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新民藝評|親情——我們最共情的那個梗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人文2022-12-03
簡介這部叫作《刺殺小說家》的電影,現實非現實雙線結構的對應、堪比好萊塢大片的聲畫效果、對現代社會貪婪人性的批判,可以牽引出諸多分析與欣賞元素,但是,最打動你的,還是一個父親苦苦追尋失蹤女兒的情感與意志

花容月貌電影所表達什麼

2021年春節檔電影前所未有的火爆,票房創新高。自初一開始,每日每時翻新的上映資料,閃耀足夠的火花與資訊。《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三部影片高居票房榜單,資料上演的奇蹟會繼續發生下去。

新民藝評|親情——我們最共情的那個梗

圖說:《你好,李煥英》 官方圖

《你好,李煥英》大熱,劇本來自導演賈玲的真實生活。賈玲變身為劇中的賈曉玲,守在因車禍而垂危的母親身邊,穿越到母親上世紀80年代工作的勝利化工廠。她是一個“不爭氣”的孩子,面對著母親,心懷愧意。穿越劇中,她以母親表妹的身份,要幫母親得到她生活中沒有的東西:全廠第一個買到電視機,與廠長的兒子喜結良緣,拿下廠裡女排賽冠軍……當母親拿出剛領取的與賈曉玲爸爸、一個鍋爐工的結婚證,我們才明白母親前面答應與廠長兒子相親,是假裝的。原來母親更早地穿越回去,她完全明白女兒的心意。電影有著幾處小品化的痕跡,穿越的構思並非是首創,利用人的生理缺陷產生笑點有些不尊重人,但整部電影特別真摯,母親死於48歲的遺憾,對於賈玲,積蓄了巨大的情感傾訴能量。母親年輕美好的形象與現實中的女兒站立在一起,時空錯位、妖嬈深情,新穎的視角就是新穎的心意。賈玲的真摯就是賈玲的氣場。“來生再當母女,我來做媽,你做女兒。”——這樣的告白是真摯能量的表達極致。上海出品的《刺殺小說家》,也是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雷佳音扮演的父親,在女兒失蹤之後,離婚、賣房,六年來一直在追蹤拐賣罪犯,在資料時代,他的行為被某集團老總注意到,老總讓他去殺一個小說家,交換條件是幫他查詢女兒的資訊。在小說家所寫的《弒神》的小說裡,情節的轉折總是與老總的暈倒緊密相連。比緊箍咒與唐僧的關係更致命。小說裡有一個和雷佳音的女兒一模一樣的名字;雷佳音每天夢境裡出現的荒城,與小說裡的場景一模一樣。這部叫作《刺殺小說家》的電影,現實非現實雙線結構的對應、堪比好萊塢大片的聲畫效果、對現代社會貪婪人性的批判,可以牽引出諸多分析與欣賞元素,但是,最打動你的,還是一個父親苦苦追尋失蹤女兒的情感與意志。一個可信的動力之棒,就可以撬起一臺大戲。奇幻的構思所呈現的奇幻打鬥,只是匆匆過客,我們要了解的是,父親到底找沒找著女兒?劇中,虛構的小說作為一種維度,它以眼花繚亂,加強了父愛的深度。7年以前,張譯在電影《親愛的》中,也演一個兒子被拐賣的父親。行裝與座駕都反映出他是一個事業成功的男人,唯一的缺憾是兒子失蹤。但誰都知道,這個缺憾卻是人生中最致命的。張譯在充當20多人的尋親團團長5年之中,不敢再要一個孩子,他覺得如果有了新生兒,他將對不起他的長子,他說那是一種背叛。但是,他最終還是對不起了他的長子。他那痛哭流涕的長鏡頭註解了什麼叫作“痛徹心扉”。是的,孩子、親情,就是我們最共情的那個梗。無論電影展開的是怎樣的花式,我們必然為此梗而追溯而共鳴而流淚而遺憾。如果沒有看過之前兩季的唐人街探案,看《唐人街探案3》,感覺導演要尋求種種手段製造刺激。但是華麗而喧鬧的東京街景、王寶強作為諧星玩命賣醜、妻夫木聰的花容月貌與粉彩西裝、劉昊然對“密室兇殺案十三條”的熟稔、神秘隱藏的Q組織,都抵不過長澤雅美飾演的兇手小林杏奈最後的爆發。她嫁禍於自己的父親、黑幫頭目渡邊勝,是為被遺棄的母親報仇。導演陳思誠挑了一個特別年輕纖弱的女演員,飾演5歲女孩小林杏奈的母親。“為了給女兒吃一碗蕎麥麵,母親要委身於流氓畫家。”“為了女兒偷一塊蛋糕,母親被抓入獄至死。”大女孩一般的瘦弱的母親,其愛其死,震撼揪心——人性深處的皺褶與發力總是越過判案表面的曲折與花哨,而產生真正的驚心動魄。就像看東野奎吾的作品,推理再縝密,被吸引的仍是作家對人性被社會碾壓之後變形的揭示。什麼叫“魂牽夢繞”?什麼叫“陰陽相望”?有過情感創傷的人,會對於某些“超現實”,有著自己的體會。七年前,尋找失蹤親子的電影,只是現實手法。七年之後,是奇幻提升了寫實的境界。故事最終的走向並不重要,情感的力量、情感的絕對被突出。在親情洋溢的春節裡,最叫座叫好的,恰是包裹著親情之核的電影作品。這使人想到,中國人大概是對下一代最願意付出、最有責任感的民族。戴口罩的自律,首先想到的是“不要傳染給家人”。現在的觀眾足夠聰明。能夠打動他們的,永遠不是技術,而是真情。賈玲不是一張電影臉。如果說穿越是一個噱頭,那麼,賈玲飾演的賈曉玲是以平凡暖心而使觀眾獲得親和獲得認同。平凡而真摯,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真相,也是我們理想中親情的真相。(南妮)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