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底線》專家顧問舒銳:真的好看,回家追劇!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2-10-02
簡介如果你不是法律人,你更必須看這部劇,因為透過她,你才能瞭解法院、理解法官,你才能在雜亂的紛繁世界裡,找到內心的平靜安詳以及那些永恆不變的力量

哩哩啦啦的哩可以組什麼兩字詞語

如果你是法院人,你必須看這部劇,因為她講述著你的故事。如果你是法律人,你必須看這部劇,因為畢竟只有法庭才是你的終極戰場。如果你不是法律人,你更必須看這部劇,因為透過她,你才能瞭解法院、理解法官,你才能在雜亂的紛繁世界裡,找到內心的平靜安詳以及那些永恆不變的力量。

《底線》專家顧問舒銳:真的好看,回家追劇!

2022年9月19日晚九點,我剛結束當天的網路調解工作,正準備刷刷期待已久的年度司法大劇《底線》,就看到微信裡閃著幾條未讀資訊。只見同仁們紛紛發來截圖,片後竟然有“彩蛋”,片尾鳴謝專家顧問的名單赫然寫著我的名字。我當即花一塊錢首充了某平臺會員,決心這次一定要好好追劇。

看著劇,思緒回到了2020年的冬天。

那天,我突然收到一個通知,說是有個劇組要拍攝關於法院工作的電視劇,要來我院採風。函件點了我的名字,讓我必須參加座談會。可是,我提前安排了好多案子開庭,沒法參加。再說了,搞文藝活動,也非我所長啊!於是,我建議,讓劇組來兩個人參加我第二天的“調解大會”。我特意囑咐:別來太多人,不然,法庭坐不下。

劇組接受了建議,第二天來了兩個帥氣小夥。我請他們坐著別說話,看著就行。這是一批信用卡糾紛,當天,陸陸續續來了四十多個被告。我一頓忙活,當庭調解了三十幾個,只有幾個案件沒有調解成功,當著文藝創作者的面,也算是給法院人爭了口氣。

忙完後已到了飯點,我不請他們吃飯也不合適的。於是,我帶他們來到隔壁小飯館,請他們每人吃了一盤海鮮炒飯,我們法庭所在的金融街消費比較貴,一碗炒飯就要50多塊錢。我還點了一盤好幾十的叉燒肉。邊吃邊聊,我才知道,他倆雖然年紀輕輕,但一個是製片方,一個是編劇李曉亮。

寒暄過後,曉亮感慨,真實的法院工作確實和想象中的不一樣。在他的印象裡,法庭應該是莊嚴肅穆的,但沒想到我的法庭竟然和菜市場一樣,烏泱泱全是人。在他的印象裡,法官應該是坐在法臺上高高在上的,但沒有想到我竟然融入到當事人裡,挨個做工作,還給情緒激動的大媽遞礦泉水。

最令他驚訝的是,來了這麼多當事人,我的審判團隊只有四個人,竟然可以妥善接待、亂中有序,並且在短時間內實現如此高比例的調解。他問我,秘訣是什麼。我告訴他,就是真誠,真誠地對待每個當事人,認真傾聽他們的境地和訴求,專業地幫助他們分析利弊,讓他們理性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路徑,以最小成本的方式解決糾紛。

他問我,你們每天都這樣多案子嗎?我告訴他,我們金融速裁組每個法官每年結案都在4000件以上,當然,我們在7月份推行了金融糾紛一站式司法確認機制,僅僅幾個月就在訴前化解了1500多件案子。

……(此處省略好幾萬字)。總之,那天我們相談甚歡,聊了很多。他在我眼中看到了真誠,我在他眼中看到了“野心”。他說,要寫出一部不一樣的法院劇,反映出新時代法院精神風貌,反映出法官們的不同側面,讓群眾瞭解法院、理解法官。

他說,我就信。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和曉亮以及他的愛人搭檔費慧君(費費)女士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不僅有線下數次“面基”,還幾乎每天都透過微信溝通交流。人民法院出版社的姜俐嬌女士,每天晚上都在微信群裡傳送當天的熱點法治新聞和典型案例,給兩位編劇開小灶,我也從中獲益匪淺。兩位編劇也經常問我對某個法律熱點的看法,不忙的時候,我都一一作答;忙的時候,我就用我的名字加上關鍵詞百度搜索我曾經寫過的文章,丟給他們看,因為我在前些年沒有那麼忙的時候發表過一千多篇法治評論,熱門話題一般都曾涉及。

除了和我嘚啵,他們還走訪了200多名法院幹警。劇本初稿出來後,我第一時間逐字逐句拜讀大作,給出修改建議。之後,聽說劇本修改了20稿。《底線》即將播出時,曉亮讓我一定要好好看看,因為男一和男二身上都有我的一些特質。很欣慰,當看到電視劇成品,我發現此前不少建議都得到了採納。當然,這也可能是我自以為是哈。畢竟,也可能是,太陽的升起並不因為公雞的嚎叫。

《底線》專家顧問舒銳:真的好看,回家追劇!

