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關於《吐槽大戶》和易立競

由 何五侃娛樂 發表于 人文2022-09-14
簡介《吐槽大會》實質是一種單口喜劇,沒有敘事架構、沒有前期鋪墊,全靠表演者的現場掌控力和與現場觀眾的互動

剛毅果斷是貶義詞嗎

《吐槽大會》實質是一種單口喜劇,沒有敘事架構、沒有前期鋪墊,全靠表演者的現場掌控力和與現場觀眾的互動。這是一種“極簡”的藝術形式。

它最初誕生於19世紀的美國市井,是草根階級和移民工作的娛樂方式。

雖然主題惡俗,常常充斥著對女性的譏諷、對權威的蔑視、對現狀的不滿,卻是底層百姓對外發洩、向外表達的唯一路徑。它也因此被稱為“冒犯的藝術”。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單口喜劇在美國社會流行開來,逐漸從小眾走向主流。多種表演風格興起,包括冒犯觀眾和其他表演者的“侮辱性喜劇”、對時下大事小事進行點評的“針砭型喜劇”以及自我鞭打、自我諷刺的“自貶型喜劇”。

它們也不再是單純的發洩、逗笑,而是融入自己的思考,用語言的力量改變他人對社會的認知

——就如享譽盛名的《週六夜現場》《崔娃秀》《艾倫秀》等。

關於《吐槽大戶》和易立競

大約在2012年前後,單口喜劇開始在國內嶄露頭角。東方衛視打造的《今晚80後脫口秀》就曾在年輕人中掀起一陣波瀾。王自健、李誕、王建國等人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解讀最受年輕人關注的社會問題和事件。

這既是年輕人態度的體現,也可以算是單口喜劇在國內的首次漢化。

受制於輿論環境和傳統文化觀念,中國的單口喜劇不可能完全照搬歐美的模式和題材,必須開闢出新的路徑,才能生根發芽。

關於《吐槽大戶》和易立競

而後2017年,笑果文化先後推出《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這兩檔綜藝的成功,讓單口喜劇進入廣大觀眾的視野之中。

《吐槽大會》最初以犀利、敢說著稱,所邀請的主咖幾乎都是爭議人物,它甚至還因為爆料尺度過大受到警

告。但隨著資本注入、流量明星崛起、輿論環境不斷收緊,《吐槽大會》愈發成為“翻紅大會”“洗白大會”“沒下限大會”——

張大大、黃奕、汪東城等想迎來事業第二春的明星,紛紛自爆,以“自殺式脫口秀”的方式試圖喚起觀眾的好感;

曾經在第二季對宋丹丹、郭敬明、於正大放厥詞的宋方金,到了第五季竟然只敢不痛不癢地吐槽馬思純胡亂引用張愛玲的名句;

打著知識分子旗號的許知遠,被呼蘭吐槽說他這也不讓說,那也不讓說,只能誇他有文化;

還有不少段子把低俗當有趣,把人生攻擊當作冒犯,比如楊笠一上來就稱張大大big pig,又比如大張偉說張大大是楊冪的舔狗,還比如黃奕直言張大大真賤。

關於《吐槽大戶》和易立競

為資本服務、為流量服務、為娛樂服務,使得《吐槽大會》不斷突破下限,這不僅是李誕個人的悲哀,也是國內單口喜劇的遺憾。

單口喜劇的精髓在於“冒犯”。可“冒犯”既不是無關痛癢的明貶暗褒,也不是上升到人生攻擊的粗鄙用語,更不是自以為優越道德觀的碾壓。

我認為,所謂的“冒犯”是基於一定事實的適當延伸,是自我價值觀的一定體現。

從這個角度來看,易立競做得很棒。

易立競在《吐槽大會第五季》的片段,我反覆看了不下10次,特別是那段火出圈的“爆料式脫口秀”,我幾乎每次都跪著看完的,respect到不行。她敢說敢問,句句在理,讓人無法辯駁,只得隱忍吞下這黃連。

她問汪東城你的組合到底有幾個人?組合沒一起來是因為不合嗎?如果掉水裡你知道誰推你的嗎?最後補上一句你不知道誰推得你但是你知道會有人救你。她又問大張偉你的到底組合有幾個人?掉進水裡你還能認出他們嗎?他們重組了沒帶上你你知道嗎?

關於《吐槽大戶》和易立競

類似的發問,產生不同的效果,卻引發同樣的爆點。明明只是提問,可她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邏輯如此嚴密,總是一環扣著一環,讓人無力招架。她也沒有使用髒話,可攻擊力卻比髒話強上百倍。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啊!

易立競只有“審問式吐槽”一個標籤嗎?不,

我認為她還應該是個溫和的女權推動者

。當然這裡所指的女權並非貶義,從某些程度上來說,她有點像金斯伯格大法官那樣緩慢而執著地推動女性平等。

她並沒有像楊笠那般用詞激烈,將男性詬病為“沒有底線的垃圾”。相反,她是站在女性視角,表達女性的觀點。前者激化性別矛盾,而後者則引人深思。

易立競在吐槽李若彤的時候說:

李若彤在一個節目當中,竟然還穿上她17歲時的校服,身材保持的真好。作為一箇中年女性,我很疑惑,為什麼中年女性要追求少女感,那你讓少女追求什麼呢?中間富商嗎?

是呀,當今社會充斥著一種病態的審美,不論男女,都將女性之美狹義的定性為“白、幼、瘦”的少女感。輿論對於擁有一定閱歷的明星,無論是30+的楊冪、AB,還是40+的宋慧喬、林心如,甚至是50+的楊鈺瑩、伊能靜,最大的褒獎都是——她很有少女感。

經濟文化的發展本應讓這個社會本該變得更加開放,更能夠包容多元審美和多元文化,但實際呢?

更何況,顏值和“中年富商”也不該是一個女性在漫漫人生道路中的唯二追求。

《吐槽大會》第七期,易立競的吐槽並沒有之前那麼炸。這其間自然有觀眾審美疲勞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因為她選取的角度未能引起共鳴。在吐槽男籃的時候,她說:“為什麼啦啦隊只能是女的呢?難道就不能整點男啦啦隊隊員助興嗎?像楊鳴,周琦,郭艾倫這樣的就很合適,長得好看,綜藝感也好,也不太會打球。”

字裡行間,透露出在籃球領域性別不平等的憂慮。

在國際賽事中,女籃戰績明顯優於男籃,可女籃在資源傾斜、關注度上卻顯著略於男籃;中場休息時段,無論是男子籃球聯賽,還是女子籃球聯賽,湧上舞臺中央的總是一群洋溢著青春活力的籃球寶貝。

男性制定的規則已經內外成全社會的通用法則了嗎?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真的無法改變嗎?

關於《吐槽大戶》和易立競

易立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美女,可在人群中,始終會注意到她的存在。她身上有一種氣質,一種混雜著書卷氣、洞察力、剛毅果斷的沉穩淡然。

“不盲從、不迎合、不迴避、不輕薄”是她的採訪理念,而這正是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的我所向往的。

願我未來的每一天,都能像她那樣“不服管教”,勇敢而坦然地做自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