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為何說宋代的解剖學對後世影響極具深遠?

由 青年中醫李鐸 發表于 人文2021-06-23
簡介解剖學不光是現代醫學的基礎知識,其實從宋代解剖圖出現後,與解剖密切相關的外科、針灸學在當時就立刻有了進一步昇華,可以透過以下內容窺其端倪:宋代的外科學,在病理上已經開始重視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在鑑別症狀與判斷預後上,提出了“五善七惡”的診斷

五善七惡是什麼

解剖學在我國起源很早,《靈樞·經水》中說:“若夫八尺之軀,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史記》中記載了上古時期名醫俞跗善用外科解剖術治病的事蹟。《漢書》有太醫解剖死者的記錄,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也有對解剖學的論述。這說明了在宋代以前,解剖學一直也都在延續著。

為何說宋代的解剖學對後世影響極具深遠?

只不過

到了宋代,我國的解剖學有了進一步發展,從以往單純的解剖記錄,發展到實物繪圖,當然是在大量屍體解剖的基礎上進行的。其中兩部具有代表性的解剖圖著作反映了宋代的解剖學成就。一個是《歐希範五臟圖》,另一個是《存真圖》。

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年) ,廣西起義首領歐希範等五十六人被統治階級誘殺,宜州推官吳簡進行了解剖,與繪工宋景合作將解剖死者的組織器官繪成圖譜,編輯成,名曰《歐希範五臟圖》。書中對五臟六腑的位置、解剖形態,作了較詳細的描述,與正常人體解剖基本相符合。其中也有些討論病理問題的記載,如:

蒙幹生前患咳嗽,肺與膽黑;歐詮少得目疾,肝有白點。這種直觀的病理解剖,對論證中醫的臟腑理論很有意義

。可惜這本書已亡佚,但可藉宋人筆記、雜說等窺其梗概。

為何說宋代的解剖學對後世影響極具深遠?

《存真圖》又名《存真環中圖》,它不僅摘繪了臟腑解剖的整體圖,而且還繪有若干系統分圖,如“心氣圖”、“肺氣圖”、“氣海膈膜圖”、“脾胃包系圖“、“分水闌門圖”、“命門、大小腸、膀胱之系書”等。圖中對胸腔、腹腔、消化系、泌尿系、生殖系,及血管分佈等都有較詳細的描述,較吳簡《歐希範五臟圖》又有進步。書中還糾正了吳簡認為喉部下面連線氣、食、水三個管道的錯誤。此書對後世影響很大,宋·朱肱《內外二景圖》、元·孫煥《玄門脈訣內照圖》、明·施沛《臟腑指掌圖》、王圻《三才圖會》、高武《針灸聚英》、楊繼洲《針灸大成》等都引用了該書內容,所以此書部分內容也藉此得到了儲存。

為何說宋代的解剖學對後世影響極具深遠?

為何說宋代的解剖學對後世影響極具深遠?

為何說宋代的解剖學對後世影響極具深遠?

為何說宋代的解剖學對後世影響極具深遠?

解剖學不光是現代醫學的基礎知識,其實

從宋代解剖圖出現後,與解剖密切相關的外科、針灸學在當時就立刻有了進一步昇華

,可以透過以下內容窺其端倪:

宋代的外科學,在病理上已經開始重視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在鑑別症狀與判斷預後上,提出了“五善七惡”的診斷方法;

在治療上創造了“內消”、“托里”的內治法,為外科治療開闢了新途徑。並出現了《集驗背疽方》、《外科精要》等許多有價值的外科專著。

王惟一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統一了歷代紛亂的“俞穴”

,並詳細介紹了各穴的部位、主治病證與針刺方法。由他創制的針灸銅人,是針灸教學和考試醫師的良好工具,被國內外所重視。另外,聞人耆年的《備急灸法》、王執中的《針灸資生經》裡面很多都是新理念新方法,為針灸學作出了積極貢獻。

為何說宋代的解剖學對後世影響極具深遠?

【文中素材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