哩哩啦啦絮叨了這麼多,讀者們估計也得看煩了。我得來個收尾,收尾不能太草率,必須昇華一下,來點乾貨。根據看劇本和觀劇的經歷,我認為,這部劇展現出以下幾組關鍵詞。

一是“變與不變”。所謂變,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少固有的法律關係在發展著變化,比如,主播猝死案,近年mcn機構對網紅們的管理程度不斷加強,雙方的法律關係性質也發生著轉變。再如,女銷售性騷擾案中,女性的權利意識也不斷髮生著變化。而不變則是,法院人對於公平正義的追求。為了實現這種“不變”,法院人只有如同劇本里寫的這般,不斷改善審判思路,不斷創新糾紛解決機制。當然,我們或許也可以說,劇本正如同現實一般,將法院人的“變與不變”刻畫得淋漓盡致,完美詮釋了法院人如何守望公平正義的“底線”。

二是“衝突與善良”。到目前為止,本劇還沒有出現過傳統意義上的絕對“壞人”。置身於具體語境中,每個人都有他或她的苦衷與難處,這或許才是真正的生活。與此同時,每個糾紛背後也都有價值上的衝突,即便是法官面對同案也有著不同的看法,即便是同一個法官在經歷不同的境遇之後更有著不同的內心糾結。法治的真諦或許正在於,當不同的價值相沖突,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應當如何安排位階,在有所取捨的同時,保護弱者的基本尊嚴,守住人倫的“底線”。這確實很難,但無論是無法拒絕裁判的法官,還是無法拒絕生活的每個人,都須不斷求索。面對未知的答案,我們唯一能夠遵循與堅持的或許只是內心的善良與“底線”。

三是“常量與偏見”。法律是行為規範,給予人們以指引。法律必須是常量,否則,人們將無法適從。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存在著諸多變數。司法者最重要的職責在於在變數中尋找到常量,透過對常量的解讀與適用,指導人們在常量的框架內踐行變數。人們為了減少認知世界的成本,貼標籤必不可少。即便是經過嚴格理性訓練的法官也可能一上來就產生了偏見。世間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我們也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在劇中,即便同是“性騷擾案”也有著不同的“劇情”,而這兩件不同的“性騷擾案”卻又折射出了同樣的偏見。只有勇於放棄偏見,我們才能保住“底線”。

四是“個性與時代”。劇中的每個人都有著鮮明的個性,而你或許卻會喜歡上劇中的每個人(一上來就被正當防衛KO掉的那個除外)。正如,費費和曉亮期待的,“希望每個人在《底線》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他們說,我就信。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法律。正是我們每個普通人的點點滴滴凝聚出了這個大時代。而這部反映大時代中法院生活的法政劇也滲透到了我們的方方面面。你我無不是如同劇中人一般,面臨艱辛與苦難,卻仰著頭,努力而奮鬥,從未放棄“底線”。

如果你是法院人,你必須看這部劇,因為她講述著你的故事。

如果你是法律人,你必須看這部劇,因為畢竟只有法庭才是你的終極戰場。

如果你不是法律人,你更必須看這部劇,因為透過她,你才能瞭解法院、理解法官,你才能在雜亂的紛繁世界裡,找到內心的平靜安詳以及那些永恆不變的力量。

《底線》播出後,我在的一些法官微信群紛紛好評,但也有人擔心,該劇會不會虎頭蛇尾,前面好看,後面不好看。我把相關疑慮轉發給兩位編劇。費費回覆說:“後面越來越好看,人品保證”。

她說,我就信。我不僅以她的人品保證,這個劇越到後面越好看,我還要以本“法師”的秘訣“真誠”為保,來一個“債的加入”,不需要追償權那種。

答應我,每晚八點拿著小板凳坐在電視機前或者和我一樣花一塊充個會員,鎖定《底線》,好不好?

我們不見不散!

原標題:《《底線》專家顧問舒銳:真的好看,回家追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