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元鎮的一首千古絕唱:將深情都給了妻子,把悲傷都留給自己

由 小春說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2-10-14
簡介30歲時遇到薛濤,同年韋叢卒,元稹寫下“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翻箱倒篋是什麼意思

元稹的一首千古絕唱:將深情都給了妻子,把悲傷都留給自己

《遣悲懷三首》是中唐詩人元稹為悼亡妻子韋叢所做的一組詩。在前兩天的文章中,我們曾介紹過第二首,“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一句,讓很多人深受感動。今天我們介紹第三首,同樣有一句深入人心,哀傳千古。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鎮的一首千古絕唱:將深情都給了妻子,把悲傷都留給自己

妻子的逝世已然成為事實,閒暇的時候想起對方自己也會感覺到哀傷。想到人生的壽命,百年亦無多長時間。

第二句則運用了鄧攸和潘岳的典故。

(晉)鄧攸,戰亂中舍子保侄,後終無子,時人乃有“天道無知,使伯道無兒”之語。

(晉)潘岳,妻死,作《悼亡》詩三首,為世傳誦。潘岳即使寫了那麼悲痛的詩,對死者也等於白說,實是說自己。

此句中,作者以鄧攸、潘岳自喻,故作達觀無謂之詞,卻透露出無子、喪妻的深沉悲哀。

元鎮的一首千古絕唱:將深情都給了妻子,把悲傷都留給自己

接著第三句從絕望中轉出希望來,寄希望於死後夫婦同葬和來生再做夫妻。

但是,再冷靜思量:這僅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更是難以指望的,因而更為絕望:死者已矣,過去的一切永遠無法補償了!

詩情愈轉愈悲,不能自已,最後逼出一個無可奈何的辦法:“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詩人彷彿在對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跡:我將永遠永遠地想著你,要以終夜“開眼”來報答你的“平生未展眉”。

這似乎是最好的、最無可奈何的舉措了,可謂是痴情纏綿,哀痛欲絕!

元鎮的一首千古絕唱:將深情都給了妻子,把悲傷都留給自己

《唐詩餘編》雲:“第一首生時,第二首亡後,第三首自悲,層次即章法。末篇末句‘未展眉即迴繞首篇之‘百事乖,天然關鎖。”

清人蘅塘退士評論《遣悲懷》三首時指出:“

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範圍者,勿以淺近忽之。”

然而再多的讚譽,也無法阻止不同觀點的出現。

此詩是元稹悼念妻子韋氏所寫。元稹二十四歲時,初入仕途,太子賓客韋夏卿因賞識他的才華,將幼女韋叢嫁於他為妻。

30歲時遇到薛濤,同年韋叢卒,元稹寫下“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兩年後,元稹在江陵貶所,納妾安仙嬪;36歲時續娶裴淑,亦為大家閨秀。

因而,世人當時對於元稹的為人頗多微詞,認為他本身是一種巧婚和薄倖,他和韋叢的婚姻是為了藉助岳父的勢力上位。尤其對於其後娶了兩位妾室和與薛濤的愛情,提出元稹的並不專情。

但是這樣的說法並不能否定作品本身的價值,更不能否認元稹對韋氏的情感。

元鎮的一首千古絕唱:將深情都給了妻子,把悲傷都留給自己

以此詩為例,作為三首組詩的最後一首,它恰當用典,毫無雕飾做作之語,讀來使人感到一位鍾情的老者懷念他的妻子。

典故的運用在此詩中無疑加深了詩歌濃重的悲傷情調,而結尾句“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更像是一個男子為已經逝世的愛人所許下的諾言。

正如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中說:“所謂‘常開眼者,自比鰥魚,即自誓終鰥之義。”何以“常開眼”就是自比鰥魚呢?因為“鰥魚眼長開”。

因而“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可以理解為:

我只有睜著雙眼,整夜把你思念,來報答你生前曾經為我做出的犧牲和經歷過的憂患苦難。是表示終身不娶,以報答亡妻生前恩義的。

元鎮的一首千古絕唱:將深情都給了妻子,把悲傷都留給自己

時人皆知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浪漫愛情,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張學良的結髮妻子于鳳至一生的悲哀。

于鳳至死後,張學良書輓聯憑弔亡妻:“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也許少帥只為一生有負於這樣一位女人而感慨,也許是因為這位女子為了少帥所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總之,當我們聽到這句詩句不禁為二人之感情感到深深的惋惜。

元鎮的一首千古絕唱:將深情都給了妻子,把悲傷都留給自己

愛情,歷來是無論孰對孰錯的。當年的元稹沒有錯,後來的張學良又何曾有錯?

古往今來,女子們都渴望“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般的愛情,又有誰能真正理解當年卓文君為挽回司馬相如的心,所作出的《白頭吟》時的痛苦。

也許我們同時渴望像陳阿嬌般有著“金屋藏之”的待遇,可又有誰能理解後來她被放置冷宮時的悲哀。

在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所傳達給我們的並不完全是男子的薄情寡義,每當我們讀到這組《遣悲懷三首》時,還是禁不住的潸然淚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