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中國人的頭髮

由 書窗寒雨 發表于 人文2022-10-21
簡介留長髮的優點前文已經講過不少,總結一下就是:一、隔絕空氣,利於散熱防寒二、保護頭部,減少意外損傷三、梳頭能疏通頭部經絡,有利於緩解疲勞四、弘揚民族自信,有利於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五、相比於定期去理髮店,其實留長髮很經濟,即使洗髮液再貴,也沒

披緇削髮怎麼讀

中國人的頭髮

於恢

無論哪個年代,擁有一頭秀美的長髮,始終都是美女麗人的標配。可能是因為現代的男人主流都是短髮,所以總對長髮及腰的女子情有獨鍾。

據說中國人自有歷史記錄開始,流行的都是短髮、辮髮。從西周制禮作樂時起,中原人就不再剪髮,束髮傳統自此開始影響到全國。但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一直到戰國時期的越國,那裡的人還是斷髮文身的造型。

只有在儒家思想深入到各地成為主流,束髮才被普遍接受。很多時候,現代人總是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古人束髮的主要原因。但是,指甲也是身體的一部,為何又要剪短?

相傳晉代陶侃母“截髮留賓”,至今傳為美談。古代貴族也有依靠假髮進行裝扮的傳統,而這些假髮都是貧苦平民貢獻的。古人並非是絕對不剪頭髮。假如是為了治病救人,古人一樣也敢毀傷頭髮,中藥裡面就有一味血餘炭,實際就是用人的頭髮炮製的。

別說是不痛不癢的頭髮,就是生人大腿上的肉,有時也會用來煎藥,這就是《二十四愚孝》之“割股療親”。所以,古人不剪頭髮主要是出於生活上的需要,其次才是文化上的習慣。

因為中原為農耕文明,所以束髮能有效地隔熱、散熱,在冬天時又可以保暖,必要時厚厚的頭髮還可以保護頭部。可以說,中原人是最適宜束髮的民族,這是中原農耕文明的生活需要。

隨著中原文明的擴張,中原人與邊地人民的鬥爭也日趨激烈。江南地區崇拜龍蛇,故而斷髮以象龍鬣,文身以象鱗片,這是水國人民的文化習俗。但由於中原文明在政治上的優勢,所以斷髮成了帶有侮辱性的髡刑,文身也變成了刺配。

再說北方的遊牧民族,由於水資源稀少和氣候嚴寒,所以他們選擇了剃髮戴帽。一來可以方便打理,而來也能防止頭髮出汗結冰。總之,按照遊牧民族的審美,留下少量幾綹頭髮以做裝飾,這是比較必要的。但在中原人看來,這樣的造型就顯得相當野蠻。

中國人愛發、惜發,只要發現自己鬢角斑白,就總免不了感嘆一番。明末清初時期的“金錢鼠尾”,是最讓漢人們忘不掉的民族傷痛,而且至今仍然讓漢人子孫耿耿於懷。不光是因為生活習慣上很不適應,更是因為這是一項帶有侮辱性質的民族壓迫政策。

因為剃髮,滿清製造了臭名昭著的“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還有各地為了鎮壓反抗而進行的大大小小的屠城,這些惡行罄竹難書!滿清暴虐,漢人老百姓不剃頭就得被殺頭,這樣的朝代就必須早些滅亡!

那個時候,很多漢人為了反抗剃髮令,要麼換上道裝四處雲遊,要麼寧可全部剃掉遁入空門,要麼選擇追殉前朝。總之,就是不願剃髮臣服。

魯迅先生在《頭髮的故事》裡說:“頭髮是我們中國人的寶貝和冤家。”一直到現在,中學生為了頭髮不惜與班主任軟磨硬泡,甚至也不懼怕被叫家長。這頗有些清初“頭可斷,發決不可剃”的精神。我在中學時是把頭髮剪得最短的男生,因為我的長相併不怎麼樣,頭髮的長短與我的顏值也沒有任何關係,所以我就更不會關注頭髮了。

