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諸葛亮的哪篇文章會讓你感動涕淚?(丞相到底偉大在哪裡?)

由 胖貓讀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2-10-05
簡介2、蜀漢人才斷檔,舊人又一個個離去,內政、軍事、外交幾乎是單靠丞相一個人在撐著3、面對絕對的權力,先帝又口頭承諾“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什麼引喻失義

227年,丞相北伐臨行前,留下了千古名篇《出師表》。

讀書的時候,閱歷淺,真的品不出什麼味道,長大後,哎,發現丞相是真的偉大。

他有不偏不倚的公心,能造福一方,所以四川百姓愛戴他。

他有百折不撓的決心,廉明、勤政、所以文人士大夫敬佩他。

他有鞠躬盡瘁的忠心,不貪圖絕對的權力,所以皇帝欣賞他。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和賢臣的所有美德集於諸葛亮一身,成就了諸葛亮的偉大人格和精神魅力,成為古代衡量為官者賢愚忠奸的標尺。

好了,一起來看看這篇丞相所寫的,最讓人感動的出師表。

出師表個人理解可以分三個部分,

1、前段主要講述當時的實際情況。

2、中間一段告訴劉禪該怎麼用人,用什麼人,怎麼做皇帝。

3、最後幾段是對丞相這一生的簡單的回顧,同時再次強調了此次出征的意義

出師表有很多翻譯的文章(其實大部分內容直接看原文大家基本也能理解是啥意思,文字淺顯易懂),咱們也不班門弄斧,結合歷史展開聊聊哈。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如今,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立困弊,為啥呢,接連輸了兩場大戰,襄樊戰役、 夷陵大戰,丟失了一半的國土(荊州)

不僅如此,人才也是大面積的斷檔,五虎上將僅剩趙雲,頂級謀士法正、黃權、馬良不是死了就是降了。

這真的是危急存亡的時刻!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但是我們這些臣子仍然效忠於你,為啥呢?

因為我們臣子都是受過先帝大恩!

舉兩個例子

襄樊戰役,糜芳不戰而降,拱手讓出江陵,這一投敵行動不僅讓關羽兵敗而亡,更讓劉備失去了荊州。

如果你是皇帝,你恨不恨!你會不會遷怒與他的族人,後面的歷史你會發現,心狠手辣的皇帝比比皆是。

他的兄長麋竺當時很惶恐,

自己綁起來去向劉備請罪,劉備反過來安慰他,認為弟弟的罪與兄長無關,對他禮待如初!

夷陵之戰,督北軍的黃權由於後路被堵,長江被吳軍封鎖,

最後不得已投降了曹魏,被曹丕拜為鎮南將軍,出入陪乘,給予很高禮遇。

黃權投降後,

蜀地傳來訊息,說

其妻子兒女均被誅殺,曹丕親自過問此事,專門下詔要黃權發喪,黃權向曹丕請求道:“我和主公以及諸葛亮推誠以待,互相信任,他們二人知道我的心志,這件事還有很多疑問,請觀察一下再說。”

後來如黃權所料,劉備並沒有為難他的家屬。當時確實有人建議把黃權的妻子兒女抓起來,劉備不同意:“是我辜負了黃權,黃權沒有辜負我。”

君知臣,臣知君,劉備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是蜀漢這些精英分子願意為劉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根本原因!

接下來進入第二部分,丞相勸誡劉禪該如何治國及用人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開張聖聽、妄自菲薄、引喻失義,這裡丞相一連貢獻了多個成語和典故。

丞相勸諫劉禪要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同時堅持依法治國,一視同仁,這樣內部的派別之爭(主要是荊州派和益州本土派)才能抑制!

