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孟繁華:對文學的期待,不能像收莊稼似的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人文2022-09-01
簡介我實事求是地說,現在公開說哪個作家哪個作品有點問題的話,那個作家不是說痛苦,可能會是一種憤懣,一種極端的不快,這個文學環境太不正常了

天高地厚還有什麼

作為中國當代文壇具有廣泛影響的著名評論家,孟繁華20世紀80年代步入文壇,即引起關注。自90年代以來,他的《文學革命終結之後——新世紀文學論稿》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眾神狂歡》《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第三卷)等主要著作至今仍然深刻地影響著當代文壇。

孟繁華:對文學的期待,不能像收莊稼似的

一直以來,孟繁華以樸素的評論之筆,開掘當代寫作的更多可能,他的不少文章令眾多文學愛好者津津樂道。

前不久,在《草原》舉辦的生態文學論壇上,孟繁華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聊了聊關於文學以及文學批評的那些事兒,並回憶了過往求學、讀書的人生經歷。

孟繁華:對文學的期待,不能像收莊稼似的

孟繁華:對文學的期待,不能像收莊稼似的

孟繁華:對文學的期待,不能像收莊稼似的

不再寫詩,認認真真讀書寫文章

北青報:您1951年出生在吉林,在那個年代,最初是如何開始從事文學批評的?

孟繁華:我的祖籍在山東。爺爺那一代人闖關東走到了吉林敦化市。爺爺一生坎坷,一輩子揹著歷史反革命的罪名,非常卑微、非常恥辱地活著。他去世後第二年才被平反。我是林業工人子弟,父親是一個普通的林業工人。1968年我初中畢業就下鄉插隊了。

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我報了三個中文系,結果被錄取到了東北師大歷史系。後來轉系轉到中文系。過去我很想搞創作,寫詩。系主任卻告訴我,中文系不是培養詩人和作家的,是培養學者的。聽了老師的教誨,我就不再寫詩,認認真真讀書寫文章。學術研究,走進去之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始發表了文章,周圍同學都很羨慕、驚奇。那個時候不知道天高地厚,寫了很多,心裡飄飄忽忽。但確實逐漸對文學評論產生了興趣。

北青報:從歷史系轉到中文系,還是有不小跨度的。

孟繁華:我被錄取到東北師大歷史系,亞述學的創立者林志純先生就是這個系的教授,他在學界人人皆知。他給我們上課的時候已經67歲了,上課沒有教案,也沒教材,舉著個粉筆就開講。但林先生是福建人,他的普通話我一句聽不懂,聽亞述學就跟聽天書似的。我中學學了幾天俄語,到歷史系是學英語,那時一個英文字母我都不認識,老師就在課間休息時教我認字母。對我來說,專業課困難、外語也困難,那段時間完全是創傷記憶,打擊非常大。

於是我去找教務處,那個時候學校特別負責任,教務處處長勸我說歷史系是教育部的重點科系,想考上都不容易,你怎麼還要轉呢?我說我聽不懂,他說聽不懂就對了,來大學就是學習的。我又堅持了一個月,還是聽不懂,我又去找他,“老師,你要不給我轉系,我準備退學了”。他很驚訝,“都到這種程度了,坐下我們聊一聊”。他問我熱愛中文為什麼報了歷史系?我說我報的北大中文系、吉大中文系、東北師大中文系,可能是我的考分較高,就分到了歷史系。可是學校沒有轉系的先例,我垂頭喪氣地走了。我感到非常絕望,就拿著曾經發表的詩歌和文章找到中文系主任馮先生,他也認為歷史系比中文系還有影響,我說,“老師不是這麼回事兒,主要我聽不懂,不能轉那我就退學了”。我當時真是這麼想的,說得很決絕。一個星期以後,學校通知我轉到了中文系。

轉到中文系,又改成學日語,我還是一個字也不會。老師又在課間教我平假名、片假名。不過到中文系就踏實了,中文系的課程對我來說不是難題。等到期末考試,我們年級二百多人,日語我考了第一,滿分。任課教師非常驚訝,經常講我這個例子。東北師大有一大批老教授,學術氛圍非常好,圖書館藏書也很豐富,我覺得從那以後我的人生髮生了變化。

北青報:您剛才說到1968年下鄉,那十年的插隊經歷對您來說有哪些深刻記憶?

