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李白的這首詞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懷古傷今—憶秦娥簫聲咽

由 靜歡心語 發表于 人文2023-01-25
簡介釋義:簫聲悲涼嗚咽,秦娥從夢中驚醒時,秦樓上正掛著一弦明月

懷古傷今是什麼意思解釋

歷史上,安史之亂可以說是盛唐與中唐的分水嶺。而李白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無奈之下與家人一起四處逃難,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今天要分享的這首詞根據詞義大機率是李白在安史之亂後留下的一首詞,古人對其評價很高,把它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詩“義”人生,探索詩詞背後的故事,大家好,我是靜歡心語,接下來的時間,和大家一起感受李白的這首動人心魄的詞作《憶秦娥簫聲咽》。

李白的這首詞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懷古傷今—憶秦娥簫聲咽

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釋義:簫聲悲涼嗚咽,秦娥從夢中驚醒時,秦樓上正掛著一弦明月。秦樓上的明月,每年橋邊青青的柳色,都印染著灞陵橋上的悽愴離別。

又是一年重陽佳節,登上樂遊原,秦娥遙望咸陽古道,可嘆那人了無蹤影、音信斷絕。信心斷絕啊!只有蕭瑟的西風輕拂著殘陽,眼前只是漢朝留下的陵墓和宮闕。

李白的這首詩主要描寫一位女子思念愛人的痛苦心情。開篇寫到簫聲咽,想到簫聲低沉嗚咽的曲調也為全文籠罩了一層悲傷的色調。關於詞中寫到的灞陵在今天位於陝西西安,它是漢文帝的陵墓所在地。那兒有一座橋,通往華北、東北和東南各地必經之處。在《三輔黃圖》卷六曾寫: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送別。離別總是傷感的,而柳樹取音“留”,也有挽留、依依不捨之情。文中寫到的清秋節指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是登高的節日,就是在這樣一個節日,秦娥登高又懷念起了愛人,卻已了無音信。眼中只有蕭瑟的西風、似血的殘陽照著陵闕。一種無比悲痛的懷念遠人、懷古傷今的心情再次繞上心頭。詞人在第二節中寫到了咸陽古道、漢家陵闕,更有一種對過去和現在、興盛與衰敗的歷史反思,無奈、落寞之感油然而生。

李白的這首詞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懷古傷今—憶秦娥簫聲咽

關於秦娥,還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春秋時期秦穆公有個女兒叫秦娥,生的美,她尤其喜歡吹簫,並常常對著滿天的星星吹簫。有一日,她吹著蕭,感覺遠方有人與她合奏。當天夜裡,秦娥做了一個夢,夢裡一個英俊少年也吹著簫並對秦娥說:他叫蕭史,住在華山。因為聽到秦娥的簫聲,特地前來,想和秦娥交個朋友。於是,在秦娥的夢中,他們吹了一曲又一曲,在美妙的音樂下,她們非常愉快。秦娥醒來後,想到夢中情景,仿如現實般真實。

後來,秦娥的父親秦穆公知道了女兒的心事,就派人到華山找尋這位夢中人。果真找到一位名叫蕭史的少年,竟真會吹簫。後來他們結為一對恩愛的夫妻,經常合奏出美妙的音樂。

他們的美好愛情故事同時被秦國的少男少女們痴迷,可是朝廷臣子卻很憂心,怕社會風氣因此變壞,所以不斷向秦穆公反應。蕭史和秦娥為了不為難父王,也為了逃避這些煩人的閒話,於是選擇不告而別。

故事總帶著浪漫的氣息,帶著人們內心美好的希冀。但是現實往往處在故事之外的沼澤之中,同時,人們還要在歷史所帶來的個人無法改變的軌道上前行。時間無法停留,花開花落亦無法避免,我們唯有保持淡然的心態才能在大千世界尋得花開、聞得花香、接受花落。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要結束了,如果您喜歡,記得點贊、關注!

李白的這首詞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懷古傷今—憶秦娥簫聲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