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昔日亞洲強國,因沒解決這個問題,損失60%疆域,淪為貧弱小國

由 劉紀堯說史 發表于 人文2023-01-22
簡介總體來看,阿富汗近世的衰弱,很大程度上,在於其沒能建立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無法整合基層的各種部落,遂導致國家長期處於破碎割據的混戰狀態,這也是阿富汗貧困化的重要原因

蘇聯白色恐怖是什麼

常言道,穩固而延續的制度,是國家強盛的重要保障。從歷史的角度看,世界上最為幅員遼闊的亞洲地區,曾誕生過不計其數的強大國家。譬如東亞的中華文明,中西亞的波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等。

然而,很多強國,由於沒形成完善的體制,而沒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並最終被歷史的洪流所沖垮。

西亞地區就有一國,此國曾經是名列亞洲前茅的軍事強國,其後卻陷入戰亂和衰弱的怪圈,如今已是赤貧小國。

昔日亞洲強國,因沒解決這個問題,損失60%疆域,淪為貧弱小國

這個國家便是阿富汗。阿富汗位於中亞、西亞和南亞的交界處,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重要的戰略位置,往往會帶來戰爭。歷史上,阿富汗長期被伊朗(波斯)的各大王朝統治,間或遭受亞歷山大、阿拉伯、蒙古等外部勢力的征服。直到1747年,阿富汗領袖艾哈邁德沙·杜蘭尼,率部起兵反抗波斯的統治,

東征西戰,最終建立起龐大的杜蘭尼王朝,奠定了現代阿富汗國家的基本版圖。

阿富汗立國後,很快建立起用騎兵、近衛軍和槍炮武裝起來的部隊,並透過剽悍善戰的軍隊,大肆進行版圖擴張。經過數十年征戰,阿富汗擊敗了包括波斯、布哈拉、印度馬拉塔、克什米爾在內的諸多國家。

其疆域在巔峰時期,從喜馬拉雅延伸至波斯馬什哈,從阿姆河直達印度洋,面積達160萬平方公里。

彼時強大的軍事實力,令阿富汗被稱為僅次於奧斯曼、波斯的“第三大穆斯林帝國”。

昔日亞洲強國,因沒解決這個問題,損失60%疆域,淪為貧弱小國

然而,盛世之下,由於沒解決好這個關鍵問題,所以很快就走向衰落。

這個關鍵問題,就是集權不力。

阿富汗帝國雖然面積廣袤,但在本質上,還是由各色名目的部族、軍閥、教派武裝堆砌而成的混合體。阿富汗內部的團結,非常依賴統治者的個人權威。一旦有威望的統治者駕崩,新任統治者缺乏手段,那麼掌握兵權的軍頭們很快就會產生離心苗頭,偌大的帝國,也很容易陷入叛亂和內戰。

結果,當開國者艾哈邁德沙於1772年逝世後,

阿富汗由於集權不力,很快就發生內訌,地方各部落的分離勢力也日漸抬頭。

而與此同時,英國殖民勢力,則不斷在暗中滲透進亞洲內陸。19世紀初,英國和印度錫克教帝國(受英國支援)多次發動入侵。戰爭中,阿富汗雖然取得過不少勝利,但終因生產力不發達、制度落後、政權渙散等原因,而戰敗失地。到19世紀後期,阿富汗已經損失60%的版圖,淪為內陸小國。

昔日亞洲強國,因沒解決這個問題,損失60%疆域,淪為貧弱小國

20世紀後,

歷任阿富汗政府,

也試圖推行富國強兵的改革,但都因集權不力的問題,而沒能成功。

受外界干涉、民族問題和地形地緣影響,阿富汗政府往往只能控制少數大城市,無力對廣袤閉塞的鄉村施加影響。改革與建設,也就無從談起。結果在整個20世紀上半葉,阿富汗雖然沒有直接捲入兩次世界大戰,但國內經濟依然相對落後,國家體制也很不完善。於是就有人形容,阿富汗是個“破碎的中世紀國家”。

而到1945年二戰結束後,受蘇美冷戰的大環境影響,阿富汗國內局勢日漸動盪。1979年,蘇聯出兵入侵阿富汗。直到1988年,蘇阿戰爭才趨近結束。只是,蘇聯撤軍後,

阿富汗各武裝派別,因集權不力的問題,也未能團結一致,反而因利益衝突爆發內戰。

結果三十多年以來,阿富汗的內戰和武裝衝突一直未能停息,阿富汗的經濟建設,自然也很難有所起色。時至今日,其仍是世界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昔日亞洲強國,因沒解決這個問題,損失60%疆域,淪為貧弱小國

如今的阿富汗,面積僅65萬平方公里,僅相當於其在18世紀鼎盛時期的40%。總體來看,阿富汗近世的衰弱,

很大程度上,在於其沒能建立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無法整合基層的各種部落,遂導致國家長期處於破碎割據的混戰狀態,

這也是阿富汗貧困化的重要原因。總之,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只有制度體系完善健全,國家才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參考資料:《阿富汗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