孟繁華:回過頭來看插隊經歷,和當時的感受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歷史一旦進入敘事,就有很多虛構成分。現在回想起來,剛剛下鄉的時候我們興高采烈,覺得自由了。那時候的農業生產就是前現代的鋤頭、鐮刀、牛車、馬車,剛到鄉下我們認真向農民學習生產勞動,非常辛苦但很虔誠,大家幾乎都是全勤。

過了一年之後心態就發生變化了,覺得前途非常渺茫,大家幾乎同時在一個早上消沉了,平時交流說話明顯少了。特別是兩年以後開始陸續招工、參軍,每次我都因為政審不合格被刷下來。每個同學離開,其他同學都非常難過。離開的同學雖然很高興,但心情也複雜。

幾年之後,我們集體去了林場。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林場的生產勞動更艱苦,長白山冬天的極端溫度能到零下三四十攝氏度。但是心裡總升起一些希望性的東西,比如身份變成了林場工人。其間我曾被推薦工農兵大學生,但因為家庭出身去不了。那一段對我來說是人生比較艱難的時刻。

寫一本書三個月,一篇文章寫三年

北青報:您後來進入北大學習,也是重要的人生轉折點吧,有哪些難忘的人和事?

孟繁華:1982年我畢業時,系裡曾動員我留校,但我內心潛在的理想還是去北京。我後來檢討,雖然1982到1984年我也發了很多文章,接觸到很多景仰已久的比如謝冕、洪子誠等學術前輩,以及李陀、鄭萬隆、陳建功、賈平凹、路遙、張抗抗等知名作家,但那時我還是在專業的外圍寫文章,不能進入文學討論的核心話題。嚴格意義上說,80年代在整個文學場,我是個圍觀者,還不能稱為一個地道的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者。1989年我到北大中文系做了兩年高階訪問學者後,考取了謝冕先生的博士研究生。這三年對我人生的改變非常明顯,我理解了學術和批評是什麼,也逐漸融入到核心話語的討論中來。

當時謝先生以“北大批評家週末”的方式來組織他的教學,除了博士生,訪問學者、外校教師等來參加的人非常多,大家就專業的報告展開討論。這個學術沙龍從1989年開始一直堅持了十年,我畢業後到社科院工作還經常去參加活動。

北大和謝先生這種完全開放性的教學方式,讓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觀念交融碰撞,同學之間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所有參加“批評家週末”的人心無旁騖,一心向學。它培育了學者應有的精神和氣象,這些經歷對我影響很大。

北青報:您成名在90年代,包括獲得魯獎等一系列重要獎項,是有怎樣的機緣呢?

孟繁華:1995年我從北大畢業後去了社科院文學理論研究室,後來又調到當代室。可以說我的主要研究成果都是在社科院時完成的。當時所裡面有一批非常好的理論家,蔡儀先生是第一任室主任,還有王春元、錢中文、杜書瀛、何西來、毛崇傑等先生,他們的學術成果、治學態度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當時還有像汪暉、陳曉明、蔣寅、李潔非、靳大成等很多很好的學術朋友,大家見面基本都是在談讀書。所裡經常有來自世界或全國各地優秀學者講學,這種學術環境是別的地方所不能夠擁有的。在國家核心的研究機構工作,那種精神狀態、自我期許是不一樣的。

我在學術上主要做兩方面的工作,一個是文學史,一個是當下文學批評。當下批評也包括當下文化,比如《眾神的狂歡》那本書大眾影響比較大,國內有三個版本,今日中國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被翻譯了英文、法文、日文、韓國文、越南文等。其實這本書我三個月就寫完了。我更花工夫的還是文學史,包括學術史。比如當時我參與做的一個國家重大專案《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我寫的第三篇,在社科院圖書館、教育部檔案室查資料,花了三年多時間。

北青報:現在不少學者、作家都在研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比如有“文學黃金十年”的提法,您是如何回望的?

