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由 最美詩書畫 發表于 人文2022-12-01
簡介南宋 趙伯駒 江山秋色圖(區域性)由於社會文化環境的變遷以及文人審美趣味的高漲等原因,色彩與水墨在中晚唐之際的地位悄然變換,水墨畫大興,而青綠山水卻缺乏長足的發展

丈山尺樹寸馬豆人是什麼畫

中國山水畫在誕生之初,就以“青綠”的面貌示人,可謂是“山水居首,青綠為源” 。青綠山水畫以礦物質石青、石綠為主色,其材料皆取材於自然,是對自然山川“以色貌色”的藝術表達,也是雅緻清麗的中式美學的生動表現。青綠山水最能夠與人們的審美情趣互動共鳴,其所蘊含的美學特徵與時代精神相契相映,歷經千載,魅力不減。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被認為是中國山水畫史上的第一幅獨立完整的山水畫卷,全圖在青綠設色的統一格調下,顯得富麗而古豔。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隋 展子虔 遊春圖

此作講求“丈山、尺樹、寸馬、豆人”的審美比例,畫家以青綠重著山水,用泥金描繪山腳,用赭石填染樹幹,遙攝全景,場面開闊,佈局得當,生動傳神。《宣和畫譜》曾評價其“咫尺有千里趣”。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遊春圖 區域性

從《遊春圖》可以一窺山水畫的基本成型格式,“蓋創為山水之初,法之末備然耳”。(明代·詹景鳳語)《遊春圖》可以視作青綠山水的開山之作,直接影響唐代李思訓父子的金碧山水創作。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大唐繪畫有著令人矚目的輝煌,不同於展子虔的“偶然之作”未成氣候,李思訓首創大青綠山水及金碧山水,被譽為“國朝山水第一”,可謂是中國繪畫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以“山水”為專業的畫家。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唐 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以山之一角襯浩瀚江波,遼遠、開闊,幾葉扁舟讓人遐想無限。林木雜生、院落幽靜,三兩遊人穿行於其中,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意境。設色以石青、石綠為主,墨線轉折處用金粉,交相輝映。畫作聚萬千景象於一紙之上,精密嚴整、筆力剛勁、色澤典雅,形成具有裝飾感的風格。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唐 李昭道(傳) 明皇幸蜀圖

“變父之勢,妙又過之。”李昭道《明皇幸蜀圖》是唐代青綠山水畫作中的典範,描繪了唐玄宗為避安史之亂,行於蜀山之中的情景。畫中峰巒疊嶂,巍峨險峻,白雲縈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畫作用石青、石綠、硃砂等重彩設色,不加皴斫,色不壓線,畫面場景複雜又富生氣,色彩絢麗和諧。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是史稱“大小李將軍”的青綠山水大家,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把青綠山水畫推向成熟,從造型、用筆和設色上完備了青綠山水的基本體制,為後世所尊崇,明人王世貞曾評價道“山水至大小李一變也”。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千里江山圖》卷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此卷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區域性)

畫面氣象萬千,壯麗恢弘,目極煙波浩渺間,峰巒綿延起伏,高崖飛瀑,曲徑通幽,長松修竹,景色秀麗,“用筆細密秀勁而不纖佻,設色豔麗明亮而不庸俗”,可謂青綠山水畫史上的鴻篇鉅製。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區域性)

雖以青綠為主色調,但畫家在施色時注重手法的變化,色彩或渾厚,或輕盈,間以赭色為襯,層次分明,光彩奪目。卷後題跋中讚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以《千里江山圖》為靈感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劇照

青綠山水畫的興盛有兩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一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另一幅就是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南宋 趙伯駒 江山秋色圖(區域性)

作為《千里江山圖》的“姊妹篇”,《江山秋色圖》帶有宋代畫院氣派,佈局宏大,細節豐富,色彩濃麗而不失清雅,刻畫精細而不瑣碎,既有青綠山水的明麗,也不失文人的雅意。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南宋 趙伯駒 江山秋色圖(區域性)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由於社會文化環境的變遷以及文人審美趣味的高漲等原因,色彩與水墨在中晚唐之際的地位悄然變換,水墨畫大興,而青綠山水卻缺乏長足的發展。

元初青綠山水主要以錢選與趙孟為代表。趙孟留有少數青綠山水之作。其後的錢選筆墨凝練,精巧工緻,更注入文人的審美情趣。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元 錢選 山居圖(區域性)

錢選《山居圖》展現了閒消日月、幽聽林泉的日常,敷色清新明淨,意境平淡高古,開恬淡靜雅之新風。徐邦達過眼此作時曾留下案語:“生平所見錢玉潭所作山水,都大青綠設色,惟此卷以墨青渲染,特覺清幽,允推絕品。”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明 文徵明 萬壑爭流圖

