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一眼望千年泉州古塔知多少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人文2022-10-10
簡介樓閣式塔、寶篋印經塔、石經幢、球形塔一眼望千年 泉州古塔知多少古塔,是親民的古建築

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豈弟與物皆春什麼意思

樓閣式塔、寶篋印經塔、石經幢、球形塔

一眼望千年 泉州古塔知多少

古塔,是親民的古建築。不同於帝王的宮殿、貴族的園林、官宦們的大宅,古塔包容所有人,也不屬於任何人。

泉州古塔多。佛寺、道觀裡有塔,山上、湖畔、江邊、海邊都有塔。據史志記載,泉州地面自唐代以來,古塔有百座以上。至今,泉州境內尚存古塔五十多座。究其原因,與佛教的興起不無關係。

公元288年,泉州便建起了第一座佛寺,位於南安九日山下的延福寺,且規模頗為宏大。緊接著,隨著泉州海上貿易的興起,祈盼平安、增福延壽的民間善信不斷捐錢捐物,修建石塔經幢,並形成風氣和潮流。

說起古塔,泉州人首先想到東西塔。其實,泉州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古塔,或大或小,形態各異,矗立千年,引領我們步入昔日的“泉南佛國”。

一眼望千年泉州古塔知多少

開元寺東西塔(邱聯鋒 攝)

泉州古塔的型別較多,從功能方面來說,主要有佛塔、風水塔、航標塔、紀念塔、墓塔等,其中佛塔較多,最著名的是開元寺的東西塔。

又比如九日山上的佛巖塔,就是為了紀念唐代高僧無等禪師而建造的。禪師於西臺洞裡靜修44年,圓寂後,人們便塑造禪師的坐像在洞中,並造石塔紀念。

無論哪一種,許多古塔都具有多重性,比如洛陽橋的風水塔,既有佛菩薩雕像,又寄託著人們祈求安定祥和的樸素願望。

一眼望千年泉州古塔知多少

洛陽橋風水塔(泉州文旅集團楊鈞儒 攝)

佛塔傳入中國後,能工巧匠們運用原來的樓、閣、亭、臺建築工藝,建造出了造型繁複、風格迥異的古塔。按形態結構來劃分,泉州這幾個古塔最具有代表性。

樓閣式古塔

樓閣式塔是中國古塔中出現時間最早、體量最大、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一種。這類古塔多用木、石、磚、鐵、銅、琉璃等材料建造。特徵是具有臺基、基座,有木結構或磚仿木結構的梁、枋、柱、斗拱等樓閣特點的構件。

崇福寺應庚塔初建於北宋乾德初年,是泉州最古老的石塔,其建成日期比東西塔還要早。石塔有七層,為樓閣式,高十一米略有傾斜,但歷久不坍。塔身原結構現在基本保持完整。塔座之上的海波紋、第一層結構的團窠紋、各層塔身上的兩頭卷殺的倚柱子,紋路依然清晰。

一眼望千年泉州古塔知多少

崇福寺應庚塔 (李芸生 攝)

泉州老城中心的井亭巷定心塔,如今保護在一戶人家院落中,這在國內各個古城中十分罕見。現存塔身為八角五層仿樓閣式磚塔,高約4。5米。定心塔塔下有花崗岩砌築的須彌座,一側刻有“南無阿彌陀”五字,另一側刻有“乾隆十四己巳(1749)年重興”的字樣。從其意義上來說,它是古代泉州城中心的標誌,其性質則是風水塔。

一眼望千年泉州古塔知多少

井亭巷定心塔(泉州文旅集團賴東榮 攝)

清源山的弘一大師舍利塔,建於1952年,塔內安放著大師的舍利子。石塔為亭閣式,建築材料取材於花崗岩,整座石塔具有閩南地方仿木石構的建築特色。石塔前方的“悲欣交集”為法師最後的遺墨。塔內正面壁上,嵌有輝綠岩雕刻而成的“弘一律師遺像”,是豐子愷先生悲切時所作的“淚墨畫”。