孟繁華:對於上世紀80年代的回顧和檢討,我現在覺得學者和作家們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我更懷念的是80年代的文學環境和氣氛,以及為一個觀念或問題爭論得面紅耳赤的誠懇和坦率,而不是說那個時代是無可挑剔的,這種想象是不切實際的。80年代最迷人的不是說文學的讀者多,文學多麼重要,而是說80年代有一個自由、開放的文學環境,大家對文學懷有一種信念。

上世紀90年代、具體地說是1993年,上海學者發起非常重要的人文精神大討論,對於釐清那個時代的價值觀、主要問題和矛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文學創作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出現了以賈平凹、陳忠實、高建群等“陝軍東征”為表徵的文學。

上世紀80年代的理想主義或樂觀情緒,後來逐漸開始沉澱,對研究的學術性的強調開始逐步成為一種自覺意識,這點非常重要。但是這個時候也有一些非常熱的文化熱點出現,比如陳寅恪、吳宓、王小波、顧準等人物被津津樂道,出了很多書籍。這些“熱”的背後隱含著知識分子意識形態的另一種訴求。這就是,他們才是知識分子應該選擇的道路。這當然也是一種幻覺,任何時代知識分子道路的選擇都是自由的。

真正的文學批評,需要與“高階”對話

北青報:具體到文學批評,您有哪些比較深刻的體會,您覺得它的意義在哪?

孟繁華:關於批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批評比較誠懇,作家的承受力也比較正常。那時候有的作家面對很嚴厲的批評,會很苦惱、很痛苦,但不會因為文學批評而產生個人之間的恩怨。

後來,我覺得文學批評有兩個現象是不正常的,一是文學批評變成文學表揚,大家都是在表揚;還有一種是惡意的攻擊,甚至是人身攻擊,我們都經歷過。這兩種現象對我們批評的傷害非常大,特別對年輕人的影響非常強。

現在非常學術化地去批評一個作品或一個作家的,幾乎沒有。我實事求是地說,現在公開說哪個作家哪個作品有點問題的話,那個作家不是說痛苦,可能會是一種憤懣,一種極端的不快,這個文學環境太不正常了。要是沒有善意的批評或者實事求是的批評,那文學批評的存在還有價值嗎?

北青報:批評家與作家似乎有著天然共生的關係,您評判作品時遇到人情稿怎麼辦?

孟繁華:你這個問題很尖銳。我個人就在這樣一種文學批評的環境裡面,不可能不受到這種影響。確實有一些過去的老朋友,還有雜誌社、出版社,我們年輕的時候他們都認真地扶持過我,現在人家說有個作品讓你給看一看,寫篇文章,我不可能無動於衷,評價作品的時候就不那麼客觀,好話說得會更多。

北青報:您如何評價當下文學?

孟繁華:評價任何時代文學最重要的一個尺度,是看這個時代文學的高階成就。比如現代文學我們有了魯迅,這就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國家的高階成就。對文學的期待,不要像對經濟的期待那樣:每年的GDP要不斷攀升。文學不能一年一年地看,像收莊稼似的。看任何一個時代的東西,一定要看到高階成就,就像我們看法國要看雨果,看英國要看莎士比亞,看美國要看海明威,看日本要看川端康成,看俄國要看托爾斯泰……這些文學的高峰都是世界共同的文學遺產,有世界影響的作家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標識。

實事求是地說,基數更大作品是消費性的東西,和處理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是兩回事情,它不代表這個時代的文學成績。高階的東西,我們要跟他展開對話,和餘華、劉震雲、劉恆、鐵凝、蘇童、歐陽江河、西川……不管是嚴肅文學還是大眾文學,跟高階成就展開對話,才能真正和我們這個時代的優秀文學和文化成果構成關係,形成真正的文學批評。

北青報:近幾年,出現不少新的寫作文體,比如近來大熱的生態文學、自然寫作,對此您怎麼看?

