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道德經》第六十二章,與人為善,天地留寬

由 滄海頌韜chst 發表于 人文2021-06-20
簡介無慾無為,可以加持人的善念,使人心懷寬容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意思

老子在《道德經》第六十二章中說,“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道德經》第六十二章,與人為善,天地留寬

這段話的意思是,“道”是萬物的蔭庇,它是善人的珍寶,也是不善的人尋求的庇佑。需要的時候還要求它庇護。美好的言辭可以使人們相互尊重,善良的行為可以使人們相互感染。對於那些有不善言行的人,為什麼要橫加貶斥呢?所以天子即位,設定三公輔佐,雖然先有拱壁等珍寶後有駟馬相乘的顯赫地位,還不如把虔誠地修行此“道”。自古以來,人們為什麼把“道”看得如此寶貴呢?不正是因為“道”有助於人們達成目的而避免犯錯嗎?所以“道”才讓天下人如此珍視。

《道德經》第六十二章,與人為善,天地留寬

“道”是無慾無為的。無慾無為,可以加持人的善念,使人心懷寬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難免有不足之處,何必要橫加指責?相互尊重,相互諒解,用自己的善念善行感召他人,終將是一片坦途。

《道德經》第六十二章,與人為善,天地留寬

俗話說,“蓋棺定論”。善惡一念間,事物只要沒終止就會有變化,所以,“道”寬容今之“不善”,是為其今後的從“善”留出一片天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