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教育數字化如何保障網路安全、資料安全?專家、業界代表共謀對策

由 新京報 發表于 人文2022-09-26
簡介8月9日下午,圍繞“數字化教育雙刃劍顯現,共築智慧教育安全防火牆”這一主題,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原副院長、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尚俊傑和聯想GIC全球安全實驗室總監耿晶鑫共同探討了智慧教育領域的安全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思如湧泉代表什麼數字

新京報訊(記者楊菲菲)隨著“網際網路+教育”的深入發展,教學場景、教研模式、教材使用等方方面面都迎來數字化升級。教育部也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和智慧升級。在此背景下,教育數字化程序中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引起社會關注。

8月9日下午,圍繞“數字化教育雙刃劍顯現,共築智慧教育安全防火牆”這一主題,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原副院長、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尚俊傑和聯想GIC全球安全實驗室總監耿晶鑫共同探討了智慧教育領域的安全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教育數字化如何保障網路安全、資料安全?專家、業界代表共謀對策

北京大學教育學原副院長、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尚俊傑(中)和聯想GIC全球安全實驗室總監耿晶鑫(右)探討智慧教育領域的安全問題。圖/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在談及教育數字化程序中的安全問題,兩人均表示資料安全與教育內容安全是其中重要一部分。

在尚俊傑看來,目前數字化教育在校園中的應用場景大概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其中一個涉及人臉生物識別技術,包括刷臉吃飯、刷臉進校等均屬於此範疇;還有一個是“看不見”的,“也是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真正實現的,即個性化自適應學習。”尚俊傑表示,在教育數字化程序中,不夠智慧和不夠安全已成為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兩大痛點。

2020年4月,香港中文大學在使用影片會議軟體Zoom舉行通識課程考試時,遭到攻擊者入侵;同年4月,河南鄭州、陝西西安、重慶等多所高校的數千名學生髮現,自己的個人所得稅App上有陌生公司的就職記錄,學生資訊被企業冒用……耿晶鑫在現場分享了國內外教育行業發生的多起網路安全事故。他認為,對於智慧教育而言,“端到端的安全至關重要,包括不同的終端、雲端。”

尚俊傑表示,除資料洩露、物理損壞導致資料丟失等安全問題,還包括教育內容安全、個人隱私安全等方面的內容,“教育內容安全是由教育的特殊性決定的。比如教材不能有不合適的影象、有問題的表述等等,這些想借助智慧手段識別還是比較困難的。”

解決資料安全等一系列安全問題,耿晶鑫提出要打造全生命週期的產品安全防禦體系,並展示了聯想在智慧教育領域搭建的安全防禦體系,整個體系涉及基礎設施安全、物聯終端安全、場景應用安全、資料隱私安全、基礎保障等多個板塊內容。

“比如物聯終端安全,不管是攝像頭、麥克風、智慧大屏、黑板,還是PAD、電腦、手機,終端一定要安全,讓別人進不去你的系統、你的裝置。”耿晶鑫以終端裝置常見的人臉識別和指紋兩種解鎖方式做了現場展示,如果演算法能夠模擬生成“假人臉”、復刻指紋膜,那終端的安全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整個智慧教育系統。

針對這些生物識別認證的問題,聯想GIC全球安全實驗室推出了人臉識別演算法對抗樣本生成技術和特製的物理介質,依託對抗活體檢測演算法,讓面部識別更加精準;為了提升指紋解鎖的安全級別,聯想還研發了一套指紋安全檢測技術,透過自學防假演算法,最大限度排除不同材質的假指紋,提升產品抗攻擊能力。在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針對不同場景,比如教學、備課、師生互動等等,從不同的角度確保相關的資料不被篡改。

此外,教育數字化程序中,收集學生的考試成績、課堂表現等行為資料成為不少產品普遍的做法,這也引發了眾多家長對於如何保護個人隱私、避免個人資訊濫用的關注。

在尚俊傑看來,這與醫生必須獲取病人的部分個人資訊才能治病有相似的道理,教育數字化程序中,實現個性化自適應教學必須要獲取學生的相關資料,但在資料獲取過程中要端正目的、秉承一定的標準,“獲取資料的目的一定是為了學生能更好。”

編輯 繆晨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