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為什麼明明抽血了,報告卻出的時間不一樣?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3-01-19
簡介通常,在血液採集後,患者將會拿到一張帶有條形碼的回執單,回執單上標明瞭檢測專案、採血時間及拿取報告的時間

檢驗報告回執單是幹嘛的

“醫生,我的報告多久能出來?”

對於門診患者來說,這是他們採集血液後最關心的問題。

通常,在血液採集後,患者將會拿到一張帶有條形碼的回執單,回執單上標明瞭檢測專案、採血時間及拿取報告的時間。

鑑於不同檢測專案拿取報告的時間不同,醫務人員會引導患者根據回執單上相應的時間自己拿取報告。對於年老、視力不好或有其它特殊情況的患者,醫務人員則會進行口頭告知。

想必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對於常駐視窗的醫務人員來說,這樣的問題更是司空見慣。那麼,化驗報告單到底要多久能出來?帶著上面這些疑問,針對門診最常見的檢測專案:血常規。今天,帶你一一化解這些疑惑。

看一看血常規在檢驗科到底發生了怎樣的奇妙之旅?

第一步

通常,在患者積極配合下,採血順暢,平均採血時間為3分鐘。

倘若碰到血管不明顯、嬰幼兒哭鬧不配合,採血時間會有所延長。

為什麼明明抽血了,報告卻出的時間不一樣?

第二步

採集後的血液標本,由工作人員統一收取,運送至不同的崗位進行檢測。

為什麼明明抽血了,報告卻出的時間不一樣?

第三步

標本檢測環節所受的影響因素較多,如標本量、檢測專案數等。

當標本量大、檢測專案數多時,檢測時間就會增加。這就好比排隊買奶茶,人少時只需15分鐘就買到;人多時等了一個小時也不一定能買得到;買五杯奶茶的時間也肯定比買一杯要等得久一點。

為什麼明明抽血了,報告卻出的時間不一樣?

此外,檢測時間也受儀器狀態的影響。不光是人類會有個頭疼腦熱,檢測儀器在經過長時間的工作後,有時也會“生病”。儀器一旦報警,就需要相應的時間進行維修,檢測時間便會延長。

急診標本優先檢測,接著是門診標本,病房和體檢標本隨後。

為什麼明明抽血了,報告卻出的時間不一樣?

第四步

標本檢測後,結果會自動傳輸至電腦系統,檢驗醫師透過認真仔細地稽核,對沒有特別異常的結果會直接發出。當結果出現異常,檢驗醫師還需要進行人工複檢。

為什麼明明抽血了,報告卻出的時間不一樣?

第五步

複查後,檢驗醫師重新稽核,一份完整、可靠的化驗單就“出爐”了。

為什麼明明抽血了,報告卻出的時間不一樣?

患者即可拿著條形碼到指定地點拿取報告單。

為什麼明明抽血了,報告卻出的時間不一樣?

看到這裡,大家心中的疑慮是不是已經減半,檢測時間會因實際情況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單獨的血常規30分鐘內出報告,血常規+CRP/血常規+CRP+SAA60分鐘內報告。檢驗醫師會在規定的時間內發出一份準確、可靠的報告。

凡事都需要有過程,檢驗結果也不例外。對於醫務人員來說,也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將一份準確、可靠的報告單發出,以縮短患者就診時間。

希望患者給予更多諒解。理解多一分,矛盾就會少一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