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八旗兵丁進茶園,名義上是喝茶,實際卻是幹這事兒!

由 京報網 發表于 人文2022-11-29
簡介結果北京內城第一個正式劇場——吉祥茶園,竟然就開在了八旗的練兵場上

三門四面是什麼字

秋季的北京,金風送爽,天高雲淡,真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時候。近來我身邊幾位外埠習茶的學生,都準備趁著十一小長假來北京遊玩一番。可能是受這幾年“國潮熱”的影響,大家在期待遊覽故宮、長城、頤和園等景點之餘,提出還希望能看兩場正兒八經的國粹京劇。思來想去,我推薦他們到吉祥大戲院感受一番。吉祥成立於公元1908年,是貨真價實的百年老戲院。想當年,梅蘭芳、馬連良、張君秋等眾多京劇名家都在此獻藝,可謂是京劇藝術的舞臺與搖籃。現如今喜迎國慶,京劇演出是一場接著一場。開啟售票軟體一看,不僅戲碼精彩紛呈,而且都是京城的好角兒。甭說他們了,我自己都打算選兩場去瞧瞧。

除去歷史悠久,我推薦他們去吉祥其實還有兩層考慮:一方面,這座戲園子就在王府井大街,那是咱北京老字號扎堆兒的地方,非常適合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另一方面,他們都是愛茶之人,而吉祥正是北京茶文化史上的重要遺蹟。

八旗兵丁進茶園,名義上是喝茶,實際卻是幹這事兒!

老吉祥戲院示意圖 趙珩 口述 周靜平 繪圖

八旗兵丁進“茶園”

吉祥開業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並不叫吉祥戲院而是叫吉祥茶園。清朝入主中原後不久,也就是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朝廷就明確釋出了“京師內城不許開設戲館,永行禁止”的命令。北京內城不允許有演出場所,而且態度很堅決:不是暫時不允許,而是永遠禁止。清代北京的內城,包括了未合併之前的東城區和西城區。如果開啟手機地圖看看,會發現大致是如今前三門大街往北,二環路以裡的地段。這麼大一片都不讓建戲園子,清朝的皇帝是怎麼想的呢?是不是當時的八旗子弟都不愛聽戲呢?錯了,八旗子弟哪是不愛聽戲啊,那是太愛聽戲了。不僅天天聽,而且人人唱,好多旗人票友的水平,都不輸專業演員。但每天泡在戲園子裡聽戲,哪還有人去練習騎射呀。眼看著八旗兵丁迅速腐化,清政府感到了深深的憂慮與不安。所以從康熙朝開始,內城範圍內嚴禁開設戲樓。

這難不住八旗的戲迷。內城沒有戲樓,那大家就出前門到外城去聽,朝廷總不能把外城的戲樓也都查封了吧?所以這條禁令實際上沒起多大效果,八旗子弟聽戲唱戲的熱情有增無減。到了乾隆二十七年,朝廷只能又發了一條法令:

“前門外戲園酒館倍多於前,八旗當差人等前往遊戲者亦復不少,嗣後應交八旗大臣、步軍統領衙門不時稽查,遇有此等違禁之人,一經拿獲,官員參處,兵丁責革。仍令都察五城順天府各衙門出示曉諭,實貼各戲園酒館,禁止旗人出入。”

這樣一來,外城的戲館也不讓旗人進入了,但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朝廷不是不讓進出戲館麼?那把戲館改為茶園不就結了。這幫子老北京人,文字遊戲玩得太高明瞭。八旗兵丁進茶園,名義上是喝茶聊天兒,實際上還是看戲聽曲兒。既然叫茶園,也自然不賣戲票,而是隻收茶資。一壺香茗,就把皇帝的詔書聖旨給抵擋住了。畢竟,喝茶聊天,總不犯王法吧?縱觀中國歷史,有禁酒的、禁菸的、禁戲的,可就是沒有禁茶的。一杯茶湯,貫通儒釋道,皇帝再厲害也禁不掉。

