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個人意見】《北京女子圖鑑》:看完就能通關北京online嗎?

由 介面新聞 發表于 人文2022-09-29
簡介《傲骨之戰》劇照說回日本,日本女性也一樣在家庭、職場、社會面對著亞洲女性的壓力,但日劇精妙的地方就在於用藝術諷刺現實,所以有講職場性騷擾的《問題餐廳》、有講當代婚姻的《最高的離婚》、有講主婦故事的《晝顏》

蝸居蟻族什麼意思

【個人意見】《北京女子圖鑑》:看完就能通關北京online嗎?

坦誠地說,《北京女子圖鑑》沒能給包括我在內的一部分人帶來太多共鳴。相比曾猛烈地拷問當代女性日常的《東京女子圖鑑》,這部翻拍劇離當下有一些時空上的距離,而它在該狠戳三觀的軟肋時又飄到了一些別的地方,最後的面目只能是模糊的。

雖然在被問及這部劇是否值得看時,我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顆粒感強,真實銳度高),但是相比錦上添花地誇讚,去比較《北京女子圖鑑》(下稱“北京”)跟原版的差異(或者說不足)其實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因為只有找到問題,我們才能真正講出北漂們想要聽到的金句。

第一個需要被注意的地方,也是檢閱該劇最重要的地方,是時空的設定。

在原版《東京女子圖鑑》(下稱“東京”)裡,水川麻美在劇中經歷了近二十的年時光,從小城女青年成長為都市熟女。《北京》也沿用了這一設定,故事從2008年講起。這種設定其實是讓很多人共鳴感不強的終極原因:從這部劇的受眾來看,年齡層的頂端大概到輕熟女(大概在25-35之間),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輕熟女有多少是從2008年起就開始在北京打拼的呢?

北京的流動人口每到27、28這個婚育高峰就要減少一波(因為無法留下選擇回老家或者二線城市),北京online的伺服器是經常更新的,那些打不動怪的玩家會被列為bug而後被系統處理掉。

所以在輕熟女的年紀還能夠留在北京的,無非剩下幾種人:靠個人的、靠家裡的、從別的城市遷徙而來的。第一種人大概沒有時間刷劇,二三種無法引起共鳴。

【個人意見】《北京女子圖鑑》:看完就能通關北京online嗎?

至於剩下那部分更年輕的觀眾(比如學生和剛剛工作的白領),對於她們來說,上一個時代的北京就更加遙遠得不想觸控,畢竟眼前的生活已經庸碌得可怕,她們需要韓劇麻醉,美劇刺激。

奧運之後的十年,是北京飛速發展的十年,早些年中國保持著幾近10%GDP增長率狂奔,這兩年慢下來了一點點,但也還是接近7%。反觀日本,近十年的GDP是沒有太大變化的。資料上升的背後是幾乎翻天覆地的世界變化。

十年前北漂的日常可能是蟻族蝸居地下室聽一聽s。h。e,現在的大部分北漂完成了從地下到地上的升級(因為90後更講究居住條件),他們從五環外通勤的時候刷抖音。這些瑣碎的細節絕對不是手機從諾基亞變成iPhone X那麼簡單。《北京》的真實的確是真實,但那個真實離現在的觀眾不太近,也不太豐滿。

某種程度上來說,《北京》裡的北京,比較像外地人想象當中高度標籤化的北京,而不是這個春天飄著楊樹亂絮、冬天霧霾圍城、四季堵車不斷、房價漲幅驚人的北京。

【個人意見】《北京女子圖鑑》:看完就能通關北京online嗎?

