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民間故事:穿針引線

由 言字語講民間故事 發表于 人文2022-10-01
簡介尹線見吳振答應了,就又去對老媽媽和媳婦說,媳婦起初不願意,後經婆婆勸說,又覺著在這住了怎麼長時間,東家的確是個好人,也就答應了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是什麼意思?

從前有兩個人,一個姓吳,名吳振,一個姓尹,叫尹線。兩家雖然相離很遠,一個家在山東,一個家住河北,可後來卻到了一起,說起來還有一段故事呢。

吳振家在曹州,和娘、媳婦三口過日子,由於家裡很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有一天,吳振對娘和媳婦說:“樹挪死,人挪活。在家守著受窮,還不如我去闖闖關東試試,興許能掙點錢回來。”

娘和媳婦想了想,也沒其他的主意,只好答應了。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吳振就打點行裝上了路,家裡窮,沒有盤纏,吳振就一路上打著短工到了東北。

吳振來到東北之後,轉悠了幾天,找了個村子,給一家做零活。

這家主人也姓吳,有三頃多地,老兩口只有一個閨門,日子過得很是富餘,對待吳振也很好。

轉眼過了兩年,吳振總算攢下了幾兩銀子,便提出要回山東老家看看。

一家之主吳老漢親自送他出了門,並千叮嚀萬囑咐地說:“回家看看就儘快回來。”

吳振離家儘管才兩年的時間,卻像是過了幾十、幾百年一樣,他歸心似箭,一路上起早貪黑,忍飢受寒,他只有一個想法:趕快回家,好讓娘和媳婦早點吃頓飽飯。

可誰知等吳振趕到家卻連家門也沒找見,更別說見到娘和媳婦的面了。

民間故事:穿針引線

原來黃河決了口子,一場大水將周圍幾十裡內的村子衝了個淨光。吳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沒辦法,只好又回到了吳老漢的家裡,一想起娘和媳婦,吳振就禁不住的心酸流淚。

當吳老漢得知他家遭遇時,也是眼淚汪汪的。

吳老漢本來就喜歡吳振,心眼好,又勤快,幹活不惜力氣,心想:吳振無家無業的,不妨招他做養老女婿。

便託媒人去說。

吳振想:那麼大的洪水,娘和媳婦是逃不了性命的。經媒人一說,便答應了親事。

過了幾年的時間,吳振有了一兒一女,吳老漢老兩口相繼去世了,又過了些年,吳振妻子也去世了。

吳振眼瞅著兩個沒孃的孩子,心裡很是難受。

轉眼就要過年了,他為了讓孩子們高興,便強打著精神置辦了年貨。

年除夕這天,照當地的風俗在堂屋的中間,菜、魚,豬頭三牲的擺了滿滿一桌子的供品。

俗話說:“富人過年,窮人過關。”再說尹線也是因為家裡窮,帶著妻兒老小闖了關東,可尹線卻沒有吳振那麼幸運,雖然也找了個小屋安頓下了老孃、媳婦和孩子,可是忙活了一年,臨到春節,家裡卻連包頓餃子的面也沒有。

尹線娘說:“人家過年咱過窮,可再窮也得包頓餃子吃。這裡有我紡線,你媳婦織的點布,你拿到集上賣了,換回點菜、面什麼的。”

尹線答應著到了集上,把布賣了,把錢放在了身上的口袋裡,哪知衣服太破,口袋漏了。

尹線去買面,面稱好了,一摸錢才知,錢不知什麼時候給漏沒了。

尹線買不成東西,只好無精打采地往回走,一邊走還一邊想:唉,回去怎麼跟老孃和媳婦交代,又如何過這個年呢?

他唉聲嘆氣地走著,肚子餓得難受,碰巧有一家的街門開著,他想:自己就豁出這張臉,去跟這家主要點吃的吧。

尹線有了這個想法,隨著腳也就邁進了院裡,喊了幾聲,沒人答應,便又進了屋門口,只見堂屋的八仙桌上點著紅紅的蠟燭,擺了滿滿一桌子的供品,屋裡還是什麼人也沒有,他實在是餓極了,便禁不住端起一碗菜狼吞虎嚥地吃了。

正在這時,就聽院裡有腳步聲傳來,尹線知道有人來了,真後悔自己不該進來偷吃人家的菜。

腳步聲越來越近,馬上就到門口了,他慌忙鑽進了桌子底下。

眼看著進來了個四十歲左右的漢子。進門之後就好像沒看到他似的,走到炕前,上炕盤腿坐下。

這人正是吳振,過了一會兒,吳振的兒子來了,吳振說:“你給我拿酒、菜、兩個盅子和兩雙筷子來。”

他兒奇怪地問:“爹,我又不喝酒,你要兩個盅子和兩雙筷子做什麼?”

