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一首詩如何掩蓋了歷史的真相?

由 落筆花謝 發表于 人文2021-06-21
簡介正所謂“盛世和尚斂財,亂世道士下山”,寺廟香火的興旺和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在唐朝時期,中國北方是毫無疑問的經濟中心,達官顯貴也都聚居在這裡,得益於此,最初的北禪宗可以說是香火十分鼎盛

明鏡亦非臺是什麼意思

上面這首充滿禪宗佛理的詩的創作者是佛教南禪宗的創始人六祖慧能,相信很多人都在雜誌或書籍中看過這首詩的背後的故事,相傳達摩祖師圓寂以後,將佛教的頂級法寶木棉袈裟傳給了禪宗二祖慧可,從此這件袈裟便作為禪宗衣缽傳承信物,被先後傳給了禪宗三祖僧璨、禪宗四祖道信、禪宗五祖弘忍。

以上傳承都沒有什麼爭議,但在禪宗五祖弘忍將要圓寂的時候,卻出現了一些爭議,正義的來源主要是在弘忍的大弟子神秀和後來的六祖慧能之間產生的。文章開頭的這首佛理詩據說便是慧能在與大師兄神秀比試對佛理的理解時所作的,下面這首是大師兄神秀所作的詩:

乍一看似乎慧能的禪詩更加深刻,但實際上對於普通的修行者來說,是極難做到慧能所說的這種境界的,相反神秀詩中體現的嚴於律己,謹小慎微到很符合普通人修行,這個觀點倒不是我說的,二是不少後世學者的普遍觀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一首詩如何掩蓋了歷史的真相?

但後世人只覺得慧能的詩境界更高,便憑此認為弘忍真實的想法是想傳給慧能,只不過礙於神秀的勢力根深蒂固,所以才不得不在夜裡偷偷將木棉袈裟傳給了慧能,讓其逃出山門自立門戶。從表面上看這個邏輯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我們換個思路便會發現,這裡面其實很有問題。

我們知道,出家做和尚本身就是修行,而禪宗作為佛教本土化的產物,其自身對於師承和弟子的選拔都有很嚴格要求,如果真的按照後世慧能一脈的說法,五祖弘忍是因為大弟子的原因而不得不偷偷將木棉袈裟交給六祖慧能,那豈不說五祖弘忍教出來的弟子,除了慧能便都是些世俗小人?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一首詩如何掩蓋了歷史的真相?

要知道身為弟子,最大的忌諱便是違逆師傅的意願,尤其是在衣缽傳承這件事上,更是神聖不容褻瀆,如果神秀真的如此,那這些弟子可都有欺師滅祖的嫌疑了,而試問這樣一個滿門欺師滅祖的禪宗,還擔得起佛心宗的美名嗎?

所以這件事或許還有其背後的歷史真相,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分析一下。

五祖弘忍圓寂以後,禪宗便因慧能的出走南下被分為南北二宗,也就是後世常說的北禪宗和南禪宗,和現如今南禪宗一家獨大的格局不同,當初北禪宗才是眾望所歸,風頭一時無量,相比較而言倒是慧能所創的南禪宗很不受待見,並且一直徘徊在主流輿論的邊緣,存在感極低。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一首詩如何掩蓋了歷史的真相?

北禪宗之所以逐漸沒落,我們很多人或許下意識地會認為,一定是南禪宗慧能這一派對禪宗的理解更高深,佛法更精妙,所以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而後來居上,但實際並非如此。北禪宗的沒落主要是出於以下三個原因。

唐朝到後周(618年-960年)這段時期,先後發生了兩次較大規模的滅佛運動,分別是唐武宗滅佛(840年-846年)和後周世宗滅佛(公元955年)。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一首詩如何掩蓋了歷史的真相?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四次較大規模的滅佛運動,俗稱“三武一宗”,除了剛剛提到的兩次,另外兩次都發生在更早一些的朝代,也就是禪宗南北之分的前面,這裡就不做討論了。

由於這兩次較大規模的滅佛運動發起者都是當朝皇帝,並且是動用整個國家機器從上到下的對佛教進行大規模有組織地破壞,所以不光在當時產生了重要影響,更是改變了後世佛教的宗派格局。

在唐武宗時期,由於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朝廷對帝國南方地區的管控力度被極度削弱,而北周時期的疆域主要在現如今的北方,江南地區依舊屬於當時的陳朝。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一首詩如何掩蓋了歷史的真相?

所以在這兩次滅佛運動中,北禪宗幾乎遭受了滅頂之災,而南禪宗卻倖免於難,即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受破壞的程度也遠低於北禪宗,此消彼長之下,南禪宗逐漸出現了崛起的態勢。

正所謂“盛世和尚斂財,亂世道士下山”,寺廟香火的興旺和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在唐朝時期,中國北方是毫無疑問的經濟中心,達官顯貴也都聚居在這裡,得益於此,最初的北禪宗可以說是香火十分鼎盛。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一首詩如何掩蓋了歷史的真相?

與隋唐時期北方的繁華不同,當時的中國南方可以說是一片蠻荒之地,處於一個相對落後的狀態,一直到靖康之難以後,伴隨宋朝政治和經濟中心的南遷,以及元朝京杭大運河的貫通,江南之地才逐漸發展起來。

正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就在江南地區迎來經濟繁榮的盛世時,中國的北方地區則是常年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加上自然環境的破壞和人口的流失,北禪宗發展的基礎也被逐漸破壞,即使一部分南下,也無法和根深蒂固的南禪宗抗衡,於是乎曾經作為禪宗正統的北禪宗風光不再,甚至逐漸失去了昔日風彩。

佛教起源於印度,但禪宗卻出自中國,是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的產物,禪宗自誕生之日起,便開始被傳播到亞洲其他國家,這其中就包括日本韓國等。由於這些國家跟多都是島國,所以在古代想要傳教就必需坐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一首詩如何掩蓋了歷史的真相?

而在唐宋時期,全國重要的港口絕大部分都位於東南沿海地區,這些地區可以說是南禪宗的大本營,於是那些去海外傳播佛教的人往往都受到了南禪宗的影響,甚至乾脆就是南禪宗的人。比如前後兩次來到中國的日本僧侶明庵榮西(日本禪宗創始人),嗣承的正是臨濟正宗的法脈,而臨濟宗則是禪宗南宗五個主要流派之一。

正是以上三個原因,導致北禪宗逐漸消失在中國歷史舞臺,這與南北二宗在禪宗佛法的理解程度關係不大。後世既然是南宗一家獨大,自然說什麼就是什麼了,連反駁的力量都不存在了,甚至還在民間弄出了六祖慧能攜帶袈裟連夜奔逃的段子。

表面上看,這是在凸顯六祖慧能在佛法理解上高於自己的師兄,但仔細思量,便會覺得這是在抹黑整個禪宗清淨之地,顯得太過於畫蛇添足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一首詩如何掩蓋了歷史的真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