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西遊記》中那些隱喻

由 低熵狀態 發表于 人文2021-06-17
簡介三、關於佛道修行方法的隱喻前文提到,《西遊記》作者系統性的設定隱喻是有其特定目的的,那就是要表達佛教和道教的一些修行法門和理念

空有二俱非什麼意思

《西遊記》中那些隱喻

欲知造化會元功 須看西遊釋厄傳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毋庸置疑在我國古典文學領域擁有崇高地位。然而就四大名著內部而言,怎樣排定《西遊記》的地位則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即便如此,主流觀點對《西遊記》在四大名著中的定位依然有跡可循——那就是排名比較靠後。《紅樓夢》被稱作“清朝的百科全書”,公認的中國古代文學(小說)的最高峰。另外,四大中的其他三部都屬累積型作品,只有《紅樓夢》是純粹的原創型作品,這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加分項。《三國演義》在清初被金聖嘆列為十大才子書之首,該書以信史為依託,以王朝更替的大時代為寫作物件,這種宏大的視角在古今中外文學史都不常見。而《水滸傳》畢竟是現實主義題材,似乎天然格調就高於神話題材的《西遊記》。 因此,主流觀點似乎傾向於輕看《西遊記》的地位,以至於不少學者認為《西遊記》應該排在四大之末,更有甚者認為它應該被踢出四大名著之列。而在我看來,《西遊記》無疑是最容易被人們低估的一部名著,《西遊記》閱讀和解讀至少可以有三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層,就是把《西遊記》當成一部光怪陸離、天馬行空的神話故事看。那麼讀《西遊記》的效果和看電視劇差不多,特別是最忠於原著的張紀中版《西遊記》。 第二層,讀出《西遊記》的一些曲筆、對當時社會和官場諷刺和抨擊,比如天庭的官僚,昏庸和無能,西方淨土的不淨等等。第三層,也是隱藏最深、最玄妙的《西遊記》中的隱喻和暗線。今天我們就管窺蠡測,看一看《西遊記》中的隱喻。

《西遊記》中那些隱喻

四大名著

一、關於“心”的隱喻

首先要解釋一下,這裡的“心”,指的不是心臟——那個不斷跳動的肉團。 這裡的“心”指的是心理、心思、心靈、內心、心緒、心思、思想等。如果勉強拿現代科學的名詞去解釋,基本等同於“意識”。其實我國古代佛道兩家經典中所說的心基本都是這個含義。心可以說是佛教、道教修行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甚至沒有之一。 佛教經典中,關於心典故的比比皆是。 比如禪宗公案,二祖見初祖時,達摩所說的那句“將心來,與汝安”;《金剛經》中,須菩提問佛曰:云何降伏其心;呂祖《百字明》的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西遊記》被認為埋有一條暗線,那就是暗藏佛教和道教的修行法門。那麼最為佛教和道教核心概念之一的心自然會多次體現。以下便是《西遊記》中一些明顯的對心的隱喻。

1、心猿與意馬

孫悟空在《西遊記》中有好幾個名字,比如:悟空行者弼馬溫,石猴猴王齊天大聖。此外,還有一個電視觀眾所不熟悉等稱謂:心猿。 與此相對,唐僧的白龍馬被稱為“意馬”。這個稱呼向讀者透露,在這部小說中,孫悟空的寓意是“心”, 是指人的心思、思想。在小說的第七回還有一句頌更明確透露這個寓意:“猿猴道體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動物之中,猿猴最頑皮躁動,難得片刻安寧。以猿猴寓人心,意在指出人心易放難收。而孫悟空在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而不是被道教某神仙降伏,也暗指佛教在降伏人心方面更勝於道教一籌。

2、斜月三星洞

縱觀《西遊記》這部小說,可以說是處處有伏筆,不經意間就有驚喜。美猴王離開花果山,漂洋過海,在西牛賀洲拜得須菩提祖師學藝。而學藝的地方,被稱為“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一彎斜月,加上三顆星星,就是一個“心”字的謎面。 而靈臺方寸,更有玄機。“方寸”一詞,本來就有心的意思,平時所說,“方寸大亂”、“方寸之地”都指人的內心。 而“靈臺”的“靈”字上半部,加上“方寸”的“寸”字,就是“尋”字。所以“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可以被看做暗指“尋心”二字,寓意人的修行不必外求,要到內心中尋找答案。正如小說中多次出現的一首佛偈所言: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

