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孩子退縮?家長心理暗示?當心不好的“暗示效應”帶來逆反心理

由 路瑤育兒 發表于 人文2023-01-25
簡介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之中,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會出現一個情緒不穩定性,家長在想要對孩子表達暗示效應的時候,就會對孩子語言上帶有一定的批評性或者強制性,這個時候就會給孩子帶來的一定的緊張和不滿

退縮的含義是什麼

小濤今天要去參加全校舉辦的鋼琴表演大賽,從報名開始就一直保持一個心寬和努力練習的的態度,可是就在快要比賽的一週內,小濤就開始焦慮不安,很害怕自己會失敗。

因為這次是作為自己3班的代表去參加比賽,因為肩負的是整個班級的榮譽,小濤就格外的緊張,媽媽從一週前就開始發現小濤的一個情緒變化,在媽媽的眼中小濤就是壓力過大,自己的兒子實力媽媽很清楚,為班級爭光是可以的。

小濤從開始比賽的一週內,媽媽就一直讓小濤放輕鬆,不要害怕,媽媽清楚小濤的實力,一定可以的,家裡人也是一直給小濤打氣,一定可以正常發揮出實力,肯定會為班級爭取榮譽的!到了比賽那天,媽媽還是一直在給小濤打氣,安慰孩子一定可以成功。小濤最後不負眾望獲得中年級金錢。

“望梅止渴畫餅充飢”的道理我們都可以理解到其中的力量和含義,在我們上述的一個例子中,家長一直在給孩子心理暗示,這種現象我們在心理學上稱作為“暗示效應”。

孩子退縮?家長心理暗示?當心不好的“暗示效應”帶來逆反心理

v 那什麼是暗示效應呢?

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簡單的理解來說,家長對孩子的一個暗示效應,就是家長對孩子的一個要求、建議或者想法等都不明著和孩子說,透過暗示效應將這些意見告訴孩子,心中慢慢接受到了家長的意見。

文章中我們說到的小濤在比賽的之前,天天接受到家長的一種心理暗示,暗示小濤會奪得勝利和榮譽。

一般說來,兒童由於受到生理發展和閱歷經驗的限制,會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比如小孩子通常會看到小廣告就很容易被吸引進去,像電視中一直頻繁放的零食廣告,一直在給小朋友暗示這個零食很好吃,小朋友就很容易聽進去然後就會接受到去購買。

孩子退縮?家長心理暗示?當心不好的“暗示效應”帶來逆反心理

v 那為什麼會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出現暗示效應呢?

在心理學中有一項這樣的現象叫做“投射想象”,這種現象是指個體將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為特徵,推測在其他人身上。

在生活中,父母作為孩子的教育者同樣的也是陪伴者,通常會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有時候也會將自己的體驗或者想法這類的投射到孩子的身上,通常有一個這樣的現象,家長會很期望孩子能夠帶有自己的一個想法去成長去實現。

我們從客觀上來說,家長和孩子都是一個個體狀況,如果投射符合客觀的情況下,那麼投射就會生效但是如果是失敗的話,就會迎來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比如說一個家長總是在生活中就孩子不停的換方法嘮叨或者提意見,就會迎來孩子的不適就會產生矛盾。

孩子退縮?家長心理暗示?當心不好的“暗示效應”帶來逆反心理

v 那麼在哪種情況下的暗示效應會引來孩子的逆反心理?

1. 孩子感受到自己處於控制狀態的情況下

孩子自己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控制了自己的想法、行動的時候,孩子認為自己已經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了,是一個被控制住的木偶,當他們認為自己收到了暗示資訊的時候是帶有一種強制色彩,那麼孩子就會在內心開始出現抵抗。

在美國心理學家德西(Deci Edward L. )和瑞安(Ryan Richard M.)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SDT)中指出:自主需要是個體的三種基本心理需要之一。當人們越覺得一件事是他自主想去完成的,他的完成意願越強;反之,當他認為是被要求去完成的,他的完成意願就會降低。

