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李清照的詞,反映出動亂的社會悲劇,更富有現實主義的藝術魅力

由 森聊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2-09-06
簡介特別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暗示著這使人難堪的時間,將無休止地延長下去

死亦為鬼雄表現了什麼

南宋初年,中國北部狼煙四起,金兵鐵騎踐踏中原大地,戰亂所到之處屍骨蔽野,滿目涼,“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人民是多麼盼望朝廷軍隊揮師北上,驅逐強虜,還我家園啊!有一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詩中借楚霸王垓下被圍,寧肯一死以謝江東父老,也不肯一人渡江苟且活命的故事,痛斥高宗偏安江南,不願抗敵的卑劣行徑,表達了生要做一代豪傑,死要為國為民盡忠的豪情壯志。短短20個字,如石破天驚,擲地有聲,這傳世之作竟是出自一位纖弱女子之手,她就是宋代以婉約、豪放著稱的詞壇女傑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李清照的詞,反映出動亂的社會悲劇,更富有現實主義的藝術魅力

婉約豪放,詞別一家宋代,在我國文學史上是詞的全盛時代,宋詞流傳至今有2萬多首,詞家有1200人之多。但因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禮教的束縛,詞壇女性可謂寥若晨星,其中自成一體,堪成大家的唯李清照一人。她的詞語言優美生動,進一步開掘曲折深細的婉約派詩境,工力非凡,尤其是金兵南侵之後,國破家亡,戰亂離愁,使她的詞句由少女般的明快風格轉為痛哀入骨的深沉,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思想,被後人尊稱為媲約詞主,引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李清照的詞,反映出動亂的社會悲劇,更富有現實主義的藝術魅力

元豐7年(公元1084年),李清照生於歷城(山東濟南)一個書香之家。8歲後隨父遷至東京(今河南開封)。父親李格非是一代名士,工於章,曾官至禮部員外郎,母親也善詩能文。李清照在家庭書墨之風的薰陶下,勤奮學習,吟詩填詞,研朱揮毫、撫琴作畫無所不精,在少年時就名揚京城,被塔為東京才女。

李清照的詞,反映出動亂的社會悲劇,更富有現實主義的藝術魅力

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明誠酷愛金石學,還喜歡收藏書籍、書法、名畫,後來他成為有名的金石學家。婚後,夫妻情投意合,感情很好。兩人除愛好詩詞,時時唱和之外,就是研究金石書畫,收藏的文物極為豐富。《金石錄》一書,是他們夫妻倆的共同創作。該書考證精鑿,有些地方還糾正了史書的謬誤,是一部很有價值的著作。

李清照的詞,反映出動亂的社會悲劇,更富有現實主義的藝術魅力

靖康2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李清照夫婦逃難到江南。在戰亂之中,趙明誠接受任命出任州(今浙江湖州市)太守,在赴任途中中暑病死於建康(今南京)。從此李清照失去了物質上的依靠和梢神上的依託,開始了顛沛流離、孤苦伶仃的玍活。她輾轉流浪到臨安〔今杭州)、越州今紹興)、台州和婺州〔今浙江金華)一帶,晚年的景況更加困頓、淒涼。可貴的是,遭遇悲慘、命運坎坷,使得她的作品深蘊家國興衰之痛,反映出動亂的社會悲劇,更富有現實主義的藝術魅力。

李清照的詞,反映出動亂的社會悲劇,更富有現實主義的藝術魅力

例如她晚年的名篇《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是一首十分奇妙、不同凡響的傑作。

李清照的詞,反映出動亂的社會悲劇,更富有現實主義的藝術魅力

“尋尋覓覓”四字,劈空而來,反映了作者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心中如有所失,要想抓住一點什麼,結果什麼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然是空虛,這才如夢初醒,感到“冷冷清清”。再加上兩個疊字“悽悽”,是外面環培和內部心靈相連線的關鍵,承上啟下。“悽悽”作為“冷冷清清”之環境描寫過渡到“慘慘慼戚”之心靈描寫的媒介,就十分恰當由此可見,這三句14字,層次分明,文情並茂。

李清照的詞,反映出動亂的社會悲劇,更富有現實主義的藝術魅力

三杯”兩句寫環境之冷,“雁過也”三句寫心境之寒。因為這南飛的大雁,使她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天上的大雁使她感到傷心,地上憔悴的黃花更加深了她的悲哀。而這怎能忍受呢?下片著重寫她感到時間難熬。特別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暗示著這使人難堪的時間,將無休止地延長下去。所以作者最後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裡所寫的愁,不只是生離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而是死別之愁,永恆之愁,個人遭遇與國家危亡交織在一起之愁,所以使人讀後,感受更為深切。

李清照的詞,反映出動亂的社會悲劇,更富有現實主義的藝術魅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