在明確了孫悟空是心的隱喻這一事實後,他的神通“七十二變”就好理解了。《楞嚴經》上說心有七十二相,相對應的,悟空也就有七十二變,暗指人心非常善變,瞬息間七十二變。

《西遊記》中那些隱喻

斜月三星洞

二、關於五行的隱喻

《西遊記》中那些隱喻

取經小組的五行屬性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道教的一種系統觀, 也是我國古典哲學一個基本的觀念。五行之說,自然也不會被稱為暗藏了佛道兩家修行法門的《西遊記》所忽略。取經五人組,每個人分別對應五行中的一行,並體現五行間相生相剋的關係。至於誰代表那一行,破有爭議。比較廣泛接受的一種說法是:孫悟空屬金,在《西遊記》目錄中多次用“金公”代指悟空;豬八戒屬木,在書中又被稱為“木母”;沙僧代表土,唐僧屬水,而白龍馬則代表火。這裡面所體現的基本相剋的道理可以表達為:金克木,所以孫悟空總是欺負豬八戒;木克土,所以豬八戒要勝過沙僧一籌;土克水,所以沙僧在流沙河為妖時曾吃掉九個取經人(唐僧的前九世);水克火,所以一路西行,都是唐僧騎著白馬。

有一點值得注意,如果《西遊記》中的暗喻僅限於主要人物對應一些五行觀念,那無疑是泛泛的文字遊戲。其實,作者如此設定,在於表達複雜的道教修行體系。五行,分別對應人的五臟,而在丹道之中,金公代表元神,木母代表元氣, 這五人之間的人際糾葛也暗示了丹道的修行理論。

三、關於佛道修行方法的隱喻

前文提到,《西遊記》作者系統性的設定隱喻是有其特定目的的,那就是要表達佛教和道教的一些修行法門和理念。如此巧妙的安排令人讚歎,同時也不難得出結論,《西遊記》的作者必定對深諳佛道修行學問了如指掌。基於此,有很多人質疑《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甚至有人根據書中佛道修行知識而判斷《西遊記》是元初全真教道士丘處機所著。無論怎樣,小說首先要保證情節的連貫、合理和有趣,所以對佛道修行理念的闡述實際上是零散和分散的。但這也形成《西遊記》處處伏筆,處處玄機的特色,這反而形成一種獨特而高階的閱讀樂趣。比如:孫悟空(心猿)做弼馬溫管理天馬(意馬),意指人的修行首先要管理層出不窮的雜念,管好自己的念頭。再如:筋斗雲的十萬八千里對應佛家所說人一念的速度,暗指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書中多次出現的五千零四十八暗指佛教的一藏之數;金箍棒的重量一萬三千五百斤暗合佛教經典所認為的人每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次……以下是幾幕是《西遊記》裡比較集中體現佛道修行法門的情節。

1、六根與六賊

《 西遊記》第十四回的回目是“心猿歸正,六賊無蹤”,說的是唐僧在收服悟空後不久,在荒山野嶺上遇到六個山賊,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顯然,這六賊,對應的佛學中的“六根”,即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覺器官。佛教認為,人的六根不斷接觸外界的六塵,於是人便雜念頓生。所以修行人要先管好自己的六根,做到六根清淨,便可雜念不生,近乎道矣。這在《楞嚴經》中被稱為“都攝六根”。孫悟空殺死六賊的過程,表明他在修行路上更精進了一步,雖然還需要緊箍咒的約束,但總歸比那個殺人不咋眼、不服天朝管的猴王更能自我剋制了。

2、三打白骨精的真意

《西遊記》第二十七回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可以說是這部小說中的一部重頭戲。而這白虎嶺前的故事也是玄機暗藏,至少暗含了佛家道家各一種修行法門。白骨精在本回的回目中被稱為“屍魔”,所以三打白骨精也就變成了三打屍魔, 這被認為暗合道教修行的方法“斬三尸”。所謂斬三尸, 在道教觀念中,指的是人體內的三尸蟲,亦指人的三種惡欲:痴、妄、淫。而斬三尸的過程,就是破除執念,超凡入聖的過程。三打屍魔,寓意修行人需破除層層魔障,才能看清本真,降伏惡欲,方得自在。

在《西遊記》中,白骨精本是一具女人的白骨骷髏,感天地靈氣而化為白骨精。佛教中有一修法也與人的白骨有關——白骨觀。白骨觀是佛教五門禪法中的一種,該種修法透過觀想人的骨骼,得知人的色身不過是四大假合的臭皮囊,而悟透人無我、法無我,繼而勘破我執而達無餘涅槃。白骨觀的另一作用在於克服對異性的慾望,修者能認清花容月貌也不過是粉黛骷髏的胭脂虎而已。至於這種觀念當下是否還具有世俗層面的進步意義,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西遊記》中那些隱喻

