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前半句才是重點,但少有人知

由 風蕭品史 發表于 人文2023-01-18
簡介眉公萬萬沒想到,自己用來勸誡的一句話竟讓後人斷章取義,誤解多年,後半句話還在民間廣為流傳,“女子無才便是德”在舊時社會竟然演變成了剝奪女性學習、束縛女性思想的理由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下一句怎麼說

古時封建思想嚴重,男尊女卑,女性的地位極其低下,最嚴重的時候直接將女性作為商品進行交易,

根本沒有立足的地方,大都成為了男性的附屬品。在古代,地位等級制度嚴格,王公貴族家的小姐地位要高些,

家中的男性會請私塾的先生教書習字,女性則不強求學習。

由於女性在當時是不允許考取功名的,最終結果就是找個合適的人家嫁了。古時人們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重點,但鮮少有人知道。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前半句才是重點,但少有人知

據史書記載,這句話完整的語句應該是 “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最早出自眉公之口

,那眉公又是誰呢?為什麼現在大家熟知的都是後半句,前半句幾乎無人知曉呢?

眉公是明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原名陳繼儒,

他的這句話只有後半句被廣為流傳,但前半句“丈夫有德便是才”才是這句話的重點。在古代受封建思想的影響,認為女子不需要才華,只要服從丈夫,服從一家之主就可以。

後經專家們研究發現,當時陳繼儒想要表達的意思並非如此,因為這句話中的 “便”通“辨”。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前半句才是重點,但少有人知

明末清初,中國已經經歷了好幾個朝代的更迭,文學創作方面的作品已經非常成熟,包括絕句、四書五經、宋詞等等,文化底蘊深厚。到了明朝,除了文學上的發展,人們將目光轉向精神層面,開始注重人們的思想文化道德修養。詩詞的創作是一種有形的,可以拿出來一決高低的東西,

而精神道德層面的修養則是無形的,無法用準確的條條框框來約束。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前半句才是重點,但少有人知

在這樣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下,陳繼儒提出男女必須重德,

且給出了德行的標準,其實前半句“丈夫有德便是才”是他最終想要表達的意思

。在那個年代,一個國家選拔人才大部分是實行科舉制,尤其家境貧寒的男子十年寒窗苦讀,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考取功名,在朝為官,光宗耀祖。而

古時男性的地位普遍高於女性,因此對男性德行的約束也就更加迫切一些。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前半句才是重點,但少有人知

陳繼儒真正想要表達的前半句幾乎被人遺忘,流傳範圍廣的就是後半句。

當時陳繼儒的發聲並沒有改變大壞境,反而讓人們記住了後半句

,現在看來,這句話確實容易被誤會。在古代整體男尊女卑的大環境下,女子在結婚後自由甚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相夫教子,對於女子是否有才華沒有人會過多關注,後半句話一直被人們誤解很多年。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前半句才是重點,但少有人知

“女子無才便是德”通俗來講,就是作為女子應該有自己的德行和底線,並不是字面上看到的女子不應該有才華。古語的很多意思與現代描述不同,譬如“無”這個字,現代一般指沒有的意思,在古代則是個多意字,在這句話中要描述的是“原本是有這種東西的”。完整的將這句話翻譯過來應該是

“女子有能力和才華卻沒有高高在上、得意忘形,這是一個人好德行的體現,並不是大家誤以為的女子就不應該具有才華”

。關於這句話的誤解不知道流傳了多少年,人們一直被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所束縛。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前半句才是重點,但少有人知

縱古觀今,現在社會的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德”排在第一位,說明更加註重個人自身的品德修養

。德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也是最重要的一環,一個人如果沒了德,就算才能再高,也是沒有用的。

眉公萬萬沒想到,自己用來勸誡的一句話竟讓後人斷章取義,誤解多年,後半句話還在民間廣為流傳,

“女子無才便是德”在舊時社會竟然演變成了剝奪女性學習、束縛女性思想的理由。有太多太多的女性因此喪失了學習的機會,就像提線木偶一樣依附他人生存,想必這種現象也不是眉公願意看到的。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前半句才是重點,但少有人知

現今社會,提倡公平,女性越來越獨立,這句話幾乎已經消失無人再說了。作為新時代的女性,要比以前任何一個時期或者朝代的女性都獨立自主、勇敢自信,面對種種困難,敢於做鬥爭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被世俗影響,不被他人左右,用新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表明自己的處事方式,這也是科技發展、時代進步的一大體現。

參考資料:《陳眉公全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風蕭品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