所以,清代中期以後,北京的戲園子基本都得沾上個茶字。例如大名鼎鼎的三慶茶園、天樂茶園、中和茶園等等。但是總體來看,作為演出場所的茶園主要還是分佈在外城。畢竟內城是清政府重點管控的地段,經營者也好,演出者也罷,都不敢太明目張膽。清朝二百多年中,北京內城幾乎沒有正式的商業性的劇場。唯一的例外是在東四牌樓附近有兩個小劇場,一個是東四牌樓南邊的泰華軒,一個是隆福寺的景泰茶園。但這兩個園子位置都是內城的核心地段,所以只能打擦邊球兒,演點雜耍一類的東西。例如道光年間最有名氣的評書藝人石玉昆,就常在這兩個小茶園裡說《三俠五義》。另外像單絃著名藝人司瑞軒(藝名隨緣樂)也常在此地演出。

內城茶園數第一

總而言之,清代內城居民想看京劇、梆子這類大戲,那還是要移步到外城去看。那時候,一沒有汽車二沒有地鐵,由內城到外城一趟也要頗費一些周折。要是能在內城建起一座能演大戲的茶園,那一定會客似雲來日進斗金。但在清朝時的內城建茶園演戲,可是典型的違法行為,一般人是有這心也沒這膽兒。這時候,一位狠角色出場了,他就是大公主府的總管太監王德祥。大公主,就是慈禧的乾女兒榮壽和碩公主。宰相門前七品官,大公主府的總管更是手眼通天。清朝末年,王德祥瞧準了內城缺少像樣劇場的商機,投資在內城東安市場東北角蓋了一個戲園子。這個戲園子於1908年初竣工,起名吉祥茶園,也就是如今王府井大街88號吉祥大戲院的前身了。

這裡面還有一件趣事,值得唸叨唸叨。吉祥茶園所在的東安市場,原為八旗兵跑馬射箭的軍事基地。到了清末,八旗尚武精神全無,這一片場地也變得亂草叢生,成了一片空曠的野地。後來清政府幹脆把聚在東安門外的小商販都遷至此處經營,人流量越來越大,慢慢就變成了商貿市場。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這裡終於形成了一個正規且永久的市場。因為距離皇城的東安門很近,所以取名東安市場。想當年,清政府嚴禁內城開設戲館,為的就是保持八旗戰士的淳樸之風。結果北京內城第一個正式劇場——吉祥茶園,竟然就開在了八旗的練兵場上。您說,這是不是夠諷刺的呢?

吉祥茶園,究竟在老東安市場的什麼位置呢?為此筆者專門請教了知名文化學者趙珩先生。珩翁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起,就常常流連於吉祥觀戲,對於老吉祥的事情是如數家珍。據趙先生回憶,老吉祥是在東安市場的東北角,進市場北門後經過豫康東煙店和東來順即可到達。劇場共上下兩層樓,舞臺是坐南朝北,入口朝西開在東安市場裡,散戲走的出口開在金魚衚衕。劇場旁邊有個小閣子房,那是吉祥的售票處,上世紀五十年代,最好的票價大概一至兩元左右。但畢竟吉祥是在東安市場裡面,酒香也怕巷子深嘛。為了擴大宣傳,東安市場的北門外大牆上會懸掛兩塊吉祥的大水牌子,紅底白字,格外醒目。其中靠東的牆上是今日戲碼,靠西的牆上是明日戲碼。

吉祥茶園名字多

關於吉祥的名稱,一直不很固定,也存在著一地多名的情況。筆者根據收藏的吉祥戲報,做了簡要梳理。在清末民初,這座劇場只有吉祥茶園一個名字。自1914年起,有的戲報也省去“茶”字而寫作吉祥園。例如現如今新吉祥戲院大廳裡,擺放著一面銅板復刻梅蘭芳先生1917年演出《一縷麻》時的戲報,上面書寫的就是吉祥園而非吉祥茶園。那麼,吉祥茶園的名字就停用了麼?並不是這樣。筆者收藏有一份1927年餘叔巖之弟餘勝孫大軸《讓成都》的戲報,其上寫有“明星劇場”四個大字,右邊另有“東安市場吉祥茶園”雙行小字。由此可知,吉祥茶園的名稱應沿用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

八旗兵丁進茶園,名義上是喝茶,實際卻是幹這事兒!

