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一場“土豆病毒”百萬人喪生,愛爾蘭饑荒與“日不落帝國”的衰落

由 小軒文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6-28
簡介就這樣,馬鈴薯成為當時廣大農民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800萬愛爾蘭人民就靠著一顆小小的馬鈴薯,在英國殖民者的鐵蹄下艱苦度日

愛爾蘭獨立運動死了多少人

先來惡補一下世界地理,愛爾蘭是位於英國西部的一個美麗的島國,四面環海,環境優美,空氣宜人,在歐洲享有“翡翠島國”、“綠寶石”的美稱。

愛爾蘭的高等教育和經濟發展水平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有很高的聲譽,如今每天到愛爾蘭觀光的外國遊客絡繹不絕,流連忘返。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宛若人間天堂的愛爾蘭,在一百多年前卻彷彿是“人間地獄”。

一場“土豆病毒”百萬人喪生,愛爾蘭饑荒與“日不落帝國”的衰落

四面環海的愛爾蘭,最近處距英國僅19公里

在1845年至1850年這短短五年間,可怕的災荒席捲了整個愛爾蘭,導致全國的人口從800萬一下減到了400多萬。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一百萬人因飢餓而死。

從一個地方官員口中我們彷彿能想象到當時愛爾蘭人民的慘狀,他說:

“我走進了一間農家小屋,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自己眼前的景象。6個人躺在小屋角落的一堆髒稻草上,他們骨瘦如柴,形同幽靈。我以為他們已經死了,但當我靠近他們時,我卻聽到了一聲呻吟。這些‘人’還活著……”

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日不落帝國”的“榮光”

18世紀中葉,隨著光榮革命的完成和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成為近代歷史上第一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

蒸汽機的使用和大工廠的出現使得勞動力變得更為廉價,英國的社會生產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英國開始將勢力範圍向全球延伸,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並迅速確立了它的霸主地位。

維多利亞時的大英帝國,當時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都是英國的子民,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作為“世界中心”,英國掌握著世界各地最好的資源,幾乎每個大洲上都有英國的農田和種植園,他們利用當地的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為自己服務,大量開拓海外市場,賺取鉅額利潤。當時的英國傲視全球,盛極一時,統治者和國民都驕傲地將自己的國家稱為

“日不落帝國”

一場“土豆病毒”百萬人喪生,愛爾蘭饑荒與“日不落帝國”的衰落

紅色區域為“日不落帝國”的殖民範圍

英國在全球範圍進行殖民掠奪的同時,伴虎而生的還有一個美麗的島國——愛爾蘭。愛爾蘭王國自12世紀後期被英王亨利二世征服以來,在此後700多年的時間內,一直處於英國的控制之下。1800年以後更是失去了自主權,被英國直接殖民統治。

英國殖民高壓統治和“晚疫病菌”,導致愛爾蘭爆發大饑荒,愛爾蘭人民在夾縫中生存

如果你今天到愛爾蘭這個國家遊玩,熱情好客的愛爾蘭人民一定會準備豐盛的佳餚對你盛情款待。但是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你會驚訝的發現,在愛爾蘭人民的餐桌上,每一道菜裡都有土豆的身影。到餐館的時候,也不會問你喜不喜歡,土豆泥肯定要先給你上一份。

愛爾蘭有一句傳統諺語: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拿來開玩笑,一是愛情,二是馬鈴薯。

為什麼愛爾蘭人民這麼喜歡馬鈴薯呢?

原來這個今天看來平凡至極的食物,曾經在19世紀初期挽救了成千上萬愛爾蘭人民的性命。馬鈴薯與愛爾蘭有著很深的淵源,愛爾蘭人民對馬鈴薯有著深厚的感情。

馬鈴薯,俗名土豆,是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由於易於種植,不怕低溫霜凍,很容易獲得高產豐收,因此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

一場“土豆病毒”百萬人喪生,愛爾蘭饑荒與“日不落帝國”的衰落

馬鈴薯

19世紀初,英國殖民統治下的愛爾蘭,大量土地被英國大地主佔有,廣大農民淪為地主的佃農。農民們辛辛苦苦生產的糧食幾乎全部被殖民者用以出口賺錢,而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根本買不起這些昂貴的糧食作物,只能吃最便宜的馬鈴薯。就這樣,馬鈴薯成為當時廣大農民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800萬愛爾蘭人民就靠著一顆小小的馬鈴薯,在英國殖民者的鐵蹄下艱苦度日。但是不久,貧農們居然連土豆也吃不上了。

1845年,一種罕見的農作物病菌突然開始在愛爾蘭大肆傳播。這種病菌學名叫“晚疫病菌”,馬鈴薯一旦感染這種病菌就會快速腐爛無法食用,進而造成了當時大規模的歉收。

馬鈴薯的歉收對於英國地主來說根本不值一提,因為他們還可以出口其他的糧食作物。

可是貧窮的愛爾蘭農民怎麼辦呢?馬鈴薯可是他們唯一的口糧啊。

馬鈴薯一歉收大量農民吃不上飯,在飢餓和疫病中奄奄待斃,而作為地主的英國殖民者只關心糧食出口量,根本不顧農民的死活,英國政府提供的援助也少得可憐。當時奧斯曼蘇丹國王在看到愛爾蘭人民的慘狀後,甚至宣佈要捐款10000英鎊給愛爾蘭以救濟這裡的災民。但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卻用很輕鬆的語氣對他說,只需要捐1000英鎊即可,因為女王本人只捐了2000英鎊。

可這一點救濟金對於幾百萬饑民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愛爾蘭人民也明白他們只能靠自己!