那個時候班主任經常說,某某同學中午去剪頭髮,然後這個同學就藉機出去玩耍,回來時頭髮也只是剪掉了稍許。為了證明自己去過理髮店,這個男生甚至還特意吹了頭髮,回來時大家都說他的臉顯得更長了。

其實學校要求男生一定要留短髮,也並非是很合理的規定。學校總是天真地認為,男生留長髮不好打理,會影響學習,所以剪短了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背書。但是學校卻忽略了青春期是愛美的年紀,被強制要求剪短頭髮的男生會更加沒有心思學習。

學校的很多規定貌似合理,實際上都沒有考慮到實際的情況,總是腦門一熱,想當然以為這樣才好那樣才好。現代社會由於受到了西方價值觀的衝擊,所以總是習慣拿洋人的標準來衡量一切事物。就說頭髮這件事,現代社會總是覺得男人留長髮不正常,其實這是一種偏見。

男人留長髮,要看怎麼留。披頭散髮當然不對,因為在古代這樣的人不是瘋子就是乞丐,或者還可能是囚犯。現代社會的女人們可以留長髮,為什麼男人就不行了呢?女人留長髮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男人留長髮也一樣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中國現代的男人完全可以恢復束髮的傳統,這也是民族自信的體現。

說到中學男生的髮型,其實不要剪得很短才好。因為只有長一些的髮型,才會養成每天梳頭的好習慣,而梳頭又能促進血液迴圈,能夠減輕疲憊,有利於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如果從學習的角度出發,梳頭能有效地緩解疲勞,勞逸結合才是學習好的關鍵。試問,中學的男生都是一頭板寸,誰還會每天拿著梳子疏通頭部經絡?

留長髮的優點前文已經講過不少,總結一下就是:

一、隔絕空氣,利於散熱防寒

二、保護頭部,減少意外損傷

三、梳頭能疏通頭部經絡,有利於緩解疲勞

四、弘揚民族自信,有利於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五、相比於定期去理髮店,其實留長髮很經濟,即使洗髮液再貴,也沒有理髮的花銷大

最後,附錄一篇胡蘊玉的《發史(序)》以結本文。

附錄——《發史 》序

胡蘊玉(清末民初)

  嗚呼!吾民族蒙辮髮之恥,至於今已二百六十八年矣,習以為常,安之若素,幾自忘固有之頭顱,認胡尾為本來之面目矣。賢人傑士,嚴夷夏之分,抱種族之戚,寧盡去其發,而不肯垂修修之尾以為漢族羞。世人論者,以為區區之發,無與乎興亡之故。嗚呼!是不知夫發之歷史也。入關之初,剃髮令下,吾民族之不忍受辱而死者,不知凡幾,幸而不死,或埋居土室,或遁跡深山,甚且削髮披緇,其百折不回之氣,腕可折,頭可斷,肉可臠,身可碎,白刃可蹈,鼎鑊可赴,而此星星之發,必不可剃,其意豈在一發哉?蓋不忍視上國之衣冠,淪於夷狄耳。孔子存告朔之餼羊,穆生爭呈設之酒醴,發雖微,其關係甚巨。故老遺賢,於義師戰敗之餘,目擊夫犬羊滿地,腥穢熏天,風景依然,舉目有江河之異,惟此頭上蒼蒼,猶足以系故國之思,表宗邦之望。推其不肯剃髮之心,直欲以一發存漢族之河山也。發固不重哉?或曰:“洪、楊起義而蓄髮,今則剪髮何也?”曰:“蓄髮者,還漢族之舊;剪髮者,從世界之同,士君子不為滿奴已耳。蓄與剪,事同而時異也。”今者壯士振臂長呼,夷虜聞聲喪氣。我漢族四萬萬人民,行將盡舉其束縛之發而去之。而今而後,真可謂雪二百六十八年之恥而一洗之也。故老遺賢,精魂不滅,應亦含笑於地下也夫!

中國人的頭髮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