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這位皇帝先後上位三次,又主動退位三次,死後備受世人稱讚

由 太白曰 發表于 人文2022-09-19
簡介這位皇帝先後上位三次,又主動退位三次,死後備受世人稱讚文|明炫翊唐朝有許多有名的皇帝,像是李世民、武則天或者是後來的唐玄宗,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當然了,今天要說的這個最捨得的皇帝,知道的人肯定也不少,他就是唐睿宗-李旦

遺老孤臣什麼意思

這位皇帝先後上位三次,又主動退位三次,死後備受世人稱讚

文|明炫翊

這位皇帝先後上位三次,又主動退位三次,死後備受世人稱讚

唐朝有許多有名的皇帝,像是李世民、武則天或者是後來的唐玄宗,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當然了,今天要說的這個

最捨得

的皇帝,知道的人肯定也不少,他就是唐睿宗-李旦。

這位皇帝先後上位三次,又主動退位三次,死後備受世人稱讚

李旦

李旦的父親是李治,母親是武則天,在這種局勢變化不定的時期,他先後上位三次,而比較特別的是,三次上位的背後,他又主動的退位了三次,第一次上位和最後一次上位,之間有著27年之久,堪稱是備受世人稱讚的一代傳奇皇帝。

第一次上位和主動退位

李治時期,武則天就已經開始接觸朝政,在李治駕崩之後,武則天繼續臨朝,立兒子李旦為皇帝,這是李旦的第一次上位。雖然李旦成為了接替者,但母親將朝政的所有事務都握在手中,不過好在武則天此時的根基不穩,所以李旦還能悠哉的當著皇帝。

這位皇帝先後上位三次,又主動退位三次,死後備受世人稱讚

武則天

689年,武則天不顧朝中大臣反對,改元載初,使用周曆,並動用了鐵血手段,打壓反對者,一干王侯大臣都紛紛的遭受滅門之災。這樣的局勢下,武則天的稱帝,已經是阻擋不住了。李旦也看得很清楚,知道自己鬥不過母親,與其等著武則天翻臉不認自己,還不如提前扔掉皇位,至少能夠保住性命,於是他主動的讓出皇位,請求武則天稱帝。次年,武則天正式稱帝,並改國號周,李旦被貶,身份成為了皇嗣。

第二次上位和主動退位

698年,武則天聖曆元年,在狄仁傑以及王方慶等李唐大臣的勸說下,武則天準備將政權歸還給李家。

時不久,廬陵王李顯被接回了長安。

這位皇帝先後上位三次,又主動退位三次,死後備受世人稱讚

李顯(劇照,來自網際網路)

此時李氏政權的接替者,有兩個人,一個是廬陵王李顯,另一個就是李旦。按理說,雖然武承嗣之前是實際上的黃太子,但李旦在眾多李唐忠臣、王侯、嫡系的力保之下,一直身居皇嗣之位,是皇帝的合適人選,如果爭起來,只要李唐的勢力還在,上位也是遲早的事。

不過這一場儲君之爭還沒有開始的時候,結果就出現了,李旦竟然數次稱病不朝,請求讓武則天將儲君之位交給李顯。是年9月,武則天立李顯為皇太子。

這一次上位是李唐政權必然的結果,天下人都知道武氏不過是有武則天篡位才起來的,不是正統,不是嫡系,李唐的氣數正盛,各地的遺老孤臣,都是李唐的擁護者。

這位皇帝先後上位三次,又主動退位三次,死後備受世人稱讚

李旦(劇照,來自網際網路)

而主動退位,在此分析來看,應該是兩層意思,首先減少李唐勢力的內鬥,專心的打敗武氏,確保李唐的順利迴歸,值此情況下,李旦退位是取大義。其次,應該就是為了自保,以退為進,槍打出頭鳥,李顯站出來當李唐的代言人,那武氏如果要真的用過激手段,倒黴的也是他李顯,而自己隱於後方,還是能成的,就算不成,未來還不至於下場悽慘。

第三次上位和主動退位

705年,武則天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聯合李唐擁護者、左右羽林衛發動了神龍政變,誅殺了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等人,並逼宮武則天,將皇位禪位於李顯,是為唐中宗。

這位皇帝先後上位三次,又主動退位三次,死後備受世人稱讚

太平公主

李顯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能力真的不算出色,甚至是昏弱無能。唐中宗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后和他的女兒安樂公主兩個人聯合毒殺了唐中宗(毒殺是一說,史書載,是唐中宗暴斃),韋后像效仿武則天把控朝政,而此時存在兩個變數,就是當過皇帝、皇太子的李旦和頗有聲望的太平公主,為了能夠順利的當上武則天一樣的皇帝,韋后打算將兩個人置之死地。

這位皇帝先後上位三次,又主動退位三次,死後備受世人稱讚

韋皇后(劇照,來自網際網路)

但早先有過武則天的例子,李氏族人怎可能讓悲劇重演?其中李旦的三子李隆基聯合了京城中的各路豪傑,並和太平公主密謀計策,當韋黨的兵部侍郎-崔日用將韋后的陰謀告知與李隆基後,唐中宗景龍四年(710年)6月20日,禁軍數萬人在李隆基等領導下,以“誅諸韋以復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為宗旨,發動了“唐隆政變”,攻破皇宮誅殺了韋后及其黨羽,並於之後,讓李重茂讓位於李旦,李旦迎來了他的第三次上位。

這位皇帝先後上位三次,又主動退位三次,死後備受世人稱讚

李隆基

李旦的第三次退位,是考慮到李唐江山和李隆基、太平公主之才。在誅殺韋后之中,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都是功臣,甚至功高蓋主,李旦明顯就是屬於大醬油的,兩個人明著鬥他連辦法都沒有。在加上在治國之策上,李旦接連不順,如此內耗下去,局勢混亂下去,如何是好?

於是,李旦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三次主動退位,將皇位交付與李隆基,是為唐玄宗,而自己去當太上皇了。

不爭不搶,顧全大局,李唐能夠在武則天之後到李隆基期間受到如此打擊,卻又能夠被李隆基開創出開元盛世,李旦的功勞,可謂舉足輕重,足以稱作是奠基者,而這三次上位和退位,不可謂不是大智慧。

這位皇帝先後上位三次,又主動退位三次,死後備受世人稱讚

李旦(劇照,來自網際網路)

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6月,李旦在百福殿病逝,終年五十五歲,是年十月,被葬於橋陵(在今渭南豐山),廟號“睿宗”,追諡“大聖貞皇帝”,天寶13年(754年),又增諡為“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在後世,雖有一些人提起唐睿宗,或只是一言掠過,但也有感其驚豔不凡,是為世人稱讚。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