1927年,餘叔巖之弟餘勝孫大軸《讓成都》的戲報,其上寫有“明星劇場”四個大字,右邊另有“東安市場吉祥茶園”雙行小字。(作者自藏)

那麼明星劇場,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還得從吉祥的一次不成功的轉型說起。公元1925年,吉祥為趕時髦,一度改為了專業電影院,對外稱明星電影院。戲園子改電影院,引起了社會的一致反對,因為當時內城戲園子還是少,吉祥突然不唱戲了,給戲迷造成了很大不便。吉祥的經營者,一看輿論風向不對頭,也怕“改良改良越改越涼”,於是不久後,就又恢復了京劇演出,電影也還照常放。筆者收藏有一張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明星電影院的戲報,其實上面已經是劉玉琴、蘇蘭舫等坤角的京劇演出了。叫電影院,實際上唱京劇,畢竟是有點彆扭。所以後來又改叫了一陣子吉祥影戲院,以標榜自己影、戲兼顧之態度。至於餘勝孫戲單上的明星劇場,應該就是明星電影院到吉祥影戲院之間的過渡名稱,只是用的時間很短,知道的人較少罷了。

八旗兵丁進茶園,名義上是喝茶,實際卻是幹這事兒!

公元1914年東安市場·丹桂茶園戲報(作者自藏)

上世紀三十年代之後,吉祥茶園與吉祥影戲院的名稱都基本停用,代之以吉祥大戲院。例如筆者收藏的1935年戲報,馬連良先生大軸《蘇武牧羊》,居中寫的便是吉祥大戲院。首都圖書館收藏有一批同時期的戲報,也均是寫作“吉祥大戲院”。1938年之後,戲報上則又多用“吉祥戲院”之名了。

八旗兵丁進茶園,名義上是喝茶,實際卻是幹這事兒!

2021年7月10日,吉祥大戲院重張。 方非 攝 北晚新視覺供圖

吉祥始終很吉祥

吉祥茶園也好,吉祥園、吉祥戲院、吉祥大戲院也罷,甭管名字怎麼改,這“吉祥”倆字一直都沒動。可能真是沾了這名字的光,這座戲院始終非常幸運,甚至躲過了幾次生死劫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話說吉祥茶園開業之初,填補了北京內城戲曲演出市場的空白,自然是賺得盆滿缽滿。看到有利可圖,從1906年到1908年的兩年內,東安市場內又建了丹桂茶園和中華舞臺兩座劇場。筆者收藏有一份公元1914年1月6日(農曆冬月廿四日)丹桂茶園戲報,其中大軸是郝振基的《安天會·大鬧天宮》。郝振基何許人也?此人乃崑曲名家,擅長飾演孫悟空,且與楊小樓的猴戲風格不同,大有分庭抗禮之勢。丹桂茶園能請到這樣的大角來此駐場演出,也可見其一時之盛景。然而,就在東安市場裡的幾家茶園生意紅紅火火之時,一場又一場的厄運接踵而來。在接連不斷的火災面前,這幾家茶園,面對著生死存亡的挑戰。

火災分為兩種,一曰天災,二曰人禍。例如雷擊、地震、火山噴發引發的火災,均是不可抗力之事。可東安市場內茶園遭受的火災,卻是百分百的純粹人禍。

第一場火,發生在1912年2月29日深夜。這一年的袁世凱,正在為一件大事而鬱悶。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人士,要求袁世凱這個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到南京任職。可袁世凱的根基都在北方,到南京豈不成了光桿司令?於是他陽奉陰違,密令北洋軍第三鎮統領曹錕發動假兵變,以此造成北京局勢動盪的假象。2月29日夜,駐帥府園的炮兵和駐祿米倉的步兵,直奔東安市場搶掠商戶。這幫兵痞可能怕亂子不夠大,沒有“勝利”完成長官交給的任務,於是又提來煤油放火,頓時火光沖天,延燒全場。這場大火後,袁世凱以北方政局不穩而拒絕南下,算是如願以償。可偌大的東安市場,卻幾乎燒燬殆盡,丹桂茶園與中華舞臺也元氣大傷,而東北角的吉祥茶園,卻奇蹟般地躲過了這場大火。事後人們就議論,都說“吉祥”這名字起得真好。

