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關於教育的回顧與思考:溫柔而有邊界、規矩和愛

由 飛越無限恰恰恰 發表于 人文2023-01-28
簡介於是,兩週前,我翻開了《規矩和愛》這本書並且認真的研讀,縱觀全書,作者在2012年所呈現給我們的,很多方面與今天主流的教育理念其實也是不謀而合:學做父母:與《正面管教》、《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現在主流的教育理念倡導的一致,做父母要學習、

什麼叫溫柔而有邊界

2012年7月,與好友相約親臨了作者王濤的太原籤售會現場,聽完《規矩和愛》一書的現場分享,也是人生第一次正式接觸的親子教育分享,果斷購買了作者親筆簽名的書。

彼時,小妞不到3歲,也是我歷經與孩子分離一段時間(9個月,和爺爺奶奶在老家,大約2個月見一次)後真正相處約10個月的時間,作為媽媽,除了陪她還是陪她,對小妞的態度除了有耐心只會更有耐心,這個階段堪稱是我們母女之間的蜜月期,也是對小妞教育的懵懂期,沒有理論依據,不講方法,純粹跟著自己的心走。

鑑於此,同時也是受父親對我們(我和妹妹)的教育理念影響,我不太認同作者“怎樣用愛打孩子”的觀點,《規矩和愛》這本書也被我束之高閣很久。

陪著小妞上幼兒園、小學,慢慢發現我的耐心大不如前,究其原因,是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顯現、似乎小妞與我們經常不同步,比如準時上學、堅持上興趣課、堅持練習、快速寫作業、遊刃有餘地與老師以及同學相處……於是,我在不斷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中,在不斷的學習中,想摸索出適合小妞的相處之道、教育方法,想讓我們之間更融洽,想讓孩子成長的更能適合這個變化多端的社會。

幾年來,基於尹建莉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的啟發,基於樊登讀書分享的《正面管教》、《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童年的秘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及陶行知老師等教育名篇的拜讀,在小妞的成長與教育道路上,雖說還在不斷成長、學習與摸索,但也找到了適合我和孩子的相處模式,雖說對孩子如何應對目前複雜的教育環境以及未來的不斷變化,我也會有焦慮、糾結,但主心骨還是有的。幾年過來,一如我父母給我的,“無條件的愛”也是我在致力於給到小妞的。

最近因為小妞經歷的一些事情,我開始反思,在“無條件的愛”這件事情上,我是否有些走偏、走過,是否溫柔足夠,但邊界還不太夠,迴歸到《規矩和愛》這本書,是不是規矩不夠,所以孩子的內心歷練不夠?

於是,兩週前,我翻開了《規矩和愛》這本書並且認真的研讀,縱觀全書,作者在2012年所呈現給我們的,很多方面與今天主流的教育理念其實也是不謀而合:

學做父母:與《正面管教》、《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現在主流的教育理念倡導的一致,做父母要學習、要用心,是贏得孩子不是贏了孩子。

規矩和愛:既要愛也需要規矩,與《正面管教》“溫柔而堅定、溫柔而有邊界”有異曲同工之妙。

感觸最深的是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原文“如果一個孩子他內心深處的聲音總是在交流中被父母仔細聆聽到,這個孩子就自然會學著去感受別人的感受”。同理心,也是孩子社會能力的基礎,至於過程中她經歷與不能同理心的孩子的相處、摩擦,也是她個人成長的過程。這個又與《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中,關於與孩子相處最重要的一點,接納和尊重孩子的感受是關鍵的第一步,有時候做到這一步其他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這也是自己的親身體驗。

最飲佩作者的是:提出了“每個父母的必修課:反思自己的受教育模式”,真誠而理性的反思是走出原有家教模式桎梏的唯一途徑。作者回顧了他父親傳統的模式“不輕易表揚”,因此他從小就渴望被愛、被肯定,長大後可以理解父親當時是嚴厲及慈愛,但孩子小時候是不能體會的。作者還回顧了母親公開的、情緒化的暴打、要求寫保證書等,甚至成為同學們欺負他的利器。雖然後來他回顧母親的成長經歷可以理解她,但一個人生活的早期經歷對以後的行為有著很深遠的影響,這些事情時過四十年,當作者第一次寫出來時,依然是一面寫、一面眼淚還忍不住地流出來。

讀完此書,還有對小妞教育的回顧與思考,我想我是更加堅定了“溫柔而有邊界”理念與原則,並且仍然會不斷學習、不斷摸索、調整,把無條件的愛與有邊界更加完美的結合與實施。

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的教育學博士、人類發展心理學碩士,事隔多年,童年的經歷依然需要慢慢的自我療愈。試想我們普通人,療愈過程的難度可想而知。這也是我認同給孩子立規矩,但不太認同“怎樣用愛打孩子”立規矩觀點的重要原因。用愛打孩子的度很難把握,我們以為是用愛打孩子,可能我們的愛孩子並未感知到,但卻可能錯誤的解讀了“打”這個動作,正如作者小時候的經歷,因此未來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影響也是未知的。

正如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所講: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誠然,老師“因材施教”,我也非常贊同父母“因娃管教”,究竟什麼是適合孩子的,每個孩子氣質不同,因此也就沒有唯一,也不會是唯一的方法。借用樊登老師的一句話“如果父母不想成為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人,破解之道就是成為終身學習者”,成為終身學習者,讓孩子擁有可以治癒一生的幸福的童年,竭盡所能讓她擁有幸運、美好、幸福的一生。

關於教育的回顧與思考:溫柔而有邊界、規矩和愛

關於教育的回顧與思考:溫柔而有邊界、規矩和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