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關羽被殺後五次顯靈,第一次就非常奇怪,一次比一次離奇堪比聊齋

由 今古講堂 發表于 人文2022-12-29
簡介如果不是關羽這次顯靈,直接要求劉備出兵為他報仇雪恨,可能就不會爆發後來劉備和孫權之間的戰爭

啖汝之肉是什麼意思

關羽被殺後,連續五次顯靈。第1次就讓人感到非常奇怪!情節非常詭異,更像是《聊齋志異》,而不像是《三國演義》。

關羽被殺後五次顯靈,第一次就非常奇怪,一次比一次離奇堪比聊齋

關羽的五次顯靈。

第1次顯靈,王甫做了一個噩夢:

“昨夜夢見主公渾身血汙,立於前;急問之,忽然驚覺。不知主何吉凶?”

正說間,忽報吳兵在城下,將關公父子首級招安。

在這裡,王甫居然稱呼關羽為“主公”,這個讓人感到非常奇怪!

“主公”一詞,可不是能隨便叫的。

“主公”一詞,在古代,一般是臣下對君主的專稱。

在三國,被稱之為主公的,一般都有問鼎天下的野心,至少也是一方諸侯,手下有獨立武裝和獨立地盤。

如曹操、袁紹、孫權、劉備、呂布、公孫瓚、劉表等人,都是一方諸侯,被下屬稱之為主公。

但關羽是個例外。他是劉備的下屬,居然也被自己的下屬稱之為主公。

關羽他為什麼會這樣?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進行過詳細的分析。如感興趣可以關注。這裡不展開講。

後來的幾次顯靈,情節一次比一次離奇。

第二次顯靈,關公一魂不散,盪盪悠悠,直至當陽玉泉山。

普淨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我頭來!”普淨仰面諦視,只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一白麵將軍、右有一黑臉虯髯之人相隨,一齊按落雲頭,至玉泉山頂。

之後,他在普淨禪師的點化之下,大徹大悟,稽首皈依,並經常在玉泉山顯聖護民。

關羽被殺後五次顯靈,第一次就非常奇怪,一次比一次離奇堪比聊齋

第三次顯靈:魂魄殺死呂蒙。

孫權擊敗關羽後,大擺慶功宴。關羽居然把自己的魂魄附在呂蒙身上,並且其魂魄直接把呂蒙殺了。

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急救時,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坐於孫權位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權大驚,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第四次顯靈:幾乎把曹操嚇死。

曹操從此就有了心理陰影,之後並因此而喪命。

操大喜,從其計,遂召吳使入。呈上木匣,操開匣視之,見關公面如平日。操笑曰:“雲長公別來無恙!”言未訖,只見關公口開目動,鬚髮皆張,操驚倒。眾官急救,良久方醒,顧謂眾官曰:“關將軍真天神也!”

這一段,在三國演義電視劇中也有體現。電視劇中,曹操開啟盛放關羽頭顱的木匣。關羽的頭顱突然睜開雙眼,成為許多觀眾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第五次顯靈。關羽的魂魄要求劉備為他報仇雪恨。

這一次顯靈,直接引發了後來劉備討伐孫權的戰爭。

問題是:既然關羽的魂魄能夠殺死呂蒙,為何不乾脆直接把孫權也殺了?還要託夢給劉備?讓劉備心驚膽戰?

忽一日,玄德自覺渾身肉顫,行坐不安;至夜,不能寧睡……,神思昏迷,伏几而臥;就室中起一陣冷風,燈滅復明,抬頭見一人立於燈下。……玄德疑怪,自起視之,乃是關公,於燈影下往來躲避。玄德曰:“賢弟別來無恙!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吾與汝情同骨肉,因何迴避?”關公泣告曰:“願兄起兵,以雪弟恨!”言訖,冷風驟起,關公不見。玄德忽然驚覺,乃是一夢。

如果不是關羽這次顯靈,直接要求劉備出兵為他報仇雪恨,可能就不會爆發後來劉備和孫權之間的戰爭。也可能就不會在夷陵之戰中打敗。

所以,關羽這次顯靈,推動了後來小說情節的發展。

當然,這只是演義,讀者不要把它當成是正史。

曹操砍樹,樹噴血。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寫,曹操被關羽的頭顱驚嚇後,從此晚上睡不好覺,整夜做噩夢。

關羽被殺後五次顯靈,第一次就非常奇怪,一次比一次離奇堪比聊齋

這時,就有人為他出了一個餿主意,讓他另外建造一個宮殿。

這明顯是一個餿主意,難道建造了新的宮殿,搬了新家,關羽的魂魄就不去了?