《東京》可以把故事從二十年前講起的很大原因是日本中產已經是特質很穩固的一群人,傅高義在1963年寫的《日本新中產階級》裡總結的他們在生活習慣、家庭秩序、社會關係上的核心特徵,即便到今天也沒有本質上的遷移。

水川麻美飾演的綾雖然出身小城鎮,但是她不是底層,是實打實的中產。總而言之,綾是當代日本女性裡一個典型濃縮樣本。足夠典型,才能引起共鳴。相比之下,中國觀眾在這十年之內被時代的洪流分割成了若干個群體,戚薇這個角色本身也沒有特別傾向於某一族群的意思,因此共鳴感就減弱很多。

【個人意見】《北京女子圖鑑》:看完就能通關北京online嗎?

《北京》的第二個問題是女主角的三觀。

這也是《東京》裡面最吸引觀眾的部分:水川麻美飾演的綾是一個最大程度上愛自己的都市女性,現實、理智、自私而具有能量。現在早就不是評判三觀對錯的年代了,那些冷靜殘酷又富餘野心的女性們往往是觀眾們追捧的物件,所以綾因為足夠真實而獲得觀眾喜愛。同理可見《傲骨賢妻》、《傲骨之戰》。但是《北京》裡戚薇飾演的陳可依,三觀在野心家和綠茶之間搖擺,人設過於模糊。

造成這種模糊人設的,一是由於時空上的錯位,由於故事限定在了十年之前,那麼必須遵從往時的兩性關係的法則。2008年的時候,大眾對於女權(或者平權)的意識當然不如現在強,陳可依初來北京依靠男人晉升這條路雖然醜陋,但不完全背離現實。還是那個問題,這個不背離現實的故事離現在太遙遠,這就難免招致反感。

【個人意見】《北京女子圖鑑》:看完就能通關北京online嗎?

二是戚薇這個角色太想擰得正面了。其實走綠茶路線也不是不可以,《黑色皮革手冊》也是一部女主靠男人一路上位成為銀座第一媽媽桑的傳奇,後者大膽坦然地承認了利用男人這點,本質上塑造的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性。但《北京》裡的戚薇,一面確實是利用了自己的性別優勢,一面又在強調獨立女性的身份,這就容易兩頭不討好。

《東京》的筆觸是冷峻的,放到國內來會可能會刺痛主流,這就可能招致監管方面的壓力,但審查的規律不應該讓創作者先自我閹割,《人民的名義》就是最好的例子。

何況,真實地反映一箇中國女性成長史就一定是負能量嗎?戚薇兩年前那部《你好喬安》講的也是一個職場女性的故事,把它有點瑪麗蘇的套子摘掉,戚薇在那裡面才是當下中國大女主的一個本體。

【個人意見】《北京女子圖鑑》:看完就能通關北京online嗎?

《你好喬安》劇照

說了一圈《北京》,倒不是抨擊它,畢竟作為一部試圖展現當代都市女性生活的版權劇,有這個出發點已經令人欣慰了:沒有婆婆媽媽,沒有雞飛狗跳,是一部真正的女性成長史。這樣的劇集出現,象徵意義遠大於內容本身。

只是,有了《東京》在前,人們就難免產生比較,作為承載著巨大期待的《北京》,在真正講明白北漂和女性這兩件事上完成得都不太好。以它為節點,未來一定會出現更多女性現實主義題材,但若以典型來論,確實差了那麼一點。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女性故事,不管走的是什麼路徑,男性到頭來都是配角,驅動她成為凌駕於男人之上的東西,不應該是編劇的橋段,而是她本人強大的自我。

【個人意見】《北京女子圖鑑》:看完就能通關北京online嗎?

《傲骨之戰》劇照

說回日本,日本女性也一樣在家庭、職場、社會面對著亞洲女性的壓力,但日劇精妙的地方就在於用藝術諷刺現實,所以有講職場性騷擾的《問題餐廳》、有講當代婚姻的《最高的離婚》、有講主婦故事的《晝顏》。主流始終是存在的,這點所有人都避開不了,只是在劇集為我們造夢的那短暫時間裡,可不可以更冷靜地審視一下這個“正確”的主流,而不是複製呢?

畢竟,就算是在夢裡看別人通關,我們也希望她不是跪著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