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鬼谷子內揵的智慧:學會了包容,順其自然,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由 足繭山林 發表于 人文2023-01-26
簡介但是鬼谷子所主張的思想,去遊說的時候要隱藏自己的意圖,不想被人發現的原因,就是讓對方察覺不到自己因為某種利益或者目的來說服他,讓他自然而然的感覺到做這件事情是對他好,所以他就不會有反對的意見,而且很快樂的去接受他,所以就自然而然的控制了他的

何為計窮慮極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總是喜歡和我們三觀一樣的人交朋友,但是鬼谷子告訴我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也可以和三觀不一樣的人從內心深處和他結交。運用了好技巧每個人都是人際交往中的高手。一個人就可以和不同的人,從內心深處和他交朋友,這是一個非常超前的思維。心態要相當的包容,心能容納任何人,並能夠和他結交。鬼谷子有道家的思維,他相通道可以包容萬物,而人也不例外,只要他願意,他可以包容任何的人。這就是一種智慧,一種大格局。

鬼谷子內揵的智慧:學會了包容,順其自然,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鬼谷子所在年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春秋戰國時期很多人為了混口飯吃或者為了某種使命去遊說各路諸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這樣一個戰亂不斷的時代背景下,遊說者透過不擇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是非常正常的一個情況。對於一個遊說者來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被人控制,另一種是控制別人。老子在道德經裡面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鬼谷子意識到了這一點,君主把百姓不當做人用完了就丟棄,就像老子所說的一樣,就像祭祀天地用的祭品一樣,用完了就丟棄,毫不在意,在這種情況下,鬼谷子參透了這個道理,所以有智慧的遊說者選擇了控制別人而不是被人控制。所以鬼谷子在內內揵篇主要講怎麼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透過語言來控制人的內心世界,從而控制他的行動方向,讓事情朝著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從而達到自己的遊說目的。

鬼谷子內揵篇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先從字面上理解,揵就是鎖的意思,內揵就是屋裡面的鎖。這裡用了一個象徵的手法,說的是,遊說的過程中透過說一些恰當的言辭,有技巧的運用反應篇中的反應術等探知對方的內心,從內心深處和他結交,從而來開啟他的內心世界,透過和對方交往的過程中瞭解到他的一個真實的內心想法從而和他心有靈犀,產生共鳴,然後就把話說到他心坎裡面去,讓對方選擇相信我們,目的就是為他出謀劃策,幫助對方解決他所遇到的問題。就像一把鎖一樣,把兩個人的內心緊緊的鎖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就。讓彼此的兩個人有相互的依賴性。這樣就自然而然的能控制對方了。

鬼谷之說是,事皆有內揵,素結本始。和別人交心交朋友,一定要從根本上做起。因為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所以必須瞭解清楚對方是什麼樣的一個性格,然後以這個為切入點,也就是說以這個為根本去遊說對方。鬼谷之說,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或結義財色。意思就是說有的人道德高尚的,有的人喜歡拉幫結派的,有的人喜歡貪財的,有的人喜歡美色的。通過了解他們各自的喜好,採取不一樣的方法或者策略來對他們進行遊說,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說。有時候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去結交一些,和自己三觀不一樣的人,自己不喜歡的人。這就是一種能夠包容萬物的心態。老子在道德經裡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它是公平的,它是包容的,不管到哪裡它都可以滋養萬物。他不會挑萬物,他不會說這棵樹不好,我就不滋養它,然這棵草不好,我就不去滋養它。這塊農田我不想去滋養他,不是這樣子的。他所流經的每一個地方,都是不一樣的,每到一處地方就滋養每一方的土地,所以他就不挑地方,不挑萬物,總是往低處流,總是與萬物聯絡在一起,所以他目的就能夠奔向大海。

鬼谷子內揵的智慧:學會了包容,順其自然,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作為一個出色的遊說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就可以利用他們的性格特點來說服他們。在遊說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方法,還有注意時機,注意自己用象比術的時候的變通。所以回國時說了兩個方法,一個是務隱度,一個是務循順,務隱度就是說在說服對方之前,要做的準備工作是先要暗中要揣測別人的看法,他的意圖是什麼?務循順就是說務隱度之後,腦中有了對他一個的印象判斷。瞭解他的一個為人,他的一個性格特點怎麼樣,他這個人的品格怎麼樣,然後就順著他的一個喜好或者意願去謀劃去,投其所好,說他喜歡聽的事情。這個就運用到了反應術,在沒有說出自己的計謀之前,經過一個在短暫的交流中就可以是透過他的一個語言,透過他的一個神態,透過他的一些情緒的變化,或者說他的一個動作,就可以揣測出他的一個意圖。有了這項工作的準備,還要注意把握時機。內有不合者,不可施也。揣測時宜,從便所為。透過觀察發現他的意向,或者說他的一些想法和自己的有衝突時,就不要開口說出自己的意圖或者計劃。因為這樣的話,就會很早的暴露出自己的意圖,在對方沒有了解很清楚的情況下,就不會接受你。這時候要學會變通,直到等待有利於自己實施實施計劃的時候才可以說出自己真實的意圖。所以在時機還沒有成熟的時候。要繼續和他溝通,所以鬼谷子接下來。告訴我們在用象比術的時候要注意的一些點,人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意思就是說,當對方說過去的事的時候,要慎重對方的意思,表示自己很贊同他,也很欣賞他。當我預測將來的事事的時候,不要說的太肯定,要給自己留一定的餘地,讓自己即使預測不對的時候能夠有臺階下。因為過去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和他去爭辯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但是說當我說未來事情的時候,如果預測的好的話,那麼也有我的功勞,如果預測不好的話,那麼我還有退路,所以把話說的太絕了,要留有餘地。這是說話的時候要注意的地方。

