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明朝內庫的支出方面是什麼情況,朱元璋捐內帑之資的目的是什麼

由 超前講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6-26
簡介洪武時期,除皇室開支外,賞賜是內庫極其重要的開支,其他還包括官俸、賑濟、軍餉及雜支等項

公共開支是什麼

洪武時期,除皇室開支外,賞賜是內庫極其重要的開支,其他還包括官俸、賑濟、軍餉及雜支等項。首先是皇室開支,因為內承運庫所存諸物主要就是供皇帝使用的,而供用庫則“掌御用香米及內用香燭、油、米並內官諸人飲食、果實之類”。不過,其收支數額及規模卻沒有相關記載。可以確定的是,洪武時期,內庫中的皇室財政開支相對於後朝而言是非常簡約的。比如洪武初年,后妃等支用金、銀、錢、帛等物都須遵循嚴格的程式,“尚宮先行奏知,然後發遣內使,監官監管覆奏,方許赴戶部關領。”。

明朝內庫的支出方面是什麼情況,朱元璋捐內帑之資的目的是什麼

《明太祖實錄》記載

直至洪武后期,皇室成員所需冠服、器用、緞匹、儀仗等仍多系內府相應各局製造。洪武時期,“內府所貯錢糧,內官、內使纖毫不敢動,雖東宮、親王不得取用;欲用者必奏請。第二,賞賜是洪武時期內庫非常重要的一類開支。朱元璋對賞賜一事極其重視。。不過,雖然朱元璋強調“國之大權,惟賞與罰”,但他亦認為“賞無私賞,必因民之所共好而賞之。”因此,洪武一朝,雖《明太祖實錄》所記賞賜眾多,但這些賞賜大多都是從有利於國家統治的角度來進行的,並非是皇帝出於私恩對貴戚、寺、宦等個人的濫賞。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賞賜徵南將校時說:“府庫之積,皆民所供,是為天財。君特主之,以待有功者耳。”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閱內藏”後,說:“此皆民力所供,蓄積為天下之用”,因此“封賞之外,正宜儉約以省浮費”。《諸司職掌》規定:“凡民間一應桑株,各照彼處官司原定則例,起科絲綿等物……札付承運庫收納,以備賞賜支用”;加凡在京賞賜該用鈔錠、胡椒、蘇木、銅錢等,“本部量數具奏,於內府關支”。

明朝內庫的支出方面是什麼情況,朱元璋捐內帑之資的目的是什麼

至於賞賜物件,首先有諸番國、四夷朝貢人員及公、侯、官員等人,“凡賞賜金、銀、鈔錠、匹帛之類,金、銀詣長隨內官關領,匹帛系內承運庫收貯,冠帶、衣靴系工科工部官收掌,鈔錠系戶部官收掌,主客部官分投關領”。其次,“在外如有欽依賞賜官軍”等項,亦由戶部“約量會計鈔錠,具奏委官,赴內府照數關領”。第三,俸米、月糧等是內庫的常規支出。洪武九年(1376年),戶部奏準“文武官、吏俸、軍士月糧自九月為始,以米、麥、鈔兼給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命戶部凡天下有司官祿米以鈔代給之”。由於中央財政中的紙鈔收入都是儲存於內庫,所以,這種以鈔折支官員祿米的規定意味著內庫的大量支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時,“凡在京上十二衛守衛隨駕軍人,每名一直三日,食錢鈔三百文”,這筆鈔錠亦是從內府關支。第四,賑濟災情也是內庫的一項重要開支。“其在外如有欽依……賑濟饑民等項,本部約量會計鈔錠,具奏委官,赴內府照數關領。”

明朝內庫的支出方面是什麼情況,朱元璋捐內帑之資的目的是什麼

朱元璋的目的

此外,朱元璋還“捐內帑之資,付天下耆民糴粟以儲之”,從而達到“備荒歉以濟饑民”的目的。牆第五,在出現緊急軍情時,洪武朝也會支出內庫財物予以財政支援。這種情況的發生頻率雖然較之明代中後期低很多,但由於具有“祖例”的重要意義,因此也當予以注意。比如,洪武十九年(1386年),因納哈出數次侵擾遼東,為“分兵置衛以控制之”,朱元璋“詔戶部出內庫鈔一百八十五萬七千五百錠,散給北平、山東、山西、河南及迤北府州縣,令發民夫二十餘萬,運米一百二十三萬餘石,預送松亭關及大寧、會州、富峪四處,以備軍餉”。

最後,戶部所負責的“雜支”專案中,有一部分需從內庫關支。《諸司職掌》規定:“凡倉庫一應關支錢糧及工部成造軍裝等項,必須計其所用物料,轉行本(戶)部札付各該倉、庫照數支給。”比如鑄器“合用銅、鐵、木炭等項”,需“明白具數,呈部行下丁字型檔、抽分竹木局放支”;鑄錢“合用銅、炭、油、麻等項物料”、“大小車輛若有成造及修理者…··合用木植、魚膠、鐵箍等項物料”也是下丁字等庫放支。綜上所述可知,洪武時期,內庫既負責皇室財政支出,也負責國家公共財政支出,且後者在內庫財政中佔據重要地位。

明朝內庫的支出方面是什麼情況,朱元璋捐內帑之資的目的是什麼

最後

在內庫管理方面,洪武初期,內承運、外承運及甲字等庫都位於內府,且都由內官進行管理;洪武中期以後,外承運及甲字等內府各庫改由文官管理,主供御用的內承運等庫則仍由宦官負責。在內庫收入方面,既有專供御用的收人,也有來自戶部、禮部、工部、刑部、都察院及兵部等其他中央公共部門的收入。在內庫支出方面,除皇室開支外,賞賜、官俸、賑濟、軍餉等國家公共開支佔據重要地位。終洪武一朝,內庫一直集皇室財政與中央各部門公共財政為一體。那種認為明代內庫是皇帝“在皇宮中的私人的內庫”,“主要關心的事務是供應皇宮”的觀點至少與洪武時期內庫的財政制度不符。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