在生活中會出現這種例子,比如家長會帶著孩子一直去逛街,家長就會給孩子選擇家長看中看上的物件,也不會去問孩子這個物品孩子喜不喜歡,孩子看中其他的也不會去聽從孩子的意見,反而還會出現不買或者諷刺,那麼孩子感受到被家長控制,那麼就會開始抵抗和拒絕。

孩子退縮?家長心理暗示?當心不好的“暗示效應”帶來逆反心理

2. 孩子對暗示目標或者興趣不認可不贊同

這種行為舉止其實在很多家庭都會出現的一種情況,家長會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多多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更多的能力和技巧,父母就會開始單方面向孩子闡述自己想法,孩子就會開始不認可。父母希望透過暗示或者其他的方法給孩子更大的刺激,從而來改變孩子的想法而達到自己要求。

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會發現家長希望孩子多多上培訓班,比如今天給孩子一個暗示隔壁家的孩子今天的籃球比賽獲得了獎而且打籃球還讓孩子的長高和鍛鍊了不少,這個時候家長就也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去嘗試嘗試。但是沒有詢問孩子的意見,孩子不感興趣就會開始煩惱逆反。

孩子退縮?家長心理暗示?當心不好的“暗示效應”帶來逆反心理

v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怎樣運用正確的暗示效應?

l 語言暗示

1.面對事實語言溫和;

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之中,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會出現一個情緒不穩定性,家長在想要對孩子表達暗示效應的時候,就會對孩子語言上帶有一定的批評性或者強制性,這個時候就會給孩子帶來的一定的緊張和不滿。所以想要給孩子表達什麼要求的時候,家長就要學會用平和語言讓孩子放鬆。

2.給孩子鼓勵和期待;

一個給孩子的期待就是一個很棒的暗示效果,像最開始的例子,小濤一直對自己的為班級拿榮譽而感到緊張,小濤的媽媽和家長都在旁邊一直是陪伴,給小濤加油打氣,並且一直相信小濤能夠成功拿到相對應的榮譽,果不其然家長的一個鼓勵和期待引來小濤最後的勝利,家長有時候是需要給孩子慢慢的一個陪伴,慢慢進行培養。

孩子退縮?家長心理暗示?當心不好的“暗示效應”帶來逆反心理

l 動作暗示

動作的溫柔和安撫是會給孩子一個很大的鼓勵,在生活當中,孩子如果在玩耍來了很多的小夥伴,孩子一下子就給打打鬧鬧起來了,這個時候總是會看到旁邊媽媽開始對孩子瞪眼,手開始出現巴掌。

這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暗示,孩子能夠接受到家長的一個意思,不能再玩耍了不然就會受到媽媽的批評。這個典型的動作暗示,會給孩子帶來的一個壞情緒的出現。

如果這個時候,媽媽的巴掌變成一個溫暖的大擁抱,給孩子一定的溫暖,更是會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一個關愛,這個時候也能輕輕拍打孩子說,不要到處亂跑了,很容易摔倒。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教育更是會讓孩子感受到溫暖,會更加的明白媽媽的用意。

孩子退縮?家長心理暗示?當心不好的“暗示效應”帶來逆反心理

l 表情暗示

小朋友是一個很會察言觀色的一個人,在整個家庭之中,如果這個時候,家裡是一個低氣壓的話,這時候就會給孩子一個暗示,影響到孩子的不愉快,也不敢在家中表達自己的想法,爸爸媽媽的不愉快的話,就會對孩子的一個影響比較大。

所以家長的一個情緒變化對孩子影響很大,所以在家中需要給孩子是更多的正能量和微笑,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輕鬆和溫暖,這樣才能給予孩子一定的肯定,在正能量的家中長大的孩子也是擁有足夠的幸福。

孩子退縮?家長心理暗示?當心不好的“暗示效應”帶來逆反心理

l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在給孩子打氣增加一定的自信感,家長培養孩子的我暗示可以從很多方面下手,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習慣性的鼓勵孩子,讓孩子可以每天面對鏡子進行自我鼓勵讚揚,或者和孩子計劃進步的方式,學習目標是什麼,慢慢向這個這個目標努力。

暗示效應其實對孩子的一個正確成長,會有一個很強的作用,慢慢的培養和陪伴,讓孩子習慣做自己的主人,積極去面對自己的生活。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