那怎麼知道一個人對自己的遊說滿不滿意呢?鬼谷子,從三個方面來說。一,見其謀事,知其志意。從他處理事情的計謀和措施,就知道他的一個真實的想法和意圖二,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如果真的遇到他所想的事情和自己有衝突的話,那麼就不要去迎合對方,因為你瞭解對方不多,及時去銀行,也不會得到他的信任。三,和不解者,陽親而陰疏。當我們運用反應數的時候,如果一個人表面應和,但是他心裡卻不認可,內心卻疏遠你。其實這個也就說明了自己的一個心理距離還是有差距的,所以要想辦法縮短這種心理距離,打消隔閡,用什麼方法呢?方法就是要找共同點,用反應術得到對方的一個真實意圖。所以鬼谷子說,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如果你找不到共通點,如果你找不到,如果找不到共同點,那麼就會遭到排斥,如果得探知不到對方的一個真實意圖,那麼就會遭到否定。孫子兵法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找到雙方共同點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從這個話題切入,拓展話題,慢慢的由淺入深,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方潛移默化的去接受。鬼谷子他舉的一個例子,他說如果談到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要引用詩經或者尚書,現在心裡面先在大腦裡先組織一下語言,然後進行旁徵博引,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對方認同那就合作那就結交,如果不行那就自動的離開,也不要去迎合對方。所以鬼谷子也主張不要死纏爛打,因為有一些人可能就是爛泥扶不上牆,如果實在不行,就沒必要再去迎合他。

鬼谷子內揵的智慧:學會了包容,順其自然,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所以對於去留問題。鬼谷子說明了5種情況,一是揵而內合,也就是說對方已經同意你的想法了,那麼就留下,這種情況就不僅能夠處理好與領導的關係,也能處理好自己與下屬的關係,二是揵而反之,如果領導昏庸無道,然後下面呢又是烏煙瘴氣的。就是整個的一個群體,都是不爭氣的。那這種情況的話,那你就沒有必要再留了,那你就找個理由就離開。三是說而飛之,用那個飛鉗術,鉗住對方的心,得到他的信任,就順勢的去控制他,他就為我所用。四是迎而御之,有一種情況就是,你離職了,然後哪一天你的領導打你電話過來叫你去任職,你就不要去退卻了,你就要答應他去就職,來實現自己的一個抱負,五是。因危與之。如果你在一家企業不想幹了,然後領導又要堅持你留下,你就藉口找理由說,自己留下來對公司不好要委婉,要學會委婉的拒絕。

所以鬼谷子奇就奇在這一點,和很多傳統的忠君思想的觀念不一樣,因為他個更看重的是個人的發展。所以他在去留的時候,如果遇到不合適的君主的話,他也會離開。這個說明了他離開的原因是因為君主不能夠和自己交心,如果能交心的話,那就是說明他是願意為這個君主效命的。其實這也是比較符合現代人的一個人性,也比較符合道家無為的思想。因為沒有人願意被他人束縛。就相當於一個人如果被控制住了,他察覺到自己被控制住了,那他肯定是不願意,不開心的。但是鬼谷子所主張的思想,去遊說的時候要隱藏自己的意圖,不想被人發現的原因,就是讓對方察覺不到自己因為某種利益或者目的來說服他,讓他自然而然的感覺到做這件事情是對他好,所以他就不會有反對的意見,而且很快樂的去接受他,所以就自然而然的控制了他的心。所以就能夠駕馭他。讓他來改變事情發展的一個方向,從而達到自己遊說的一個目的,這對於雙雙方來說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很開心的一個局面。而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陰險,因為鬼谷子的思想是建立在老子的思想上呢,就是建立在道家的思想,一切都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順其自然的,而不是採取強制的措施。

鬼谷子的內揵篇告訴我們,人不僅要學會包容,而且要學會怎麼和別人交心,成為彼此的自己。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人總是向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去發展,去前進。就像大樹一樣喜歡陽光,而不喜歡陰暗,因為那樣就可以長得更高,汲取所需要的養分。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不能違背的自然規律,去強求這個世界為自己帶來改變,而是要讓自己更自然地去適應這個世界,如果做到這樣,自己的心態就會更加的包容,道德經說知常容,不知,妄作,兇。不違背自然,知道常理,我們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