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關於上廁所這件事,古人的說法有多優雅?看完長知識了

由 小春說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2-10-21
簡介更衣漢代之後人們普遍穿著長袍,由於衣服過長,大便時容易弄髒,為此人們如廁往往將外衣脫掉,這種習俗從漢代開始一直到宋代仍然流行

古時候上廁所怎樣表示

關於上廁所這件事,古人的說法有多優雅?看完長知識了

一直以來,如廁都被認為是不雅的事情,指稱時往往採用委婉的說法。歷史上如廁的說法很多,這些說法的後面往往隱藏著相應的習俗。

關於上廁所這件事,古人的說法有多優雅?看完長知識了

更衣

漢代之後人們普遍穿著長袍,由於衣服過長,大便時容易弄髒,為此人們如廁往往將外衣脫掉,這種習俗從漢代開始一直到宋代仍然流行。

成書於唐代的《玉泉子》記載:“(楊希古)性又潔淨,內逼如廁,必散衣無所有,然後高屐以往。”楊希古本性喜歡乾淨,內急如廁一定要脫光衣服,然後穿著很高的木屐登廁。

關於上廁所這件事,古人的說法有多優雅?看完長知識了

《五燈會元·湛堂傳》也有相關的記載:“師半夜特往登溷,方脫衣,悟即提淨桶至,師曰:‘待我脫衣。’脫罷,悟復到。”湛堂禪師夜裡要上廁所,剛剛準備脫掉衣服,他的弟子悟已經提著便桶進來了,湛堂說:“等我脫了衣服吧。”把衣服脫掉之後,悟再次進來。

一般而言,上廁所難免會產生難聞的氣味,富貴人家認為原來穿的衣服已經沾染了糞臭,所以便後要更衣。便後更衣一度成為習俗,人們可以用“更衣”委婉地指代如廁大遺。

關於上廁所這件事,古人的說法有多優雅?看完長知識了

淨手

淨手是把手洗乾淨的意思,這句話也可以委婉地指代大小便。古人如廁洗手在很早的時候已經成為習慣。

《世說新語·紕漏》記載王敦如廁後,婢女端上金澡盤和澡豆給王敦洗手,可見便後洗手在貴族之間已經流行。

《五燈會元·湛堂傳》:“師半夜特往登溷……未幾悟供籌子,師滌淨已,召接淨桶去。”也可見古人便後有洗手的習慣。

清朝人編撰的《弟子規》教導孩童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其中有:“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大小便後要馬上洗手已經作為童蒙教學的內容。

關於上廁所這件事,古人的說法有多優雅?看完長知識了

登東

也叫登東廁,是大小便的委婉說法。中國自先秦以來流行五行的觀念,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五個方位,東木西金北水南火中土。在日常生活中,要順應五行相生的原則,而忌諱相剋。古時候沒有化肥,人們種地是用天然的肥料,糞便是其中重要的肥料之一。

廁所是糞便的生產基地。廁所要建在房屋北面偏東的地方,北是水位,東是木位,五行相生,水生木,東邊的木位含有耕種的意思,所以廁所建造在北面偏東的位置,可以源源不斷地產生肥水,確保糧食豐收。

古代廁所大多是臺閣式的,如廁必須要順著階梯登上去,所以去上廁所就叫“登東廁”,簡稱“登東”。

關於上廁所這件事,古人的說法有多優雅?看完長知識了

解手

該詞字面的意思是將手解開,後來用於指代大小便。古代押解犯人時要將其手捆縛起來,途中吃飯或大小便時須將犯人的手解開,這叫“解手”。

《隋書·麥鐵杖傳》記載:“逆帥李稜遣兵仗三十人衛之,縛送高智慧。行至慶亭,衛者憩食,哀其餒,解手以給其餐。鐵杖取賊刀,亂斬衛者,殺之皆盡,悉割其鼻,懷之以歸。”

麥鐵杖戰敗被俘,敵帥李稜派了三十個人的衛隊將他押送給高智慧。走到慶亭的時候,衛卒休息吃飯,他們可憐麥鐵杖肚子餓,就將他手上的繩索解開讓他吃飯。

麥鐵杖趁機奪過衛卒的刀亂砍一通,將衛卒全部殺死,然後割下他們的鼻子,揣在懷裡跑了回來。大小便本來不雅,犯人內急不敢直說,只能跟押差暗示要“解手”才能完成這種事情。所以“解手”便可以很自然地指代大小便。

關於上廁所這件事,古人的說法有多優雅?看完長知識了

出恭

元明時代科舉考試的時間較長,一場一般要一天,鄉試以上考前一天入場,考後一天離場,前後三天。為了嚴肅考場紀律,防止作弊,期間嚴禁外出。

但是人有三急,為了便於管理,防止考生喧譁和擅自離開,考場設有“出恭”、“入敬”牌,考生若要上廁所,則需要先領取此牌,舉於胸前,到指定地點解決。由於“出恭”、“入敬”牌的主要目的是上廁所,所以民間用“出恭入敬”指代如廁,簡稱“出恭”。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