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晏幾道兩首《蝶戀花》寫盡離愁和相思,意味深長,絲毫不輸他父親

由 云云雲初夏 發表于 人文2022-12-04
簡介結尾兩句“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表明詞人的無限相思之情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無可表達的地步,只好“卻倚緩絃歌別緒”,借音樂來排遣無限愁緒了

半陰半晴雲暮間是什麼意思

蝶戀花

【宋】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晏幾道兩首《蝶戀花》寫盡離愁和相思,意味深長,絲毫不輸他父親

【註釋】

“夢入江南”三句

:化用岑參《春夢》詩:“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幾千裡。”極寫相思之情。

浮雁沉魚

:古代詩文中常以鴻雁和魚作為傳遞書信的使者。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又《漢書·蘇武傳》有“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因合稱書信為魚雁,亦有以鱗代魚,以鴻作雁者。另亦指傳書信者。

無憑據

:不可靠,靠不住。

移破

:移盡,移遍。破:唐宋大麴術語。大麴十餘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破,猶盡也,遍也,煞也。

秦箏柱

:箏為古代絃樂器,相傳為秦代蒙恬所造,故名。柱,用來固定箏弦。

晏幾道兩首《蝶戀花》寫盡離愁和相思,意味深長,絲毫不輸他父親

【賞析】

這首閨怨詞抒寫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離愁別緒。詞之上闋從夢境寫起,寫夢裡相思。起首三句“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抒寫離人懷念之苦。“煙水路”既是江南水鄉之實寫,也象徵著夢境的悽迷,寫出了江南的景物特徵,使得夢境優美動人。“行盡”二字,形容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反映出詞人思念之深。接著兩句“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悽楚萬分,夢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緒已經無人可說,醒來後也只有自己獨照孤燈,備覺惆悵。

詞之下闋寫醒後遣懷,進一步推進相思之意。起首三句“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是說思念之情無法傳遞:寫了信無從寄出,寄了信也得不到迴音。結尾兩句“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表明詞人的無限相思之情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無可表達的地步,只好“卻倚緩絃歌別緒”,借音樂來排遣無限愁緒了。這裡用的樂器是秦箏。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詞人借低音緩弦抒發傷別的情懷,移遍箏柱不免是“斷腸”之聲。以“緩弦”“移柱”來表達其“幽懷難寫”,以音樂之低迴悲惋來形容心情之千迴百轉,妙不可言。

晏幾道兩首《蝶戀花》寫盡離愁和相思,意味深長,絲毫不輸他父親

統觀全詞,詞人借夢抒發了對戀人的無盡相思和無限離愁。詞中先是抒寫夢中行遍江南上下求索之難,夢中猶遍尋,可見其相思之深。後寫夢尋不見,託魚雁傳書也沒有音信,只得倚箏弦以寄託相思,然而撫奏遍箏柱緩弦,出來的都是離愁別緒的悲歌。全詞沒有一個“愁”字,但字字句句都染著相思之愁。最動人者莫過於“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行盡水鄉千萬裡,只是為了與你相遇。即使是在夢中,即使知道再也無法相逢。我仍然願意。然而縱使行盡千里萬里,仍然“不與離人遇”。任人上下求索,任人輾轉反側,離人已遠去,甚至夢中也不來相見了。那個人曾經以最燦爛的姿態盛開在詞人的生命中,是屬於他的生命之花,但如今他們各自奔天涯,她也在無人知處默默老去,從此兩情再難相憶。這首《蝶戀花》的特點即在於清朗明晰,語淡卻意長,情意沉摯。寫情從做夢、寄信,到彈箏,節節遞進,節節頓挫,顯得沉摯有力。全詞層層遞進,在最傷心處收束全篇。清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稱晏幾道亦是“古之傷心人”,所以寫出來的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這首詞正可謂是“淺語有致”。