吳振說:“你儘管去拿吧。”

他兒子按照他的吩咐,拿了酒、菜來。

吳振又說:“叫你表叔出來吃飯吧。”

兒子四下裡看了看,屋裡並沒有人啊。

也只得按他爹說的喊了聲:“表叔出來吃飯吧。”

吳振和兒子的話,尹線在桌子底下聽得清清楚楚,吳振兒子叫了一遍,尹線沒好意思答應,叫了兩遍他還是沒答應,等叫到第三遍上,他只得答應了,並掀開桌圍子走了出來。

吳振笑嘻嘻地說道:“他表叔,天挺冷的,快上炕喝盅酒暖暖身子。”

兩人喝著酒,吳振才問起他家住哪裡,怎麼大年除夕不在家過年。

尹線嘆了口氣,就把自己怎麼和家裡人一起來到關東,怎麼賣布換了錢,又怎麼因為餓才做出了這種丟臉的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對吳振說了。

吳振聽完後,說:“以後你就儘管到我這兒來,只要有我吃的,就不能缺了你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兩人推杯換盞的喝了好大一陣子,酒足飯飽之後,吳振便套上馬車,米、面、魚、肉凡是過年的東西,都給裝了個全,然後對他兒子說:“你去給你表叔送去。”

這時尹線的娘和媳婦,正在屋門口眼巴巴地等著他呢,看到又是車又是馬的送來了這麼多的東西,都愣住了。

尹線娘擔心不是正路上來的,說什麼也不收,這時車上坐著的吳振的兒子便解釋說:“這是俺爹送給你們家過年的,天不早了,我還得趕著回去,快把東西搬下來吧。”

聽吳振的兒子這麼一說,尹線娘和媳婦的心裡才踏實了,自然是搬的搬,拿的拿。有了吳振給的這麼些個東西,尹線跟娘和媳婦過了個富富餘餘的好年。

過了年以後,尹線娘說:“咱們欠人家這麼大的一個人情,你得去拜個年。”

初五這天,尹線去了吳振家,這次兩人說起話來更近乎了。

吳振說道:“你我都是老鄉,你識字,又能寫會算的,我正想要做個買賣,你就把全家搬來,幫我做生意吧。”

尹線一聽,別提有多高興了,可嘴上還是說:“大哥,我家裡太窮,一沒吃的,二沒穿的,怎麼能……”

吳振一聽說:“快別說了,咱一家人別說那兩家話。”

沒過幾天,尹線全家就都搬過來了,吳振待他們跟一家人一樣,而尹線對吳振也是盡心盡力,內外相幫,所以買賣很是興旺。

只是吳振常常的悶悶不樂,整天孤孤單單的,尹線很想再給他找個老伴兒,可吳振卻不願意。

有一天,尹線對吳振說:“現在有樁好買賣咱得做,聽說今年關裡是個大災年,咱從這裡拉了糧食去賣,一定能多賺錢。”

吳振自然非常願意。

尹線用馬車裝好了糧食,便離開關東出發了,走到河北省的一個縣裡,看看天色已晚,就在一個村頭住下。

尹線想借個鍋做點晚飯吃,見近處有一家的門半開半掩的,便走過去站在門外喊了聲:“屋裡有人嗎?”

只聽裡邊有人答道:“誰呀,進來吧。”

尹線走了進去,只見清鍋冷灶的,一個老媽媽正在那裡摸黑紡線。

尹線問她家裡還有什麼人?

老媽媽長出口氣說:“從前是三口家,兒子闖關東走了,幾十年沒有音信,現在就俺和媳婦兩個人。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尹線忙問:“你老家是哪兒的,兒子叫什麼名字?”

老媽媽說:“俺的老家是曹州,兒子叫吳振。”

尹線聽了,一陣驚喜,問得更加詳細了,到最後,尹線便一切都清楚了,這婆媳倆正是吳振的娘和媳婦。

原來在黃河發大水的時候,吳振娘和媳婦正好在外地要飯,所以才逃脫了那場災難,後來無家可歸,流落到了這裡。

一會兒的工夫,媳婦砍柴回來了,尹線有心讓吳振一家團圓,便對她們孃兒兩個說:“你們日子過得如此艱難,還是跟我到關東去吧。”

娘兩個商量了一下就同意了。

於是婆媳兩個就跟著尹線到了關東,尹線安排她們住下並好吃好喝地伺候著。

過了些日子,尹線問老媽媽說:“俺東家待你們不錯吧?”

婆媳倆都說:“很好。”

尹線又去對吳振說:“我給你從關裡帶來了媳婦,就在咱這住著,我敢保你滿意。”

吳振覺得自己若再不答應,就辜負了尹線的情誼了,便應承下來。

尹線見吳振答應了,就又去對老媽媽和媳婦說,媳婦起初不願意,後經婆婆勸說,又覺著在這住了怎麼長時間,東家的確是個好人,也就答應了。

成親這天,鼓樂喧天。吳振見客人都走了,便提著壺茶,上了新房。

吳振一看新媳婦,覺著挺眼熟的,似曾相識,由於夫妻兩個分別已幾十年,都誰也不敢認了。

當各自都談起自己幾十年的遭遇時,兩個都明白了,於是夫妻二人抱頭大哭。吳振又找來老媽媽相見,娘和兒子自然又是一番情腸。

這真是“千里姻緣一線牽。”

吳振非常感激尹線,說道:“要不是兄弟你,俺一家人怎能團圓。”

尹線卻說:“要不是大哥心眼好,賙濟我,我怎麼會有今天,這就叫無針不引線嘛。”

從此,以後,“穿針還需引線人”這句俗語便傳開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