明代山水以“吳門四家”為代表,其中文徵明、仇英多做青綠山水。《萬壑爭流圖》為文徵明晚年青綠山水,是應人要求所做的配圖,畫作著重表現“青山稠疊,溪流涓涓”,色墨交融,清雅渾穆,正如他自題“漫爾塗抹”,體現出不為法度所拘束。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圖

仇英的山水畫風格多樣,但最為明人所未及或不能及者當屬他的大青綠著色山水,精工豔麗而又秀雅,沒有富貴氣、俗氣和火氣,《桃源仙境圖》正是大青綠山水的上乘之作。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明 藍瑛 白雲紅樹圖

藍瑛多學六朝張僧繇沒骨畫法,亦具風格,《白雲紅樹圖》是其青綠代表作。此幅用沒骨法以石青、石綠色畫山石,用硃砂畫小草,樹葉也用濃豔的紅、黃、青、綠沒骨點出,雲用白粉渲染,濃重典雅。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明 董其昌 晝錦堂圖(區域性)

晚明董其昌倡導山水畫分南北二宗,他的仿古山水畫以水墨為主,同時也有青綠。比如《晝錦堂圖》將前人的“鉅麗”換為自己的“真率”,筆墨率真淡泊、設色爛漫精微,展現了他對青綠山水畫的技法革新,表達了文人畫理想。

董其昌的仿古理論影響了清代早、中期的青綠山水畫,比如 “四王”中的王鑑、王翬有青綠作品傳世。但總體來看,清代以後青綠山水又漸衰落,精青綠者寥寥,而以水墨派為主的文人畫則盛極不衰。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清 王鑑 仿宋元山水圖冊·仿趙千里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清 王翬 夏山幽居

清代揚州界畫家袁江、袁耀以“界畫”揚名,匠心巧運,置亭臺樓榭於青山綠水之懷抱。界畫與青綠山水的有機統一使“二袁”界畫具有強烈的裝飾性。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清 袁江 九成宮圖

《九成宮圖》是袁耀的代表作品之一,以濃重的石青渲染山頂,山體以石綠罩染,群山周邊有松樹三五成群錯落環繞,同樣施以濃墨重彩。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近現代涉足青綠領域而有突出成就者當推張大千,作為集傳統之大成的巨匠,張大千所畫青綠山水,雄奇磅礴,金碧輝煌,既富古韻又有現代意味,創立了新的青綠風格。他融合潑墨山水與青綠重彩創潑彩一格,以潑代筆,水墨淋漓。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張大千 桃源圖 1982年

張大千自己曾言:“徐悲鴻說我繪畫是五百年來第一人,我不敢當,若要說五百年來第一精鑑人非我莫屬”。”盛年鉅製《江堤晚景圖》被形容為“摹古創作承前啟後的經典本”,在2017年12月中國嘉德秋季拍賣中,以1。3225億元人民幣高價成交。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張大千 臨董源江堤晚景 1946年

2022年春季,張大千仿古青綠山水在藝術市場表現再度亮眼,《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以港幣3。7億成交,重新整理了其作品拍賣的世界紀錄。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張大千 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1947

張大千不拘泥於《千里江山圖》原作,改手卷構圖為條幅,描繪了青綠江水、遠山丘陵、江畔群鷗、蔭下涼亭等景緻。張大千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師其意而不師其辭”,開創了自己的青綠山水世界。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何海霞 雄心壯太華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謝稚柳 碧崖輕舟

之後青綠山水有所發展,呈迴流勢態,其他名家吳湖帆、劉海粟、何海霞、謝稚柳等對青綠山水進一步研究,畫出了一些有影響的作品。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山水畫能夠形成跨越時空的傳統,歸根結底在於它所表達的是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青綠山水畫在參與構建精神生活方面具有當代價值,越來越多的畫家切身體會到呼喚青綠、回望青綠的重要性,用筆墨抒寫時代,使青綠山水受到更多的關注和喜愛。

穿越千載只此青綠——透過名家筆墨細讀青綠山水畫的傳承與發揚

正值燦爛金秋時節,書畫頻道和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共同策劃,重磅推出“只此青綠——中國青綠山水畫名家邀請展”。此次跨界展覽是演藝界與書畫藝術界深度融合的有益嘗試,也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實踐,期待掀起古雅藝術走進千家萬戶的文化熱潮。

“只此青綠——中國青綠山水畫名家邀請展”於9月26日至10月16日在書畫頻道美術館展出,歡迎廣大藝術愛好者前往參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