很多王朝有部分原因都是毀於朋黨之爭(唐朝的牛李黨爭、北宋的新舊黨之爭,明朝東林黨和閹黨互撕)),蜀漢已經疲憊,不能再出現內部的紛亂(後面也有人要爭權,此人位高權重,僅次於丞相)。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丞相接下來推薦了幾位忠良之士。

宮中之事可以諮詢侍中郭攸之、費禕、董允等。

軍事方面的可以諮問向寵。

向寵之前不太有名,但他的能力其實很強,

品行善良公正,精通軍事

劉備在夷陵大敗後,各軍潰敗,都損失慘重,唯獨向寵所領完好無損

(先主時為牙門將,秭歸之敗,寵營特完)

之後蠻夷叛亂,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在混戰中身亡。由於向寵平時深得部下軍心,所以在向寵的屬下得知向寵被害後,返兵奮力衝殺,把向寵的遺體奪回,送回成都安葬。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善良、守節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復興,就會指日可待了。

丞相再次提醒不能忘了咱劉家是咋興咋衰的啊!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興隆的原因;

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

丞相還明明白白的告訴,哪些是賢臣: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

諸葛亮的哪篇文章會讓你感動涕淚?(丞相到底偉大在哪裡?)

第三部分,是對丞相這一生的簡單的回顧,同時再次強調了此次出征的意義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這一段值得反覆朗讀。

為了報答先主當年的三顧之恩,二十一年了,丞相鞠躬盡瘁,但仍早晚憂愁嘆息,只怕先帝託付給的大任不能實現,以致損傷先帝的知人之明。

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這幾年治蜀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效),

那怎麼辦?

難道就貪圖安逸嘛?

不!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這是皇叔為之奮鬥了一生的目標。

為了實現先帝的意願,也為了鞏固蜀漢的立國之本,咱們應當激勵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恢復漢朝的基業,回到舊日的國都!

咱們現在讀歷史,知道荊州丟失對蜀漢國力損失有多大,之後丞相北伐遇到的地理條件又是多麼的苛刻。

可以想象,作為當事人的丞相此時的內心是多麼的痛楚,也許很多人認為興復漢室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但是隻要有一絲希望,丞相也要去努力,盡人事聽天命!

因為這就是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如果北伐沒有成功,就懲治罪過,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後來馬謖失街亭,丞相的確說到做到,上疏請求自貶三等)。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這段文字讀來更像是一個父親對孩子臨別時的感觸,丞相是真的把劉禪當做了自己的孩子。

很多人批評丞相專權,但是你得分辨他的專權是為自己還是為劉家呢?

史上專權的大臣的確不少,但是他們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家族,遠的比如王莽、近的曹操,還有馬上要出場的司馬宣王,很多時候,讀歷史咱們得多比較。

看看同一時代的人他們的不同表現再來下定論是不是更好呢?

現在要

告別陛下遠行了,魏國這個龐然大物就讓微臣幫你對付(之後的史料似乎也沒有丞相回到成都的記載,丞相後來估計不是在漢中練兵,就是在前線和魏軍鏖戰)

只是這一去,微臣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再面見陛下,不能手把手教你、帶你,微臣心裡也很難過,不知道說什麼了……

寫到這裡,如果你內心有感觸,感受到那種莫名的、複雜的情緒,讓您忍不住流淚的話,那就哭吧,為丞相哭一次,是值得的!

丞相的這篇出師表,文法簡潔,通篇沒有一句廢話,主旨清晰,將治國、用人、出兵的意義、對先帝的感情、對劉禪的寄託都清清楚楚的表達了出來。

讀書的時候為啥沒體會呢?

因為當時對歷史瞭解的很膚淺,後來才知道丞相的不容易

1、丞相當時是接手了一個怎樣的爛攤子,夷陵大戰之後的益州是真疲憊啊!

2、蜀漢人才斷檔,舊人又一個個離去,內政、軍事、外交幾乎是單靠丞相一個人在撐著

3、面對絕對的權力,先帝又口頭承諾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即使這樣,丞相卻一點沒有篡權的意圖,始終恪守著臣子的禮儀。

4、因為先帝的知遇之恩,丞相用盡了全部的精力,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自始至終把北定中原,興復漢室視為自己終生的目標,為之奮鬥不已。

5、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丞相最後竟然是累死在了對敵的前線。

在對比之後的那些文臣武將,又有幾人能在各方面都超越丞相呢?

引用杜甫的詩句做一個總結吧

諸葛大名垂宇宙,萬古雲霄一羽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