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大家都知道“焚書坑儒”,可有幾個人知道其背後的真相?

由 飲心看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2-10-07
簡介接著又大加讚賞郡縣治,說秦始皇用郡縣制取代分封制,使得國家太平百姓永享盛世

焚百家之言是什麼歷史事件

說到焚書坑儒,大家都認為這是秦始皇暴政的表現之一。從西漢至今,天下人對秦始皇口誅筆伐了2000多年。

大家都知道“焚書坑儒”,可有幾個人知道其背後的真相?

直到近代,隨著大量歷史文物的出土,很多學者與專家便開始為秦始皇申冤。更隨著孫皓輝孫老《大秦帝國》的問世,使得很多人改變了對秦始皇的看法。

以至於今的學術界對“焚書坑儒”這一事件褒貶不一。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來講述一下小編自己對這一事件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焚書坑儒”,可有幾個人知道其背後的真相?

“焚書”和“坑儒”是兩起事件

大部分人把焚書坑儒看作是一起事件。其實“焚書”和“坑儒”是起事件,這兩起事件一前一後間隔一年,發生的背景不同,性質也不同。既然是兩起事件,我們就分開來講。

“焚書”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中原。嬴政取三皇五帝之“皇”和“帝”構成“皇帝”稱號,自稱始皇帝。他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同軌、道同距,以郡縣制代替秦之先的分封制。南征百越、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

大家都知道“焚書坑儒”,可有幾個人知道其背後的真相?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為了慶賀修築長城以及南征百越的成功,在咸陽皇宮內大宴群臣。宴會期間,有一個叫周青臣的臣子藉著敬酒的機會巴結領導。說什麼領導英明神武平定四海,天下萬物莫不臣服等等。接著又大加讚賞郡縣治,說秦始皇用郡縣制取代分封制,使得國家太平百姓永享盛世。

大家都知道“焚書坑儒”,可有幾個人知道其背後的真相?

本來在慶功宴上稱讚上司領導有方,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料卻引起了儒學大家淳于越的不滿,他憤憤不平道:商周時代都因分封子弟而傳國幾百年,被分封的子孫和功臣既可以為國家鎮守四方,又可以在朝廷有難時進京勤王。而陛下你不實行分封制,假如朝廷裡有人奪權政變,你該如何應對呢?周青臣不但不向你指出這一點,反而還阿諛奉承,他就是一個馬屁精。

大家都知道“焚書坑儒”,可有幾個人知道其背後的真相?

此時,一向奉行郡縣制的丞相李斯卻不樂意了,他說:三皇五帝治國方法都不一樣,而且都治理得很好,那是因為他們根據天下的形勢而採取不同的政策。而陛下你採取郡縣治,現在國家都很穩定,也很富強。而那些腐朽的儒生不考慮當下的形勢,一味的要求你效法古制。甚至在外說你的不是,迷惑百姓。我建議:把不是我朝的歷史都燒了,將私人所收藏的《詩》《書》和百家言都上繳收歸國有,三十天不上繳的罰去做勞役。而那些醫學,算命,種植等技藝之書可以不用上交。

大家都知道“焚書坑儒”,可有幾個人知道其背後的真相?

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沒收了《詩》《書》和百家言,列位看官請注意,這裡只是說沒收。史書並沒有記載是燒燬。秦始皇燒的是6國曆史,《詩》《書》和百家言沒有燒掉。就算是燒了,也沒有全部燒掉。不然在後來劉邦率先進入咸陽時,蕭何怎麼可能“得百家言四百二十篇”?真正燒這些書的是項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大家都知道“焚書坑儒”,可有幾個人知道其背後的真相?

“坑儒”

史書並沒有坑儒這一說,太史公記載的是坑術士。人們根據皇秦始皇長子扶蘇所說的“諸生皆誦法孔子”而認定坑的是儒生。為此當今學術界對秦始皇所坑的物件有兩種觀點。

所坑者為方士

因為事件原因就是因方士而起。秦始皇想要尋找長生不老藥,方士侯生、盧生為迎合秦始皇,便答應找這種藥。按照當時秦國的法律,方士不能應驗會被處以死刑。而侯生和盧生自知不能找到這種藥,便逃走了,而且還在外面誹謗秦始皇剛戾自用。秦始皇聽後非常憤怒,下令追查,並將散佈謠言的460餘人活埋於咸陽。

大家都知道“焚書坑儒”,可有幾個人知道其背後的真相?

所坑者為儒生

這就是根據皇長子扶蘇的那句話而認定的。再者就是古代“術”和“述”為通假字,儒生也可以叫之為述士。再加上之前所收《詩》《書》為儒家經典,引起儒生的不滿而妄議秦始皇本人。

小編個人認為:事件是因方士而起,而儒生們趁熱點、借題發揮。藉此來指責秦始皇以及其政策的種種不是,來表達對秦始皇焚書事件的不滿。

秦始皇焚的是6國史書,收的是《詩》《書》和百家言這些涉政書籍,禁止百姓討論《詩》《書》。坑的是誹謗自己的方士和擅自議政的儒生。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讓百姓只接觸國家崇尚的法家思想,這是為了統一思想。

統一思想能讓一個國家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彙集民族凝聚力。這就是後世華夏大地不管分裂多少年,最終都能大一統的原因。歐洲大陸和中國面積差不多,歐洲大陸也出現過像秦始皇一樣的查理大帝,但它沒有統一的思想,導致它始終不能成為大一統國家。

秦始皇焚書坑儒和後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一樣的性質。只是採用的方法比較激進而已。

大家都知道“焚書坑儒”,可有幾個人知道其背後的真相?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史記·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