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晚清大內侍衛“珍貴”照片:虎背熊腰,手持利刃,個個都身形彪悍

由 清心記錄 發表于 人文2022-10-27
簡介大內侍衛成為清朝的特色,而且選擇人群也是自己最信任的族群人員

玉碎珠沉是什麼意思啊

導語:清朝比較特別,

作為最後一任封建王朝,

自然也要繼承前朝的制度,再增加自己的特色,就變為

清朝的政治版圖模式。

作為

最高統治者

,清朝的皇帝比較看重自己的

安全

防禦。畢竟還是少數民族入關,反對者太多,

安全防範是必要條件。

大內侍衛成為清朝的特色

,而且選擇人群也是自己

最信任的族群人員。

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

晚清滅亡

,只不過由侍衛的變化,也能看出晚清的衰敗。

曾有真實照片顯示晚清時期的大內侍衛面貌,個個虎背熊腰,

身形彪悍。

真實的情況,是如此嗎?

晚清大內侍衛“珍貴”照片:虎背熊腰,手持利刃,個個都身形彪悍

一、大內侍衛的由來

大內侍衛是滿清皇帝的親信衛隊,

負責皇宮以及皇帝本身的安全,

關鍵時刻可以為皇帝擋命。清朝是由女真人後裔分支,後金

愛琴覺羅氏

掌控,後金

皇太極

改族名為滿族,並開始發明自己的文字

“滿文”

,這才有自己的

文化與制度。

只不過是由

奴隸制度轉變為封建制度,

只能說是半進化。大內侍衛是由當時滿人的八旗制度轉變,一旗之主就是奴隸主,

所有成員都是自己的所有物

。而且主子死,則護衛人員陪葬,或者受到嚴懲。

晚清大內侍衛“珍貴”照片:虎背熊腰,手持利刃,個個都身形彪悍

為此

八旗的旗丁

對於自己的主子很忠誠,這也是奴隸制的侷限性。

直到清軍入主中原,坐穩江山。

皇帝也開始進行新的過渡階段,

把大內侍衛的人選定位為自己的上三旗,

因為自己就是旗主,安全又放心,還很忠誠。

二、轉折點由盛而衰

任何一種制度總是有自己的

試用期

大內侍衛也是如此

。其在清朝不同時期,起到的分量也不一樣。入關之後的過渡時期,時局不穩。

大內侍衛只能由忠於皇帝的上三旗擔任。

還必須是武藝高強的白甲兵勝任,

個個武藝高強。

直到清朝穩定後,這種形勢開始腐化,

以乾隆中後期為轉折點。

此時侍衛人選也開始放寬,不再侷限於上三旗,而是所有八旗人。之後又開始擴充套件為官員子弟,

成為上升渠道的另一個捷徑。

晚清大內侍衛“珍貴”照片:虎背熊腰,手持利刃,個個都身形彪悍

隨著八旗子弟快速腐化,

大內侍衛也開始逐步退化

,漸漸成為架子貨,

難復組建之初的悍勇與忠誠。

嘉慶期間

曾被當街刺殺,而侍衛反應遲鈍。

咸豐時期

,有商販持侍衛流失的令牌,入宮賣饅頭。可見

管理混亂,

防衛鬆懈與反應力不足。直到

慈禧時期

,大內侍衛只能說是最後的

餘暉

,經歷庚子國難,已不再是以前的狀態。

晚清大內侍衛“珍貴”照片:虎背熊腰,手持利刃,個個都身形彪悍

三、清末的落寞

晚清時期,

冷兵器不再是主要武器

火器成為制勝主力軍

。大內侍衛的武勇,已經難以保衛皇帝的安全。因此在慈禧掌權期間,

侍衛還必須要熟練掌握火器的使用

。而武力值也被逐步淘汰,成為最後的門面。

晚清大內侍衛“珍貴”照片:虎背熊腰,手持利刃,個個都身形彪悍

晚清時局不穩

,皇帝曾兩次出逃,一次咸豐、一次慈禧與光緒,護衛力量也被減弱。大內侍衛在慈禧逃亡時,在與洋人交戰時,憑藉自己的武功,

難與洋人的火器抗衡。

損失慘重。

晚清大內侍衛“珍貴”照片:虎背熊腰,手持利刃,個個都身形彪悍

經歷這次打擊之後,

慈禧意識到大內侍衛除武功高強,已是過時。

為保障皇家安全,皇權穩固,

組建新式護衛軍。

也就是皇家

禁衛軍

效仿北洋新軍的打造方式

,成員全部是滿人。結果著這支部隊沒有起到保護作用,

反到投靠馮國璋,推翻清朝。

晚清大內侍衛“珍貴”照片:虎背熊腰,手持利刃,個個都身形彪悍

僅僅只是剩下

大內侍衛護衛皇宮

,守護帝國的最後時刻。只不過此時的護衛已經是遲暮之年,難有回天之力。在慈禧時期,

大內侍衛高手不少,

為保護自己的安全,請來一定的保鏢,護佑自己的安全。

他們都是精銳,虎背熊腰,一看就是練家子。

手持利刃,面目兇光,一看就不好惹。這也能看出晚清統治者在當時還是沒有認清自己與世界的差距,

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

晚清大內侍衛“珍貴”照片:虎背熊腰,手持利刃,個個都身形彪悍

結語:大內侍衛隨著清朝的時局穩定,

最終被逐步荒廢

。到晚清時期,大內侍衛已經成為樣子貨。為保障自身安全,

統治者也只能高薪聘請江湖壯士

,來護衛自己的安全。

只不過再是武術高手,

時代已經改變,

也難以阻擋火器的打擊力度,清朝大內侍衛的興衰,也在見證王朝的最後掙扎。

照片中的情況,

也顯示清朝的國力變化 。

護衛人員也開始窮困,沒有盛世王朝的氣象,

更像是末日輓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