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婁底文苑(69)信任的美好

由 湖南大小事兒 發表于 人文2022-09-09
簡介這次他能主動來還欠款,我很欣慰自己沒有看錯人,我的等待、信任沒有白費,也希望他能行穩致遠,家庭、事業越來越好

疾病口舌是什麼意思

作者:曾敏

去年底的某天,快過年了,一位老鄉跑來找我,還了一些錢給我。我既驚訝,又欣慰。

十年前,我借了一筆錢給他。他還了一部分,後來他遇到了困難,再沒有還。他曾提出以物抵債,但我考慮他有兩個孩子要養,要靠這些貨物來維持生計,便謝絕了。後來,我又有機會扣下他一筆貨款來抵欠款,仍然沒有這麼做,因為我能夠感覺到他勉力支撐一家生計的責任感和焦慮。再後來,他遇到了困難,我仍然出面幫他,即使幫不了他也給他出出主意,提些忠告,鼓勵一下他。妻子有點責怪我,我沒有過多解釋,但我心底有一個聲音,時間一定會給出答案,他經濟好轉了,一定會還的!

這次他能主動來還欠款,我很欣慰自己沒有看錯人,我的等待、信任沒有白費,也希望他能行穩致遠,家庭、事業越來越好。

人皆有良知良能。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如果不是遇到困難,或實在是那種品質敗壞的人,沒有誰不願意遵守承諾,堂堂正正、昂首挺胸做人。如果我們對其更多一分信任,更多一分靜靜的等待,也許就會激發其良善。

去年底,新化法院公眾號釋出了一則訊息:新化縣的某年輕男子,借了別人錢多年,一直躲著不還,債權人討債到了他父母家。在法院調解下,其父母用辛辛苦苦喂大的幾條豬抵債。債權人也很大氣,主動提價1元,並留下1000元給老人家購買年貨。這個父母和債權人值得點贊,而那個躲債的兒子則值得批評。新化法院的做法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既捍衛了法律的權威,又不失溫暖,也值得讚揚。

經常見到報紙上公佈一些“老賴”的名字,也見到一些人為了債務對簿公堂,耗費了很多時間精力,且搞得面紅耳赤、雞飛狗跳,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歸根結底,這些欠債之人是不明道理的愚痴之人。

有一些複雜的債務,表面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甚至“爭死一個,氣死一個”,但實際情況如何,不僅自己的良知知道,天地也知道。

上次理髮時,我聽老闆說了一個故事:有一位企業家欠了別人不少錢,經歷2008年汶川地震倖存後,立即將所有的錢還了。他說:“別人討債心煩,我欠債也提心吊膽,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苦為了身外之物將自己搞成一個“老賴”呢?”這是一位開悟之人,是天地讓他開悟的。

傳統文化認為:違背道德法律,一定會受到懲處。警察不來找,法院不來找,紀委不來找,自然規律會來找。天地有平衡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那些有意欠債不還的人,一定會在某一個時刻,付出比所欠金錢更多的代價,以償妄取之值。

道家經典《太上感應篇》說得很淺顯明白:“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意思是:“又有利用不正當手段強取他人金銀財寶的人,他本人發生災禍抵消後還有不足部分,便由他的妻子家人擔當,甚至以死喪之災消禍,如僥倖不死,便有水災、火災、盜搶、賊偷、遺失貴重器物、疾病、官司、口角等報應,用來抵當他橫取他人錢財的價值。”

父母替孩子還債,孩子替父母還債,丈夫替妻子還債,妻子替丈夫還債的故事,網上還有不少。有的是出自天性的善良,有的則是明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一樸素道理後的踐行。

《中庸》說:“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意思是:“由真誠而自然明白道理,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後做到真誠,這叫作人為的教育。真誠也就會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後也就會做到真誠。”像文中記述的年底還錢的老鄉、賣豬還債的老人、地震後還錢的老闆,就是“明”而“誠”的人。他們即使文化不高,因為能夠做到誠實守信,也可說是文化很高了。而誠實守信的人,也必定獲得美好的回報。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企無信不久,城無信不寧,國無信不安。你信任,我守信,這是一種非常美好的境界。願所有單位、個人共同呵護這一種美好!

[責編:李梅花]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