曹操居然相信了,就叫人設計圖紙,並準備著手修建。

這時又有人為他出了一個更餿的主意。

“此去離城三十里,有一潭,名躍龍潭;前有一祠,名躍龍祠。祠傍有一株大梨樹,高十餘丈,堪作建始殿之梁。”

曹操因此就跟這棵樹槓上了。

可這是一棵怪樹,此樹“鋸解不開,斧砍不入,不能斬伐”。

曹操建宮殿的目的本來是為了避邪,既然出現這種怪事,按道理,曹操就應該另外找木材,根本就不需要非砍這棵樹不可。

但是曹操判斷力明顯下降,非要砍了這棵樹不可。

仰觀那樹,亭亭如華蓋,直侵雲漢,並無曲節。操命砍之,鄉老數人前來諫曰:“此樹已數百年矣,常有神人居其上,恐未可伐。”

操大怒曰:“吾平生遊歷,普天之下,四十餘年,上至天子,下及庶人,無不懼孤;是何妖神,敢違孤意!”言訖,拔所佩劍親自砍之,錚然有聲,血濺滿身。

這麼一來,不僅關羽的魂魄來找他的麻煩,樹神也來了。

忽見一人披髮仗劍,身穿皂衣,直至面前,指操喝曰:“吾乃梨樹之神也。汝蓋建始殿,意欲篡逆,卻來伐吾神木!吾知汝數盡,特來殺汝!”操大驚,急呼:“武士安在?”皂衣人仗劍砍操。操大叫一聲,忽然驚覺,頭腦疼痛不可忍。

曹操從此得了頭疼病,之後請來華佗為他看病。又殺了華佗。後來,一代梟雄就此喪命。

書中如此描寫,是不是迷信?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書中為何如此描寫?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可以說,是迷信,但又不完全是迷信。

1.神鬼論是小說的不足和文學的無奈。

古代,皇帝是天子,上天給予的天下。一切都是上天安排。這種思想必須傳給民眾。因此,古代的政治、軍事等等,都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神鬼論,也是中國演義小說的通病,《三國演義》的作者,也難以脫離歷史的侷限。神鬼論,宿命論等盛行,無疑也會影響到小說的創作,這也是當時文學的無奈。

2.突出人物形象,增強小說的傳奇色彩。

小說中增加一些鬼神的色彩,無疑會使小說更加增添傳奇性,能夠更加吸引讀者,也是一種創作的需要。

關羽被殺後五次顯靈,第一次就非常奇怪,一次比一次離奇堪比聊齋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只是一種文學創作,看看就好,沒有必要從迷信的角度去解讀。

小說中鬼神都出現,也是為了進一步豐富人物形象。

比如,小說開始,張角能夠呼風喚雨,作者以此突出反應靈帝朝政的腐敗和無能。

而作者描寫關羽多次顯靈,也是為了進一步突出關羽的忠義和高傲,從而進一步豐富了關羽這個人物形象。

又如定軍山武侯顯聖,一方面是鍾會藉助諸葛亮顯靈,安撫民心,“保國安民”,整頓軍紀,防止士兵搶劫殺戮;另一方面作者藉助諸葛亮之口,說出“漢祚已衰,天命難違”,體現出對漢室衰敗的無奈。

因此,鬼神的描寫,雖然有迷信的成分,但更多是作者為了故事情節的需要,而進行的一種藝術創作。

關羽被殺後五次顯靈,第一次就非常奇怪,一次比一次離奇堪比聊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