一眼望千年泉州古塔知多少

清源山弘一法師舍利塔 (邱聯鋒 攝)

寶篋印經塔

寶篋印經塔是由樓閣式塔、亭閣式塔的形式發展而來。大型的始建於宋、元,多為石砌,置於佛寺院中。塔的形象為平面方形,由基座、塔身、塔簷與塔剎四部分組成,特徵是塔簷四角向上高高翹起。

開元寺的大雄寶殿前面,左右分立著2座石制寶篋印經塔,叫做阿育王東西二塔。高約5米,公元1145年(南宋紹興十五年)由柳三娘捐建。塔底為石砌梯形基座,塔身分層雕刻,每層間錯落有致,腰部每面浮雕有坐蓮佛像四尊,上層四面系刻有佛教故事圖案的淺龕,有印度薩埵太子捨身飼虎等典故。

一眼望千年泉州古塔知多少

開元寺大雄寶殿前宋代二塔(邱聯鋒 攝)

文興碼頭石塔,俗稱四面觀音塔,是江口碼頭的風水寶塔,也是泉州灣航標塔。現殘存的塔身分為兩段,均屬花崗岩,因年代久遠,風化剝蝕嚴重,區域性尚有殘損,表面呈黃褐色。塔身上段四面各有一尊半浮雕的半身佛像,下段四面刻著“佛”“法”“僧”“寶”。

一眼望千年泉州古塔知多少

文興碼頭石塔(李芸生 攝)

洛陽橋月光菩薩塔在橋中段北側,高3。5米,雙層須彌座,第一層素面無雕刻,第二層每面有四個佛龕,內刻結跏趺坐的佛像。臨江一側的月光菩薩面容和藹,塔上除了有偈文寫著“涅槃經偈”外。塔上還有五個古代梵文圖樣,有消災與護佑之意。

一眼望千年泉州古塔知多少

洛陽橋月光菩薩塔(楊鈞儒 攝)

石經幢

佛殿階前大多會立一根石柱,名為石經幢。 經幢一般由幢頂、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組成,主體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經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國五代二宋時最多。

承天寺雕刻精緻的八角形石經幢,矗立在文殊殿前。經幢通高約7米。幢身作八角形,每面0。20米,高1。50米,刻尊勝陀羅尼經,但大多已風化剝落。浮雕有佛像、蓮瓣、山峰水波紋等,是一座儲存基本完整的宋代石經幢。

一眼望千年泉州古塔知多少

承天寺石經幢(賴東榮 攝)

球形塔

球形塔,在閩南、粵東一帶較為常見,都是散立於寺廟中或古橋頭,而由多座球形塔組成的列塔則是罕見,在泉州古城內只有一處。據悉,球形塔是由亭閣式塔發展變化而來,出現的時期大概在宋代。

承天寺山門後有一條近百米的東西向甬道,在甬道的南側平臺上聳立著一排由七座石塔組成的列塔,名為七佛塔。這一列塔全部用花崗岩石構築,塔的底座分兩層,下層為六角形須彌座,上層為扁圓形瓜稜座,兩者間以覆蓮圓盤。塔身作橢圓形瓜稜狀,正面鑿一尖拱式佛龕,內雕一端坐於蓮花座上的佛像。

一眼望千年泉州古塔知多少

承天寺七佛塔(邱聯鋒 攝)

泉州的古塔種類,當然不止以上這些。在歲月的變遷和自然的浸染中,這些古塔或許褪了色,稜角變得圓潤,浮雕不再清晰。但古塔之美,卻不只侷限於面貌,還有古塔身上“時光的印跡”。

泉州的古塔濃縮了歷史、宗教、中外交流、建築、美學等諸多元素,是古城重要遺存和歷史見證,也是城市滄桑變化史的直接佐證遺蹟。

這些穿越千年的古塔,離凡人很近,離歷史很近。(來源:泉州文旅)

【來源:泉州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