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一根繩上的螞蚱|《自私的基因》13~14 章讀書筆記

由 小曹同學的筆記 發表于 人文2023-01-21
簡介因此是在基因裡面強化的【小曹同學:當前人類掌握的技能(比如設計製造挖掘機並用來挖坑),都是習得性的、不可遺傳的,只能透過基因以外的載體來傳承,比如文字、影片

一根藤上的螞蚱是什麼意思

《自私的基因》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有點長,摘抄和想法加起來有 3 萬字。為了方便閱讀,把筆記按章節順序分了五個部分:1~4 章為第一部分,主要講從複製子到生存機器的進化。5~10 章為第二部分,主要講生存機器的不同生存策略。

11~15 章每章都是獨立的章節,論述了 5 個不同的問題。按筆記長度,把 11~12 章為第三部分,13、14 章為第四部分,15 章是第五部分。

本文是第四部分,《自私的基因》13~14 章的讀書筆記。

一根繩上的螞蚱|《自私的基因》13~14 章讀書筆記

《自私的基因》 理查德道金斯

¥

63。1

京東

購買

第 13 章—基因的延伸

【小曹同學:基因不僅僅作用於載體本身,還透過載體去影響周圍的環境。】

自然選擇會偏愛某一些基因而擯棄另一些基因,這取決於基因的作用結果——表型,而不是基因本身。

【小曹同學:這和選皮划艇運動員還有區別,選人可能有自身表現之外的因素,而自然選擇只看基因的表現結果。

和判斷行為是否自私,只看行為結果,不看動機一樣,自然選擇只看表現結果如何。

至於是哪些基因、怎麼表現出合適結果的,自然才不關心。】

·石蠶蛾自己建造的房子

在傳統的定義裡,基因的表型可見諸其對身體的作用,但我們將看到,基因的表型需要從其對整個世界的作用這一角度去思考。

這便是龍蝦的故事了,因為龍蝦的殼確實是身體的一部分。那麼石蠶蛾的房子呢?

自然選擇鍾愛石蠶蛾體內可以建造好房子的基因。這些基因作用於行為學,大約在胚胎的神經系統發育階段起作用。實際上,基因學家還可以看到基因對房子形狀與其他效能的作用,他甚至可以辨認出那些作用於房子形狀的基因,正如他辨認作用於大腿形狀的基因一樣。

所有基因可以直接影響的只有蛋白質合成。說基因作用於神經系統,進而影響眼睛顏色、豌豆皺褶等,都是基因的間接作用。

如果我們可以說基因影響了豌豆的皺褶或動物的神經系統(所有基因學家都認可這一點),那麼我們也可以說,基因影響了石蠶蛾房子的石頭硬度。這聽起來可能有點驚世駭俗,但其推理無懈可擊。

【小曹同學:合適硬度的石頭更適合生存,對硬度有偏好的基因就能更好的遺傳下去。

這是自然的逆向選擇。不會選擇硬度的基因被淘汰,剩下的基因都是傾向選擇合適硬度的石頭的,於是房子的硬度被基因影響。

乍一聽,確實驚世駭俗,但仔細想一下,也沒什麼不可理解的。】

對於任何寄生生物而言,最重要的問題是:它將基因傳遞給後代的方式是否和宿主的基因相同。如果不同,我便認為它透過各種方式損害了宿主。但如果相同,寄生生物可以做的便是幫助其宿主生存並繁衍。

寄生生物的基因需要與宿主基因追求共同命運,享有共同利益,這樣寄生生物最終會停止寄生行為。

我們可以將這個推理推至一個邏輯性的結論,再用以分析正常的「自體的」基因。我們自己的基因互相合作,這不是因為它們都屬於一個身體,而是因為它們共享一條未來的出路——精子或卵子。任何生物(比如人)的基因如果可以找到一條非常規的、不依賴精子或卵子的出路,它們就會選擇這個新方向,並表現得不再合作。

【小曹同學:合作,是因為「共享一條未來的出路」。

用俗話說,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合作與背叛,都是因為對自己有利。】

知更鳥或巖鷚的「無法抵抗布穀鳥」的基因可以輕易傳給下一代,布穀鳥的「無法操縱養父母」的基因則無法傳遞給自身後代,這就是我所說的「根植不公」和「失敗的代價不等同」。

【小曹同學:為什麼兔子跑的比狐狸快?只有跑的比狐狸快的兔子,存活機率大,基因才能繁衍。

而跑的慢的狐狸,基因未必不能繁衍。】

在延伸表型的世界裡,不要問動物的行為如何使自己的基因受益,要問的是誰的基因能夠受益。

對那些透過控制世界而得以繁衍傳播的基因,自然選擇並不吝嗇其偏愛。

「延伸表型」的中心法則:動物行為傾向於最大化指導此行為的基因的生存,無論這些基因是否在做出此行為的動物體內。

載體並不複製其本身,它們只傳播複製因子。複製因子並不作為,不觀察世界,不捕食也不從捕食者處逃離,它們只讓載體來做這些事情。

生物群體——如鳥群、狼群,則無法融合為一個單獨的載體,因為群體中的基因並不共享離開現有載體的共同渠道。

個體如果想要成為有效的基因載體,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對所有其中的基因提供相同機率的、通往未來的出口通道。

蜂群的基因未來至少很大一部分依賴於那唯一一隻蜂后的卵巢。

【小曹同學:動物中的王、後、兵、工,都是人類命名的,動物種群中可能並沒有這種概念。

或許蜂后並不認為自己是「後」,也沒有命令工蜂的權力。就如第十章的內容,蜂后、蟻后,或許只是種群的生育機器。

它們只恪盡職守、按部就班的完成基因賦予任務,而「後」之所以被簇擁,是因為它是唯一的繁衍通道。】

一根繩上的螞蚱|《自私的基因》13~14 章讀書筆記

第 14 章—基因決定論與基因選擇論

基因可能會改變其他基因的效果,可能會改變環境起的作用。內部以及外部的環境事件可能會改變基因的效果,也可能會改變其他環境事件的效果。

【小曹同學:跟開頭的例子一樣,尖銳的牙齒在食肉動物身上才有用,平正的磨齒在食草動物身上才有用。環境和基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基因的原因和環境的原因是彼此沒有差別的,兩者造成的某些影響都是很難逆轉的,而另一些影響很容易逆轉。

我猜想,基因之所以變成了決定論的怪物,部分原因在於一個廣為人知的事實所造成的混亂,那就是習得性特徵的不可遺傳性。

在進化過程的每一步中,要是行為的背後沒有基因的改變,那麼上述歷史或是任何類似的歷史都不可能發生。

蟻獅挖坑的例子

1。習得性特徵不可遺傳

2。而蟻獅挖坑越來越深

3。因此是在基因裡面強化的

【小曹同學:當前人類掌握的技能(比如設計製造挖掘機並用來挖坑),都是習得性的、不可遺傳的,只能透過基因以外的載體來傳承,比如文字、影片。

這是人類和動物的極大不同。】

這個世界某個給定的狀態無論有多麼複雜,這個狀態與世界的另一個狀態之間的差異卻可能是由某些極為簡單的事物導致的。

紅嘴鷗蛋殼移除行為

像蛋殼移除這樣一個複雜的行為模式肯定是透過對於大量基因位點的選擇才建立起來的,其中每一個基因都透過與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發揮著一點小的效用。一旦有關於這個行為的複雜體系建立起來之後,不難想象,一個關鍵性的單點突變就會毀了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