胭脂虎 粉骷髏

3、誅滅二心,入不二法門

《西遊記》第五十六到五十八回講的是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西行路上,孫悟空打死了幾個圖財害命的強盜,被唐僧驅逐。哪想到引出假悟空打傷唐僧,奪去行李和通關文牒。 真假悟空長得一樣,穿著一樣,兵器一樣,武藝一樣,神通一樣,除了一正一邪,再無任何分別。不但唐僧八戒沙僧無法分辨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就連觀音、玉帝、閻王都無法分清,最後只好去西天問如來。兩個悟空到達雷音寺時,佛祖正在講經,諸位菩薩羅漢聽得認真。如來開示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而來也”。這一句話點出這個故事的內涵。為何假悟空與真悟空處處相同,難以分辨?因為假悟空本來就是真悟空所生的二心,或者說是悟空取經之心不夠堅定,在遭受唐僧責難時起了不睦之心。如來指出假悟空是六耳獼猴之後,悟空當著雷音寺滿天神佛的面將獼猴打死。奇怪的是如來並沒有嚴厲責備,想必悟空此舉在於向佛菩薩表明決心,從此一心一意保唐僧西天取經。這一寓意也可以從五十八回的定詩看出: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疑猜,意思是如果人的求道心之心不堅固,就難成正果。

《西遊記》中那些隱喻

二心競鬥

4、最上等經,無字真經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靈山。沒想到在接受佛經時,卻遭到阿難迦葉索要賄賂。沒拿到所謂“人事”,阿難迦葉心理肯定是不高興,但還是遵照佛旨於各部之中撿些佛經交給唐僧。哪成想這一切被燃燈古佛察覺,施法從半空中下來一隻大手,從白馬身上抓起佛經散落一地。等師徒四人這才發現,經書裡面一個字都沒有,都是一頁頁的白紙。四人回到雷音寺問如來,並請如來責罰阿難迦葉。沒想到如來並沒怪罪阿難迦葉,並解釋說,因為你們沒提供“人事”,所以經書只能傳“白本”(無字),而白本,乃是無字真經,也是好的。對這段故事,有多種多樣的解讀,比如透過索要“人事”告訴唐僧師徒要放下所執之物,也可理解為對淨土、佛國的一種諷刺。而筆者認為,這裡的無字真經,是對禪宗的隱喻。禪宗又叫佛心宗、達摩宗,強調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以期‘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有許多區別於其他宗派修行方法,比如參話頭,參公案,以及更玄妙的“德山棒、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等。總之,禪宗認為,最好的佛陀教育,並不是寫在佛經上的,而是超越文字的,直指人心的;最上層的佛理既不在空上,也不在有上,就如果這白本真經,你說它空,畢竟有個白本,你說它有,它一個字都沒寫,體現了佛家的至理:空有二皆非。那麼阿難迦葉第一次傳給唐僧的白本,也是超越了文字的,另一種更高階佛陀教育方式,也就隱含著對禪宗的推崇。

四、一些“不可描述”的隱喻

現在要談點電視臺不讓播的內容了,請幼兒園的小朋友準備下車。

《禮記》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與大眾認知相左的是,古代的佛經道藏其實對男女之慾論述頗多,只不過角度與主張各異。這麼一個不大好說的話題,似乎天然就很適合以一種隱晦的方式寫入小說之中。可以提示一下,這類內容比較集中體現在《西遊記》的第六十四——六十七回,特別是六十五雷音寺這一回中。 據學者考證,以下兵器、法器、地名、情景皆有嫌疑隱喻一些三俗內容:悟空的武器金箍棒,黃眉怪的武器短軟狼牙棒,黃眉的法器金鐃,彌勒佛的法寶搭包兒(又名人種袋),荊棘嶺,稀柿衕,黑松林,無底洞……不用過多解釋,想必老司機的你已經能夠領悟。

以上種種隱喻,或許均為作者有意為之,也可能有一些是後人無中生有,穿鑿附會的結果。但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像《西遊記》這種系統性使用隱喻和暗線,甚至在表面故事情節下,隱喻與暗線可以完整構造出另一層表達體系,這在中外文學史上都是罕見的。《西遊記》的原著也藉助些隱喻和包袱形成一種影音藝術形式(電影、電視劇)所難以表達的深刻內涵,而對這些隱喻的挖掘和玩味也成為閱讀和解讀《西遊記》的一種樂趣。

(看作者更多文章,請關注VX公號:低熵狀態)

推薦文章

  • 當整個世界已沉淪

    有感於最近娛樂圈的某個事件,我把這段經歷分享出來,就是想告訴所有人,“抑鬱”真的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心理疾病,而且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

  • HarmonyOS 3首批正式版開放,全新升級,看看有沒有你的機型?

    HarmonyOS 3首批正式版開放,全新升級,看看有沒有你的機型?還有一個是之前講過的多屏協同功能,也跟遊戲場景一起都有所最佳化,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升級看看,如果暫時沒有你的機型也不用急著換手機,華為P30之前的機型需要等到明年的公測版推出,所以要再多等待一段時間咯...

  • Joule: 無需人工干預的自響應VO2智慧窗——走向冬暖夏涼的新選擇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資訊,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近日,上海大學高彥峰課題組和南洋理工大學龍禕課題組合作在能源領域頂級期刊Cell子刊《Joule》上發表題為“Thermochromic VO2 for Energy-ef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