一場“土豆病毒”百萬人喪生,愛爾蘭饑荒與“日不落帝國”的衰落

愛爾蘭大饑荒下的饑民

從1845年到1850年,短短五年間愛爾蘭人口就銳減了四分之一。

其中有兩百萬人不甘心坐以待斃,舉家逃難,移民國外,他們中的大部分選擇逃到美國開始新的生活,從而造成了整個19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移民潮出現。

所以在今天的美國,我們仍可以看到許多愛爾蘭人的後代。除此之外,還有一百萬人沒有挺過這場災難,在饑荒中痛苦地死去。直到今天,愛爾蘭的總人口也只有400多萬,遠沒有恢復到饑荒發生前的水平。

但即使在愛爾蘭國內如此悲慘的情況下,愛爾蘭在1845-1850這五年間仍然保持著糧食淨出口,甚至有的港口城市貨船上的糧食都堆不下了,底層人民家裡卻沒有一口餘糧,真的是應了那句話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如果說這場浩劫的起因——“晚疫病菌”的流行是一場天災的話,到了後期則完全演變成了“人禍”。試想,如果當時以“日不落帝國”自居的英國殖民者能夠拿出一部分糧食對災荒中的饑民們施以援手,這場人類浩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是他們沒有這樣做,英國地主們叼著煙數著錢,眼睜睜地看著愛爾蘭的農民們一個個餓死。

親人逝去的悲痛、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艱難,迫使農民們忍無可忍,他們準備揭竿而起,團結起來反抗英國殘暴的殖民統治。

1916年,愛爾蘭人發動復活節起義,儘管最終因戰鬥力懸殊太大受到鎮壓,但是這次起義打響了愛爾蘭人民反對英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第一槍,喚醒了愛爾蘭人民的民族意識。

一場“土豆病毒”百萬人喪生,愛爾蘭饑荒與“日不落帝國”的衰落

復活節起義

1919年1月21日,英愛戰爭爆發。

此時的英國政府早已陷入世界各殖民地人民反抗的汪洋大海之中,焦頭爛額,自顧不暇,為儘早擺脫戰爭,英國同意和愛爾蘭談判。

1921年12月6日,英、愛雙方在倫敦簽訂和平條約,英國宣佈從愛爾蘭撤軍,並承認愛爾蘭南部26個郡脫離英國獨立,成立愛爾蘭自由邦。自此,偉大的愛爾蘭人民終於獲得了初步的獨立和自由。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英國直接霸主地位開始動搖,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反殖民統治戰爭陸續爆發,“日不落帝國”走向衰落

由於疲於應付對世界範圍大面積殖民地的管理和鎮壓,英國從國外市場賺取的大量資金被浪費在軍隊和殖民管理上,這大大減緩了國內科技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的絕對優勢被一點點打破,歐洲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徳國、奧匈帝國等)對於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渴望日益高漲,醞釀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爆發。

隨著戰爭的結束,英國持續一個世紀之久的世界霸主地位開始動搖。

二戰後,第三世界民族意識覺醒,世界各地獨立浪潮風起雲湧,如火如荼。1857年,章西女王領導下的印度人民發起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抗英國殖民統治。1956年,埃及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奠定了它在中東的領導地位,迫使英國放棄對科威特、肯亞等國的殖民。

一場“土豆病毒”百萬人喪生,愛爾蘭饑荒與“日不落帝國”的衰落

殖民戰爭

大片大片的殖民地脫離英國的控制獲得獨立,曾經風頭無兩的大英帝國迅速解體,“日不落帝國”這個名號也悄悄地隨風而去了。

結語

一顆小小的馬鈴薯餓死了100萬愛爾蘭人民,但卻喚醒了他們反抗殖民暴政的意識,他們的自由和獨立是來之不易的。愛爾蘭獨立運動中湧現出一大批民族英雄,他們的精神和事蹟將永遠在世界爭取民族獨立運動的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伴隨二戰的結束,聯合國成立,民族平等的觀念成為新的國際準則,和平與發展成為新時代的主流。曾經的種族主義、殖民主義作為世界歷史的糟粕,在歷史的前進中也被逐漸的摒棄。

參考文獻:

《世界通史》、《愛爾蘭史》、《全球通史》、《大英帝國的崛起與衰落》、《英國舊殖民體制的特徵及其瓦解的原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