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判斷一個王朝是胡人王朝還是漢人王朝的標準是什麼?

由 小小天際雲 發表于 人文2023-01-21
簡介由此可見,民族政策與血統無關,漢家望族高氏自認胡人、歧視漢人,鮮卑宇文氏卻採取了漢化的措施

持什麼泰什麼成語

近年來,很多人都把唐朝算作胡人王朝,理由是含有鮮卑人血統,那麼這樣說對不對呢?其實判斷一個王朝是胡人王朝還是漢人王朝的標準並非血統,而是一個王朝統治者的自我認同、施行什麼樣的政策。

判斷一個王朝是胡人王朝還是漢人王朝的標準是什麼?

以北齊、北周二朝為例,北齊皇族是高氏,原籍渤海,渤海高氏是當地的高門郡望,民族成分是漢人,北周皇族宇文氏,民族成分是鮮卑人。

以血統而論,似乎理應是北齊是漢化王朝,北周是胡化王朝。但事實恰好相反,北齊沉溺於胡化的同時,北周透過改革一步步推進漢化(當然北周依然是一個胡人王朝,最終的漢化要等到楊隋時期)。

這個事實可以表明胡漢的分界不是血統,而是文化認同。

北齊高氏是胡化的漢人,自認為是鮮卑人。

及帝將建中宮,高隆之、高德正言漢婦人不可為天下母,宜更擇美配。(《北齊書·文宣李後傳》)

由此可見,血統為漢的高氏皇族奉行的是歧視漢人的政策,漢族女子在高氏眼中甚至不配作為皇后。可見高氏的自我認同是胡人,絲毫沒有自己是漢人的意識。

顯祖嘗問弼雲:“治國當用何人?”對曰:“鮮卑車馬客,會須用中國人。”顯祖以為此言譏我。

顯祖高洋也是自認為是“鮮卑車馬客”。

判斷一個王朝是胡人王朝還是漢人王朝的標準是什麼?

而北周宇文氏則是漢化的鮮卑人。

西魏、北周儘管一開始也是反漢化的產物,政治上採取的府兵制其實源於鮮卑舊俗,文化上迫使漢人改為鮮卑姓。但經過周武帝的改革,府兵隸屬於君主,漢人大量進入府兵,鮮卑部落制度已不復存在,在制度上已經漢化。

到了隋文帝時,又將姓氏改回漢姓,在文化上最終迴歸漢化,也就順理成章。

由此可見,民族政策與血統無關,漢家望族高氏自認胡人、歧視漢人,鮮卑宇文氏卻採取了漢化的措施。

判斷一個王朝是胡人王朝還是漢人王朝的標準是什麼?

再舉康熙為例。以血統論之,康熙母親是佟氏,奶奶是孝莊太后,有一半漢人血統,四分之一蒙古血統,滿人血統只佔四分之一。

但康熙統治下的清朝是以滿人八旗為基本盤的,採取的是偏向滿人、歧視漢人的民族政策,加上康熙的生活方式、禮節、打扮也都是偏向滿人,所以我們認定康熙是滿人君王,與血統關係不大。

也有人會說康熙母親是滿人還是漢人存在爭議,但這並不影響結論,康熙的曾孫嘉慶皇帝,母親是漢人魏氏,嘉慶帝有一半漢人血統是沒有爭議的,但他依然是滿人君王。

從康熙和嘉慶的例子看,判斷民族身份是根據政策還是血統,就很清晰了。

判斷一個王朝是胡人王朝還是漢人王朝的標準是什麼?

反觀唐朝,沒有任何偏袒胡人、歧視漢人的政策,唐朝的制度、儀典都是漢家的制度、儀典,從這些方面看,唐朝毫無疑問地是漢人王朝。

無可否認的是,唐朝皇室倫理關係的混亂(太宗納弟妻、高宗納母妃、玄宗納兒媳)的確是受到了胡人習俗的影響,也與儒學在魏晉南北朝的式微相關聯,但只憑生活作風一點,斷定唐是胡人王朝,顯然站不住腳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