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如何消除內心的“心神不寧”之感?(此文價值巨大)

由 行為邏輯方法論 發表于 人文2022-10-08
簡介惹人憂者,未完之事也,故有勞而作,以去其掛礙,心有所驚者,言出而行未踐,虛言有偽也,故言行如一,以得心安神靜也,惹人悲傷者,痴迷妄思也,故知道而易行,是為得慧也

積微成著是什麼意思

人生在世,難免心有掛礙,心有掛礙就容易引起心神不寧。

比如,

今天領導對自己的臉色不對,你內心會想,領導會不會對我有什麼意見,我哪裡做的不好?會不會影響我今後的發展?

學校孩子老師說了你兩句,你回懟了一句,然後內心會想,老師會不會記恨自己,打擊報復自己的孩子?

這些本來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們內心擔心和猜疑太多,使我們整日心神不寧,內心惶惶不安。

心神不寧主要包括:傷、恐、驚、憂,這四種內心情緒。

“傷”是由於哀傷、痛苦而產生的一種情態。嚴重者會出現面色慘淡,神氣不足,偶有所觸及,即淚湧欲哭或悲痛欲絕。

“恐”指恐懼,因精神極度緊張而造成的膽怯。

“驚”指驚嚇,突然遇到非常事變,導致精神上的促然緊張。比如,驟遇險惡,突臨危難,目擊異物,耳聽巨響等。

“憂”指憂愁而沉鬱。表現為憂心忡忡,愁眉苦臉而整日長吁短嘆,垂頭喪氣。

這些內心情緒看似是人的正常情緒,但是時間長了會影響其身心健康。

古人云:

傷恐驚憂,如身之小疾,偶患之,無有所積,亦無礙也,則不以為其病。然世人久習而為自然,積微成著者甚焉,是有小疾,積而成病。

意思是,偶爾有傷恐驚憂的情緒,沒什麼問題,但是,長時間習慣性地出現,就會積累成病。

人的很多大病都是由內心的不良情緒一點點積累形成的,這也得到了醫學界的認同。

如何消除這些不良情緒呢?

“世間疾病,凡知源起,自得其治。”

要解決問題,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

貪戀痴妄易生憂恐,虛言掛礙易生驚擾,“痴妄、貪戀、言行不一”,心有掛礙者。惹人憂者,未完之事也,故有勞而作,以去其掛礙,心有所驚者,言出而行未踐,虛言有偽也,故言行如一,以得心安神靜也,惹人悲傷者,痴迷妄思也,故知道而易行,是為得慧也。

消除傷恐驚憂的方法是,有勞而作,言行如一。

為什麼這個方法能解決問題?

從本質上來說,傷恐驚憂的情緒都是能量,而且都是低能量。

有勞而作需要兩個條件:1。知道做事的目的和好處。2。聚精會神地做事。

當你知道做一件事的情的目的和好處時,你才會發自內心的願意去做,才能在做事的過程中聚精會神。

聚精會神是提高自身能量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言行如一實質上也是極大地提高自身的能量。

因此,傷恐驚憂意味著自身能量值低,那麼,就需要有勞而作,言行如一地去提高能量。

當你本著這個方法去做事的時候,你就不會在意一時的榮辱和得失,也會慢慢地沒有了傷恐驚憂的困擾。

人處於事,也就兩萬多天,不要天天想太多,活在當下,做好當下重要的事,多做有益於他人和社會的事,好好享受生活,豈不妙哉?!

知來者不追,知往者不究,過了過了,事過則了,釋然而不相介懷。知言者無妄,易行者不迷,做了做了,做了便到,知言而無掛礙。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何消除內心的“心神不寧”之感?(此文價值巨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