第二場火,發生在1916年初,禍根還是袁世凱。這一年的袁大總統,動了登基稱帝的心思。1916年元旦,他不顧眾人反對,黃袍加身,改元洪憲。結果就在當月,也不知是不是天怒人怨的緣由,東安市場又燃起了一場大火。但您說怎麼這麼寸,吉祥茶園又一次倖免於難。

第三場火,發生在1920年6月9日。這次的大火,和袁世凱終於沒關係了,是從東安市場內錦益興玩具店著起來的。關於起火的原因,有兩種說法,其一較簡單,說是店內用火不慎。但也有人說,事情沒那麼單純,這把火是店掌櫃文煥章自己放的,為的是藉此賴賬了事。但不論如何,這把火比此前兩次都大,從凌晨兩點一直燒到第二天早晨,東安市場二百餘家大小商戶全部焚燬,經濟損失超過百萬。有的商人痛不欲生,甚至撲向大火企圖自盡。這一次,吉祥在火勢起來後,重金買通消防隊極力救護,最後竟又得以保全。至於丹桂與中華兩個園子,可就沒那麼幸運了,這場大火後一蹶不振,關門大吉。曾經大名鼎鼎的丹桂茶園,也僅留下為數不多的幾張老戲報,以證明他的存在與輝煌。

幾十年之後,梅蘭芳先生在《舞臺生活四十年》一書中這樣感慨道:“1921年以前,東安市場曾經火焚過三次,那兩個園子都被燒了,只有吉祥始終很‘吉祥’的,並且一直很興旺。”

京劇藝術的搖籃

現如今的電影院要想生意興隆,就要選址在人氣兒高的商圈。老年間的戲園子也是一個道理。吉祥茶園位於北京內城黃金地段,客群多而競爭少,所以像譚鑫培、孫菊仙、汪笑儂、楊小樓、王瑤卿等眾多京劇名角都愛來此演出。尤其是四大名旦之首的梅蘭芳先生,對吉祥茶園更是有著特殊的感情。為什麼呢?因為這座茶園是他許多新戲的搖籃。

1915年,年僅21歲的梅蘭芳,在吉祥茶園首演了他的第一部古裝新戲《嫦娥奔月》。次年年初,梅蘭芳又在吉祥推出了他的第二部古裝新戲《黛玉葬花》。一年之後,也就在1917年,還是在吉祥茶園,梅先生又演出了他的第三部古裝新戲《天女散花》。這些戲,今天的梅派傳人仍經常演出。可以這麼說,吉祥茶園是梅派藝術的重要實驗田與誕生地。另據知名京劇學者張永和先生與我講,1935年張派創始人張君秋先生首次登臺演出,也是在吉祥園。那時張君秋先生才15歲,憑藉著一出《女起解》征服了京城的觀眾。在吉祥走紅後的第二年,張君秋先生就被評為四小名旦之一了。

2021年7月,消失近二十年的吉祥大戲院重張開業了。值得一提的是,新吉祥在聲光電等硬體方面都堪稱新式劇場的典範,但在座位設計上竟也恢復了老吉祥茶園所特有的茶座。手搭八仙桌,背靠太師椅,邊品茶邊看戲,每到精彩之處,再兜著丹田氣叫一聲好兒,這才是真正有京味兒的劇場呢。相信老樹新花的吉祥大戲院,定能為京劇文化乃至京味兒茶文化添上一處耀眼的文化地標。

(原標題:一壺香茗 好戲登場 漫話吉祥老茶園)

流程編輯:u029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