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蘇軾最具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得很有氣勢,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由 小書僮讀書 發表于 人文2022-10-02
簡介蘇軾是受過了苦,也吃盡了苦,他的文章和詩歌都自成一派,在這麼一首小詩中,其實是他正是借用廬山來表達對於人生的看法,一個人身處在喧囂的塵世間,無論是對待一個人,還是對待一件事,那都應該要多方面去解讀,只有瞭解透了之後,才能夠真正看清楚它本來的

題西林壁什麼意思

蘇軾最具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得很有氣勢,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蘇軾於公元1084年(神宗元豐七年)五月間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同時正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面對廬山秀麗的風景,還有當時處境,他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題西林壁》,相信很多人對於這首詩都不會陌生,我們的小學課本里每年都會收錄,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詩,也是蘇軾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最具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得很有氣勢,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這首詩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無非是寫了廬山秀麗的風景,還有當時登山時的心情,其實我們不應該僅僅只從看字面意思,這樣讀詩的話,那麼就沒有任何的意義,還要深入瞭解,詩人當時的創作意圖,還有時代背景,只有這樣才真正理解一首詩,真正明白詩人所要表達的是什麼。

前面已經為大家介紹了蘇軾寫這首詩的機緣,還有時間,那麼我們要理解這首詩,還要把蘇軾的人生經歷再往前推,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在擔任湖州知州期間,由於上書談論了變法運動,還有諷刺了宋神宗,這讓人抓住了把柄,於是被人陷害,一度入獄差點丟掉性命,最終王安石出面求情,宋神宗把他貶到了偏遠的黃州。

蘇軾最具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得很有氣勢,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我們稍稍瞭解了這段歷史之後,再來讀這首詩就明白詩人為什麼要這麼寫了,在這首詩中他正是思考了自己過往的人生,以前自己鋒芒畢露,經常是會得罪人,這也使得他一被人視於眼中釘肉中刺,所以得罪了很多人,有的時候也無法看清楚自己,以至於會招來橫禍。

蘇軾最具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得很有氣勢,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第一二句表面看是在寫景,其實是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字面的意思是,你站在任何一個地方看廬山,那都是層層疊疊的群山,每個地方都是一座山峰,好像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有遠處和近處不同的視線而已。蘇軾在這裡正是要告訴世人,看一件事物,不能夠僅僅只看表面,這樣的話很容易被事物所左右,不能夠看清楚事物本來面目。

蘇軾最具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得很有氣勢,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第三四句寫得就更加深刻,也更具有哲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身處在廬山也無法看清楚,廬山實在是太大了,很難看清楚它的面目,只是生在這山中而已,我們不容看清楚它的樣子。這兩句同樣有深意,也是進一步地闡述了前面的觀點,我們看一個人,或者是一件事物,一定是要全面,要從各個方面去看,只有這樣才能夠了解對方是什麼樣的人。

蘇軾最具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得很有氣勢,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蘇軾是受過了苦,也吃盡了苦,他的文章和詩歌都自成一派,在這麼一首小詩中,其實是他正是借用廬山來表達對於人生的看法,一個人身處在喧囂的塵世間,無論是對待一個人,還是對待一件事,那都應該要多方面去解讀,只有瞭解透了之後,才能夠真正看清楚它本來的面目,只有這樣我們才知道對方是什麼人,事物的本來面目是什麼,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看似寫得很普通,但是每一句都很深刻,讀來也是令人拍案叫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