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大佛頂首楞嚴經妙心疏》​

由 ZAKER生活 發表于 人文2021-06-29
簡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

教授阿闍黎是什麼意思

《大佛頂首楞嚴經妙心疏》​

大佛頂首楞嚴經妙心疏

(卷第一)

鎮江玉山沙門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

二別序。二。初示墮因緣。二神咒護攝。初三。初佛僧應供。二阿難等乞。三淫室誤墮。今初。

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兼復親延諸大菩薩。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應。佛敕文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

時字。古疏多指自恣之日。即解夏日。謂自恣之時。諸佛歡喜之日。此日薦親。功倍尋常。餘謂此時。定非自恣之日。前文如來宴坐。宣示深奧。時間延促不定。又匿王之父諱日。非選擇之日也。又若此是自恣之時。阿難破夏受別請。不但阿難有過。佛亦有過。阿難常為佛之侍者。若聽其犯過而不制止。即養成阿難之罪過也。餘謂佛絕無此事。而阿難亦不敢如此放逸。是故餘謂此時。定系解夏後日也。梵語波斯匿。此雲勝軍。謂此王軍旅強勝。諸國不能勝也。諱日者。父喪之日也。此日隱諱不言。言之痛心故。又此日忌舉吉事。故曰諱日也。茲當父王忌辰之日。欲以報答親恩。故設齋請佛。以資冥福也。營。謂裝置也。齋。謂潔淨之飲食也。宮掖者。內宮之左右掖庭。表地之尊也。自迎其佛。又延其伴。表請主之恭敬也。珍羞之廣。妙味之上。表供養之貴也。年高德重曰長者。好談名言。清淨自居。曰居士。佇者立候也。佛已受王宮之請。不能再應其他齋主。故敕遣文殊。領眾分應也。

二阿難等乞。三。初等乞因由。二思維等乞。三正行等乞。今初。

唯有阿難。先受別請。遠遊未還。不遑僧次。既無上座及阿闍黎。途中獨歸。其日無供。

別請者。別受施主請。非普請也。亦非次第請也。大乘律。禁受別請。及別請僧。毗尼律中。別請與別請僧。有戒有開。開者。病時。行時。作衣時。施衣時無犯。餘皆不得受別請。及別請僧。但令僧次通請一人。餘別請無犯。今值休夏已後。時當施衣。故阿難得受別請也。遑者暇也。又及也。因歸途遙遠。故不及僧眾之次序。而受齋主之請也。上座有三。一生年上座。即齒尊也。二福德上座。即德重也。三法性上座。即智廣戒先也。梵語阿闍黎。此雲軌範師。四分律雲。闍黎有五。一剃度。二教授。即受具時之乞戒師也。三羯磨。即受具時稟白羯磨之師也。四授經。即教授一切經典之師也。五依止。即參學處之主人也。律制一僧遠出。必有二師翊從。所以嚴行止也。阿難受別請。不同遠出。故無伴侶。途中獨歸也。僧眾悉皆受請。故阿難是日無供。

二思維等乞。

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遊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後檀越。以為齋主。無問淨穢。剎利尊姓。及旃陀羅。方行等慈。不擇微賤。發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阿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為阿羅漢。心不均平。欽仰如來。開闡無遮。度諸疑謗。

梵語缽多羅。此雲應量器。應自食量大小而成其器也。又體色量三。皆應法故。名應器。遊城者。遊化之城。即舍衛大城也。次第者。不越貧富也。循乞者。依順大乘法律。平等次第而乞也。阿難思維。先前施主已請佛僧。若有最後之施主。即為我阿難之齋主也。但我所求之施主。不論梵志之淨姓。旃陀之穢姓。皆得為我齋主也。檀越。此雲施主。即行施修福之主也。剎利。此雲王種。亦云田主。尊姓也。旃陀羅。此雲殺者。屠割為業。卑穢之家也。印度有四姓。舉首尾以攝中二也。方者法也。依法而行平等之心也。不擇貴賤者。即平等義也。為欲圓滿成就一切眾生無量功德故。所以不問淨穢。次第循乞也。若有揀擇。即不能圓滿成就一切眾生無量功德。阿難平常行乞。蓋不如此。今日特作此舉也。須菩提。舍貧乞富。謂富家食多。乞之無妨也。大迦葉。舍富乞貧。謂貧人無福。令種福田也。二尊者雖各有所見。亦各有所遮。失其平等。而且偏貧。令人致疑。謂別有所感。偏富令人生謗。謂有愛富之心。故皆被佛訶。心不均平等。阿難欽仰如來平等之法。背棄貧富偏別之乞。開闡大乘無遮之行。度越世人疑謗之心。阿難思維已定。以下依計而行乞。

三正行等乞。

經彼城隍。徐步郭門。嚴整威儀。肅恭齋法。

經者。過也。隍者。城外幹塹也。徐步。緩急得宜。如法而行也。郭門。城之外門也。行將與人市交接故。嚴肅整頓身形。免失威儀。致人輕毀。而招無故之罪也。恭謹誠肅。令人欽仰。而從無意中得福也。然嚴整威儀。有生善滅惡之功。非阿難故作異態。邀人恭敬也。

功德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