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三國的小故事,能告訴大家不少大道理

由 各領風騷亂世英傑 發表于 人文2022-12-29
簡介曹操聽了之後說:“將軍在混亂之中,能及時制止青州兵搶劫,被人誣告後,首先考慮的不是個人的名譽,而是全軍的安危,這樣先公後私,真有古代上將的風度

安營紮寨是什麼意思解釋

田豐:當下屬最忌諱的就是“你比領導還英明”。

袁紹在發動官渡之戰前,謀士田豐曾勸過他不要打這一仗,應該用運動戰,游擊戰,持久戰不斷騷擾曹操,損耗他的力量,然後一舉擊破。袁紹不聽,非要主動出擊,結果在官渡大敗於曹操。回軍之後他聽到各個營寨計程車兵都在哭泣,還說:“要是主公當初聽了田豐先生的話,怎麼能有此慘敗?”

袁紹聽了這話,也覺得心裡挺不舒服的。就把這事兒告訴了謀士逄紀,說:“我打了敗仗,證明田豐的話應驗了,我還有什麼臉見他?”剛好逄紀跟田豐向來不和睦,他覺得這正是除掉田豐的好機會,便對袁紹說:“田豐在獄中聽到主公兵敗的訊息,他是拍手大笑,說‘我說什麼來著,這回可證明說的我對了。’”袁紹大怒,派人帶著寶劍到獄中賜田豐一死。

三國的小故事,能告訴大家不少大道理

田豐

當初,看押田豐的獄卒把袁紹兵敗的訊息告訴了田豐,說:“恭喜您,您要出獄了,主公打了敗仗,證明您的話說對了,他回來之後一定會重用您。”田豐卻說:“我是死定了,袁紹這個人外寬內忌,不念忠誠。如果他打了勝仗,倒是能把我放了,如今他打了敗仗,必然不好意思見我,所以我是死定了。”幾天以後,賜死田豐的使者果然到了,田豐在獄中拔劍自刎。

作為一個主公,手下人比自己強他應該高興。就是因為手下比自己厲害,自己才能幹成事業。袁紹不然,他沒聽田豐的意見,打了敗仗,心裡想的是“我是主公,怎麼能出錯呢?”為了維持自己一貫正確的形象,他寧可殺了田豐。這樣心胸狹窄,能不失敗嗎?

三國的小故事,能告訴大家不少大道理

袁紹

王允:胸懷要開闊,不能太狹隘。

奸臣董卓被呂布殺死後,文武百官,全國百姓無不歡呼雀躍。唯獨有一個人為董卓的死痛哭流涕。他就是大才子蔡邕。王允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勃然大怒,把蔡邕抓來,問他:“董卓是國賊,人人得而誅之,他的死是罪有應得,你為什麼要哭?莫非你跟董卓是一夥的?”

蔡邕解釋說:“董卓固然罪大惡極,可是正因為他重用我我才有今天,他對我有知遇之恩,他死了我心裡難免傷感。”王允說:“董卓差點兒滅亡了大漢,你作為大漢的臣子,應該舍私為公,你卻只想著自己的那點私情,為奸賊喊冤,還是忠臣嗎?”於是王允把蔡邕關進監獄,準備處死。

三國的小故事,能告訴大家不少大道理

王允

蔡邕寫信謝罪,請求王允說:“我還在編寫漢史,寧願接受臉上刺字,砍掉腳的刑罰,只求您能留我一條命,讓我寫完漢史,了結我平生的心願。”大臣們都勸王允饒了蔡邕,王允更生氣了,說:“當初漢武帝沒殺司馬遷,司馬遷把漢武帝乾的那些錯事兒都記錄來,供後人翻閱。我不殺蔡邕,還留著他把我乾的錯事寫在史書裡,供後人指責嗎?”王允最終還是派人到獄中勒死了蔡邕。

