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吳啟英老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由 茗嘴 發表于 人文2022-10-06
簡介在試製和生產“普洱熟茶”的過程中,吳啟英老師主持制定了普洱茶史上第一個有著“詳實理論依據”和“技術指標”的行業標準——《昆明茶廠普洱茶製造工藝及其品質要求》後來還擬寫了《雲南普洱茶製造工藝要求(試行辦法)》,經多位專家共同商議後,制定了詳細

後人乘涼怎麼辦

吳啟英老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1974年以前,普洱茶是不分“生茶”和“熟茶”的,一餅普洱老茶需要很長時間來自然陳化,還有“爺爺做茶,孫子喝茶”的說法,這意味有點像“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吳啟英老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可是有人願意等,有人不願等,怎麼辦呢?

直至1974年,吳啟英老師和鄒炳良等專業人士在沒有任何實驗資料、參考標準的艱難條件下,反覆試驗、精心鑽研,發明了“普洱熟茶溼水渥堆技術”,解決了“不願等”那部分人的需求(其實小編認為也是市場的需求)。

普洱茶翻開了新篇章,普洱熟茶開始了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

吳啟英老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近十年來,普洱茶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不過喝水莫忘挖井人呀!

很多人知道"普洱熟茶",卻未必知道"吳啟英"老師,但她還是把溫暖留給了世界。

吳啟英老師的生平

1938年,安徽省廬江縣一個普通家庭的女孩出生了,自幼勤奮好學,21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入安徽農學院(如今的安徽農大)茶學系,這個女孩就是吳啟英老師,穩紮穩打四年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和鑽研刻苦的學習習慣,為她後來的傑出成就奠定了基礎。

吳啟英老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畢業後的吳啟英響應國家需要到了雲南省的昆明茶廠工作,一心鑽研、積極求進幹了31年直至退休;

在試製和生產“普洱熟茶”的過程中,吳啟英老師主持制定了普洱茶史上第一個有著“詳實理論依據”和“技術指標”的行業標準——《昆明茶廠普洱茶製造工藝及其品質要求》

後來還擬寫了《雲南普洱茶製造工藝要求(試行辦法)》,經多位專家共同商議後,制定了詳細的普洱茶的生產質量標準、生產工藝,以及各大廠家的程式碼,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嘜號”:四位數字,前兩位是代表的配方的年份,第三位數字代表主要原料等級,最後一位數字則是廠家程式碼,例如7542代表:七五年的配方、以四級原料為主、勐海茶廠出品的餅茶)

2005年,吳啟英老師在昆明,安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我想她離開這個世界時是高興的,她是欣慰的,是自豪的,因為她的一生很值,她推動了雲南普洱茶的發展。

吳啟英老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2006年,雲南省土產進出口公司聯合昆明滇榮茶業,為致敬吳啟英老師,將她生前親手所制的20餘噸精品普洱散茶拼配製成紀念茶品。

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了其中的3套,這是迄今為止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的唯一的普洱茶餅。

吳啟英老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2007年,吳啟英老師獲得了“中國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的榮譽稱號,大家也尊稱她為“現代普洱茶創始人”和“普洱熟茶之母”。

乾亨德與吳啟英老師

為什麼當初由吳啟英老師生前親制的精品普洱散茶製成的1999套紀念茶品,乾亨德一口氣買下了近4000套呢?

因為在我們乾亨德大掌櫃心中,吳啟英老師,不僅是普洱熟茶之母,是為普洱茶事業奉獻的製茶大師,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茶人,她用心對待茶,把其當成一生的事業,這樣的用心之作,是吳啟英老師留給世界的溫暖,也是乾亨德想要傳承的溫暖。

吳啟英老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吳啟英大師之作

◎現代普洱茶創始人吳啟英親製茶品套裝:

吳啟英老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可以看到,承裝的外殼是由緬甸進口紅茶梨木與楓木製成,上面由原雲南省人大常委副主任、省關工委執行主任、雲南省普洱茶協會會長——張寶三題詞;

茶品套裝有一熟茶磚、一熟茶沱和一熟茶餅,還有收藏證書和普洱茶知識紀念手冊一本;

吳啟英老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存放有了些年頭,湊近去聞,已經有了明顯的藥香,沖泡出來湯體柔和,滋味醇厚,湯色深紅明亮,有陳香和淡淡的藥香,葉底發酵勻且亮,葉片有韌性。

◎國禮普洱——吳啟英大師餅:

吳啟英老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吳啟英老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茶餅餅形圓整、飽和,芽條肥壯、勻整,湯色紅濃亮,滋味醇較厚,葉底肥厚,發酵均勻。

一起向吳啟英老師,致敬!

推薦文章

  • 你男朋友那麼會說情話,一定很渣吧!

    chapter 02堃的話說得好像情話教程,讓我們這些朋友都隱隱感到不安,我們在一次聚會中有意無意的提醒蕊蕊,沒有人是天生會說情話的...

  • 什麼是木器漆,與乳膠漆有什麼區別

    木器漆的原材料是不飽和聚酯、聚氨酯等,而乳膠漆的原材料則是一些合成樹脂乳液,這就使得二者的環保性存在差異,一般來說,乳膠漆的環保性更強一些...

  • 數字化改革為作業控時長減重複

    個性化作業系統的使用切實達到了控時長、減重複的目的,學校教師也基於系統邁出了作業數字化改革首步,今後還要不斷探索,融入自己的思考與有效要素,讓作業改革照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即讓好的學生更好、中等學生變優、學困生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