自己祖先世代服務的正統周王室,非常合理。

其次,

秦襄公是個很有野心的人

,這從他“戰甚力”的記載中可以看出。本來這場戰爭是周王室的內部戰爭,和秦國本無關係,但秦襄公卻干預進來並出力甚多,不得不說是很有自己的目的的,而這個目的就是要發展壯大他的贏秦勢力。而為了壯大這個勢力,得到周王的認可無疑是一個極佳的選擇,正如他的祖先非子一樣,因為養馬獲得了周王的賞識而帶動整個族群發展壯大了起來。

史書的立場:平王遷都洛陽原因並不簡單,《史記》掩蓋了什麼?

秦襄公雕像

所以秦襄公大力救周並且“戰甚力”,讓當時參與這場混戰的各方感受到了秦人武力的強大,雖然最終的結果是周平王一方勝利,秦襄公救周的行動以失敗告終,但從記載看來,周平王的聯軍一方主要擊垮的是周幽王的勢力(這也是他們的主要目的,秦襄公雖救周,但卻不是這場內戰的主要參與方),卻並沒有打敗秦襄公。此時諸侯聯軍的實力已經大大的削弱,無力也無心和秦襄公乃至可能反覆無常的戎狄爆發新的大戰,迫於這個壓力周平王決定放棄舊都東遷。秦襄公雖然營救周幽王的行動失敗了,但他的另一個目的也達到了,那就是成功地將秦人的勢力範圍向東發展到了關中一帶。見目的達到的秦襄公也有意緩和和周平王的關係,於是承認了周平王的地位,同時象徵性的派兵“護送”了周平王,也帶有軍事威脅的含義。

事後的周平王肯定不甘心舊都就這麼落入敵人的手中,所以他給了秦襄公這麼一個“空頭支票”:驅逐戎狄之後,關中就是你的。這無疑是在激化秦襄公和戎狄之間的矛盾,以達到削弱雙方的目的。但這也是秦襄公一直想要的,所以得到這個保證之後,秦襄公奮力和戎狄交戰,甚至自己最後都是死在了戎狄之手,因為不管周平王的初衷如何,能把關中的土地搶到手,那就是勝利,可見這是秦人立國發展的一個戰略目標。

史書是有立場的,得看書寫的人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那便是記載這段歷史的史料來源來自於秦國的史書。

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其他國家的史書悉數被焚燬,以至於後來的史學家看不到其他國家對這段歷史的記載,只能看到秦人自己的記載,這就失去了客觀性。

史書的立場:平王遷都洛陽原因並不簡單,《史記》掩蓋了什麼?

《史記·秦本紀》採自秦國史

所以說,

這段歷史難免有秦人自己粉刷歷史之嫌

。由於秦人在原來本身就被視為戎狄,一直得不到周王室的承認,所以有意改寫了一下這段歷史,將原本與後世天下公認的正主周平王為敵寫成了是他的功臣。但在先秦的一些史書中,例如《國語》與《左傳》中,都看不到這些記載,甚至《國語》中明確地寫道,平王東遷,多賴晉國和鄭國出力,如果秦人也像史書中那樣出力,怎麼會看不到一點記載呢?可見其確有粉刷之嫌。

綜上所述,周平王的東遷原因絕對不是史書記載的那麼簡單,

他實際上是迫於秦襄公的壓力,在國力衰微之時失去了對關中舊都的控制

,秦襄公趁火打劫將其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並經過自己和後代的浴血奮戰,終於將其作為了自己的國土,秦國得以立國。而周王室在此番大亂之後只能遷都洛陽,這才是平王東遷的真正原因。

參考資料:

《史記·周本紀》《史記·秦本紀》;

童書業:《春秋史》;

林劍鳴:《秦史稿》。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