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14歲進中科大,23歲獲得博士學位的袁嵐峰如今怎麼樣了?

由 小林養基場 發表于 人文2023-01-27
簡介我們現在這個年代雖然是資訊大爆炸的年代,每個人都有無數渠道接觸資訊,但科技發展也比那時候深入的多,普通人哪怕接觸到了最前沿科研的成果,但是那些論文和資料你完全看不懂,這時候科普人員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袁嵐峰為什麼還是副研究員

有部分網友認為,他兩年學完小學和初一的課程,14歲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23歲獲得化學博士學位,這算是開掛的人生吧?但這麼多年過去,似乎在科研領域沒有太大成就,只能是做做簡單的科普,這算不算又是一個方仲永的悲劇?

14歲進中科大,23歲獲得博士學位的袁嵐峰如今怎麼樣了?

其實不然,我們先看袁嵐峰的學習歷程:

14歲進中科大,23歲獲得博士學位的袁嵐峰如今怎麼樣了?

袁嵐峰,男,1978年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科普專家,《科技袁人》節目主講人 。

1992年14歲的袁嵐峰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學習。2001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2004年9月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同年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06年回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工作,任副研究員。

這個問題了又再次回到神通的問題上。

其實,科普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大多數普通人,永遠都是被時代最前沿科技所拋棄的。哥白尼發現日心說後幾十年,大多數百姓才開始接受日心說,雖說地球和太陽哪個是太陽系的中心對普通人的生活影響不大,但是對那些求知慾旺盛的人來說,這問題能困擾他幾十年。

我們現在這個年代雖然是資訊大爆炸的年代,每個人都有無數渠道接觸資訊,但科技發展也比那時候深入的多,普通人哪怕接觸到了最前沿科研的成果,但是那些論文和資料你完全看不懂,這時候科普人員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如果沒有科普,我們將會與前沿科技越走越遠。

14歲進中科大,23歲獲得博士學位的袁嵐峰如今怎麼樣了?

同時我們應該承認科普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項工作,它對於啟發民智,倡導科學,破除迷信,培養民眾的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等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這種作用可能不能直接量化,也難以短期見效。但是,一個社會要想長期保持創新的活力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那就不能停止科普工作。

其次,神童與成才與否並無直接關聯。

兩年學完小學和初一的課程,對於一個家教良好的家庭來說,並不是難事。而且,一個優秀人物的形成,與是不是神童並沒有什麼必然關係。

實際上的科研是非常艱難的,某一個科研方向的突破不再像以前一樣依靠某個大師的單點突破,越來越依仗觀測手段、實驗裝置,也需要同行們不斷的微小突破。所以如今的諾貝爾獎也獎勵的更多是某個團隊所作的工作而不是科學,而獎勵的成果也出現了滯後現象,很多人和團隊所作的貢獻,要很多人才能被人理解和應用。

成功的門檻

計算機領域強大的人非常多,然而大部分人只知道圖靈,還是因為圖靈測試和那部電影。馮諾依曼也是個舉世無雙的大牛,居然只活在了那個口算級數和極限的段子裡。可想而知成年人成功的門檻也多高。

14歲進中科大,23歲獲得博士學位的袁嵐峰如今怎麼樣了?

肯定其成就

袁嵐峰在2001年發Nature,2003年發JACS,2004年拿全國百篇優博,哪怕是現在論文通脹的形勢下,能發這樣的論文也是比較出色的水平了——更不用說十幾年前那個年代,全中國一年才能出幾篇這個級別的論文?

術業有專攻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每個行業都有精英,無論如何,科普也是對國家建設做貢獻,袁嵐峰對社會的貢獻也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

推薦文章

  • 古代貴族飯桌上,有哪些流傳至今的「點心」?

    古代貴族飯桌上,有哪些流傳至今的「點心」?作者:文刀半瞎經典的古代食譜有《清異錄》、《食經》、《本心齋食譜》、《山家清供》、《飲膳正要》、《飲食須知》、《雲林堂飲食制度集》、《易牙遺意》、《隨園清單》、《四時食制》等...

  • 網際網路陪診系統為何如此深受大家喜愛?

    網際網路陪診系統為何如此深受大家喜愛?陪診業務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網際網路行業最需要的是什麼,當然是使用者,而陪診業務根本就不缺使用者,你跑到醫院門口去看看,到底有多少老人,搞不清楚醫院的就診流程,其次陪診員也好招募,因為利潤很豐厚,待在醫院門口每天接幾個單,一個賺好幾百,每個月...

  • 牛奶紅豆這樣煮,奶香味濃郁,比奶茶好喝百倍,好吃又不長胖

    這道菜的味道很好,味道也很好聞,而且很容易製作,不需要到咖啡廳裡,自己就能做出來,而且還很美味,而且還很健康,只要學會了西米的烹飪方法,就可以輕鬆地製作成一碗熱氣騰騰的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