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有六種行為,被老子看成餘食贅行,對人生有百害而無一益

由 脫殼記T 發表于 人文2022-09-25
簡介關注老鄭,塑造有趣靈魂鄭說老子29餘食贅行,百無一益道德經第24章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餘食贅行有通假字嗎

關注老鄭,塑造有趣靈魂

有六種行為,被老子看成餘食贅行,對人生有百害而無一益

鄭說老子29

餘食贅行,百無一益

道德經第24章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企者,踮起腳尖來走路。世界萬物,踮腳而行者,企鵝是也。企鵝之所以稱為企鵝,也是說它善於踮行。可是,看過動物世界的都知道,企鵝是行不遠的,也行不速,故此上天有好生之德,讓企鵝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極,那裡雖然冷,但卻天敵少,企鵝可以悠遊終歲。

有人質疑,澳洲的袋鼠不也是踮腳而行嗎?非也。袋鼠叫跳行,跳躍而行,類似於中國民間傳說裡的殭屍和牛頭馬面,那是跳躍,而非走路。

換作是人,踮起腳尖來走路,是無論如何也不靈的,偶爾把腳尖豎起來朝遠處望望還可以,但真往遠處去,估計會被累死。因此叫“企者不行”。

跨者,即走大步,把兩腳邁開的幅度增至最大,你們可以試試,這樣可不可以行走?實踐證明,行走是可以的,但萬萬走不遠,三步五步就會累得岔氣。此即為“跨者不行”。

有六種行為,被老子看成餘食贅行,對人生有百害而無一益

自見者,就是指那些固執己見的人。自見即為偏見,是戴了有色眼鏡看人,那被看得人也變成了有色,就失真了。佛家講我相,又講我執,皆是以一己之心念而障萬物之本性,從而生出貪痴嗔慢疑五毒,因此要去執念,去我相,去己見。這點上老子跟如來可以握握手。

自是者,是指那些自以為是、師心自用的人。這些人總是自己對,別人錯,即便是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承認,還以為是別人錯,自己對,這樣的人含混是非,障蔽性靈,把真理也給埋沒了。

世間這樣的人最多,我們周邊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我們遇之,吵也不是,爭也不好,只能臨陣脫逃,自尋清涼。這樣的人靈性被遮,心性難彰,所以才叫“不彰”。

自伐者,就是那些喜歡自我誇耀、居功自傲的人。這些人我們在之前的解說中,不止一次的談到。老子對於功勞的觀點是一致的:功成弗居,是以不居,所以不去。

人生在世,立德、立功、立言,無論是誰,都要從這三方面下功夫。立德、立言都還好說,偏偏這個立功,是個智慧的活。不是你立了功了便是有功,更不是你有了功了,便可以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反者道之動。功勞到了天大,那就是禍事了。古往今來的歷史,死得最慘烈,誅殺得最決絕的,往往是那些居大功的人。可見,功勞易立,去拼殺去盡忠職守就可以了,但要不受這“汗馬功勞”的荼毒,卻需要謙虛避讓之心,悠遊天地之性。如果毀在自己的功勞上,那可就是蠢了。

自矜者,指的是那些自我矜持的人。“矜”的本意是指矛的柄,矛在古代儀仗中,用於迎接貴賓。演變下來,矜成了驕傲、尊貴、自尊自大的代名詞。自矜者與自伐者在此篇異曲而同功,都是指那些自以為立了些許的功勞,便不可一世的人。這樣的人最終會埋葬在自己的功勞簿上,功勞最終也會變成恥辱。

有六種行為,被老子看成餘食贅行,對人生有百害而無一益

以上這六種人,對於修持大道來講,可以稱之為“餘食贅行”。

餘食,是多餘的飯菜,已經吃得很飽了,縱然是龍肝鳳髓,多吃一口也吃不下,甚至是看一眼都覺得噁心;

贅形,是人身上多餘之物,比如說瘤子、六指、瘊子、痦子等,輕的影響外貌,重的妨害生命,讓人一見便欲去之而後快。

老子用“餘食贅行”來比喻上面那六種行為,認為它們都是令人厭惡和妨害大道的。所以最後才說,有道者不處——有道的人是不會像他們那樣去做的。

都說老子玄遠,實則他是個非常可愛非常貼心的長者,他諄諄教誨,苦口婆心,就是勸誡人生不要跑偏,不要花費有限的人生,做那些無益於身心之事。

在這一點上,儒釋道殊途同歸。

佛陀在《金剛經》中說,諸相非相,勸誡人要脫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孔老夫子在《論語》中也勸誡世人要戒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三教都是勸人不要自見、自是、自伐和自矜。否則,問題很嚴重,後果很麻煩。

餘食令人吐,贅疣令人煩。餘食贅行一旦附身,則如墮入淵中,身心俱累,逃脫則難。

有六種行為,被老子看成餘食贅行,對人生有百害而無一益

有六種行為,被老子看成餘食贅行,對人生有百害而無一益

有 趣 的 靈 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