三國的小故事,能告訴大家不少大道理

蔡邕

蔡邕哭董卓確實不太妥當,這屬於犯政治錯誤。但是董卓對蔡邕有知遇之恩,儘管他對不起天下人,對蔡邕並沒有虧待之處,蔡邕傷心也是正常的。就如同一個大惡霸,他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唯獨對自己的老婆特別好。大惡霸被處死了,他老婆為了他而哭又有什麼不可以的?情感這東西本來無所謂對錯,王允又何必拘泥於常規?更不應該僅僅因為害怕蔡邕在史書裡寫自己的缺點,就冤殺這樣的人才。

于禁:要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

曹操攻打張繡的時候,張繡害怕曹操的勢力,主動投降。可是曹操收降張繡以後得意忘形,見色起意,霸佔了張繡守寡的嬸嬸鄒氏。張繡覺得受辱,二次反叛,曹操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在這場混戰中曹操的兒子侄子都死於亂軍之中。

當初曹操破黃巾軍之後,收編了黃巾軍裡面的精兵強將,組成了青州軍,他一直很縱容這支軍隊。結果這些青州兵趁著混亂竟然搶劫曹操的軍隊。于禁一見青州軍的軍紀如此敗壞,連忙前去鎮壓,殺了不少人。

三國的小故事,能告訴大家不少大道理

于禁

剩下的青州兵害怕受罰,倒打一耙,跑到曹操面前誣告于禁想要謀反,竟然殺起自己人來了。于禁手下的將士聽說以後,勸于禁趕緊跟主公解釋。于禁說:“現在敵人還在苦苦追趕,作為將領應該先安營紮寨,防止敵人進攻,如果我去解釋,敵人來了怎麼辦?我相信主公英明,不會偏聽偏信。”于禁有條不紊的安營紮寨,築好深溝高壘,保證萬無一失之後,才向曹操解釋。曹操聽了之後說:“將軍在混亂之中,能及時制止青州兵搶劫,被人誣告後,首先考慮的不是個人的名譽,而是全軍的安危,這樣先公後私,真有古代上將的風度。”

三國的小故事,能告訴大家不少大道理

張繡

于禁的這種行為真的讓人感動,在個人名譽和全軍勝敗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可惜的是,于禁後來被關羽打敗,竟然屈膝投降,讓人難以相信他就是當初面對青州軍的誣告,面不改色,舍私為公的于禁。哎,人的變化,竟然會如此之大。

孫登:凡事要先調查清楚再決定,要有仁慈之心。

孫權的太子孫登為人寬厚仁慈。有一天孫登在手下的陪同下外出遊玩,半路上突然從道邊的草叢中飛來一顆彈丸,差點兒打中了孫登,幸虧他躲閃得快。有人用彈丸打太子,這還得了,太子手下的人急忙四處尋找打彈丸的人。正好發現有個小夥子手拿彈弓,躲在草叢中,神色很慌張。

手下人以為他就是打彈弓的人,於是把他押到孫登面前,說:“你好大的膽子,竟敢行刺太子,我看你是活膩味了。”小夥子一臉無辜,說:“我是在用彈弓打鳥啊,那顆彈丸不是我射的。”手下人就是不相信小夥子的話,說:“你要是不承認,就打到你承認為止。”

三國的小故事,能告訴大家不少大道理

孫權

孫登走了過來,命手下把剛才差點打中自己的彈丸拿過來,跟小夥子帶的彈丸比較了一下,發現二者完全不一樣。說明那顆彈丸確實不是小夥子打得,他就把小夥子放了。至於到底是誰打得彈丸,孫登也沒追究,也許是誰在打鳥,子彈打飛了,正好從自己身邊飛過。人家也不是故意的,何必去追究呢。

史官把這件事兒記載到史書裡,不是想證明孫登有多聰明,比較一下彈丸,誰都想得到。主要是為了突出孫登的寬宏大量。不因為別人一點小小的過錯就隨意處罰。怪不得人人都說孫權生了個好兒子啊。

三國的小故事,能告訴大家不少大道理

孫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