晏幾道兩首《蝶戀花》寫盡離愁和相思,意味深長,絲毫不輸他父親

蝶戀花

【宋】晏幾道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閒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裡字,點點行行,總是淒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晏幾道兩首《蝶戀花》寫盡離愁和相思,意味深長,絲毫不輸他父親

【註釋】

西樓

:泛指歡宴之所。

春夢秋雲

:喻美好而又虛幻短暫、聚散無常的事物。唐白居易《花非花》詩:“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宋晏殊《木蘭花·燕鴻過後鶯歸去》:“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均有相似之處,系人生聚散無常之嘆。

閒展

:悠閒地展示。

吳山

:畫屏上的江南山水。

“紅燭”兩句

:化用唐杜牧《贈別二首》之二:“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將蠟燭擬人化,寫惜別之情。

晏幾道兩首《蝶戀花》寫盡離愁和相思,意味深長,絲毫不輸他父親

【賞析】

這是一首感傷離別,感慨人生無常、聚散不定的詞作,抒寫別後的淒涼情景。詞之開篇憶昔,描繪了詞人與故人昔日在西樓共醉話別,醒來之後已經曲終人散,前塵往事也記不得了。“春夢秋雲”一句化用白居易《花非花》詩中的“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詞人感慨人們的相遇彷彿只是春天的一場夢境,相離又仿若秋天的一片朝雲,從而引發出“聚散真容易”之嘆。我們可以就這樣輕易地相遇,也可以就這樣輕易地分離,一切彷彿在冥冥中都已註定,哪能由得自己做主呢?不管與詞人醉別的是他的戀人、親人還是友人,這樣的無常都是引人苦痛的。上闋結尾兩句“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閒展吳山翠”,由慨嘆回到現實,轉寫眼前實境。斜月已低至半窗,窗外更深露重,詞人卻因為追憶前塵、感嘆聚散而心緒煩亂,久久不能入眠。只有那床前的畫屏不知人愁,兀自在燭光的照映下靜靜地流轉著吳山的青翠之色。

詞之下闋進一步書寫別後深夜裡的淒涼。“衣上酒痕”是西樓歡宴時留下的印跡,“詩裡字”是筵席上題寫的辭章。這既照應了前面“醉別”的情景,又描繪出詞人無比的失意和落寞。當日醉別時的酒痕還留在衣上,當日與你話別所題的詞句也仍在眼前,但你已經如同秋日裡的飛雲一般消逝,了無痕跡了。那相聚時留下的酒痕和字句,如今觸目生情,點點行行,都化作了淒涼之意。結尾二句“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化用杜牧詩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人的淒涼,似乎感染了紅燭,它雖然同情詞人,卻又自傷無計消除其淒涼,只好在寒寂的長夜裡替人空自灑淚了。詞人的悲慼,讓紅燭都生情流淚,可見其悲之深。這種巧妙的擬人使表達更具有生命感和情意,進一步渲染了離散的無奈與苦痛。

晏幾道兩首《蝶戀花》寫盡離愁和相思,意味深長,絲毫不輸他父親

作為離別感憶之作,這首詞更廣泛地慨嘆於以往之歡情易逝,現在之孤懷難遣,以後之重會無期,所以情調比其他傷別之作更加低迴往復、沉鬱悲涼。詞境含蓄蘊藉,情意深長,充滿無可排遣的惆悵和悲涼心緒。詞中幾個頗具特色的意象尤為動人,春夢秋雲、酒痕詩字、垂淚紅燭,無一不透露出世事難料的空寂之感。想來我們誰不像詞人那樣呢?這紅塵間的人們都在夢境中相遇,又如同秋雲一般離散,空餘當初相聚時留下的絲絲痕跡暗自憑弔。而在離別後的那無數個不眠之夜,陪伴自己流下相思之淚的只剩那案上的紅燭罷了。但明知世事不過一場大夢,人們還是無法捨棄夢境中相遇的那些人,無法忘記夢中相知的那些情意。明知夢醒之後陪伴自己的只有寒夜與紅燭,但人們還是無法不去做夢。這便是人生最淒涼卻又最可留戀之處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