孟繁華:文學藝術在不斷髮展過程中肯定會產生新的概念、新的形式,在固有的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報告文學等文體不能滿足文學創作要求時,有些刊物、批評家、作家就會提出一些新的概念。重要的是,任何一個概念和一種文體的提出,要靠它的創作實踐來證明、來驗證。像非虛構寫作到現在大概有十多年,已經成為相對成熟的一個文體。

自然寫作一直存在。從《詩經》的《關雎》《蒹葭》開始,人與自然的關係一直存在。現在重新提出,是更多人看到了現代性發展過程當中的問題,或者說,“現代”的實現是以自然作為代價換取的,環境汙染,水資源短缺,災害頻仍,提倡者意識到自然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文學能做的就是提倡自然寫作。我覺得現在的自然寫作作為一個新的文學概念,理論闡釋還嫌薄弱。原因是與自然寫作相關的文化理念、文學觀念還沒有搞清楚。其實,這個理念的本質,還是要處理人和自然的關係。現在是模糊的,另一方面,我覺得還是有待於創作實踐去證明。

還有,我覺得要用一種客觀的態度對待自然寫作,不要牴觸,也不要盲目鼓勵。視野再擴大一點,比如歷史上有沒有這種東西,他們是怎麼處理的,創作實踐是什麼樣的?當我們把這些搞清楚之後,會建立起一個關於中國的自然文學、自然寫作的樣態。要講中國故事,講中國經驗,肯定會講出獨特的關於自然寫作的故事。

做一個正直的學者,一個儘量不講假話的人

北青報:您說話知識含量豐富,還特別幽默,日常生活中也如是?

孟繁華:我喜歡開玩笑。一個做文學的人也弄得正襟危坐,實在不喜歡。當然,這也是一種自娛自樂吧。到了一定年齡,各種事務使時間變得非常零碎。我是很無趣的人,打牌下棋都不會。偶爾和朋友一起喝喝酒就算業餘生活了,其他的時間基本是在讀書寫作。閱讀積累非常重要,比如上課講到哪個作品,寫過讀過的,幾十年我都不會忘記。

做學術,假如不瞭解新的理論,就不可能獲得新的方法、新的觀念。所以讀書對我來說,就是活到老學到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學, 21世紀前十年,我可能算是一個重要的批評家,2010年以後,我們這一代人的影響逐漸在淡化,這是客觀事實。可能是性格原因吧,我願意跟年輕人在一起。向年輕人汲取新的觀念和思想,但也不是跟著年輕人跑。一面向著未來,一面向著過去,既瞻前又顧後才不至於和這個時代離得太遙遠。

北青報:進入耳順之年,您會怎麼看待生命,比如疾病、生死。

孟繁華:沒有刻意考慮過這個。我曾經得過嚴重的疾病,得知時有那麼三五分鐘是極度絕望的。但是很快就鎮定了。我記得很清楚,2016年3月做的手術,那天我特別輕鬆。進手術室的時候,我還開玩笑,說總得有一個儀式吧,就這麼給推進去,很不嚴肅嘛。手術下來,我太太說醫生說非常成功。我還跟她開玩笑,我說醫生都這麼說:下來的,說非常成功;下不來的,說我們盡力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東西可能是命定的,未知的東西,神秘的事物,但不要用無知的方式去對待它。具體到對自我的要求,就是生活裡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正直的學者,做一個儘量不講假話的人。(文/記者李喆 供圖/孟繁華)

推薦文章

  • 神印王座動畫定檔復播,仍是26集的半年番,漫迷的週四快樂回來了

    神印王座動畫定檔復播,仍是26集的半年番,漫迷的週四快樂回來了不過現在大家的週四快樂回來了,神印王座動畫依舊是週四檔,從官微的評論區,就能夠看到漫迷們的開心,幾乎都是清一水的歡迎,期待神印王座動畫的開播,這樣到時候,大家就能看到獵魔團選撥賽激烈的大戰,也能看到龍皓晨與聖採兒的甜美愛情,真得太讓人期待了...

  • 首屆“護生日”主題活動在南嶽衡山舉行

    首屆“護生日”主題活動在南嶽衡山舉行活動現場,中國麻風防治協會名譽會長、湖南省生態保護聯合會名譽會長、湖南省佛慈基金會理事長聖輝長老作為護生日推動者向參會代表發出了“設立護生日就是要透過實際行動讓更多的人行動起來去‘關愛自然、關愛社會、關愛他人’,深化‘敬畏生態、熱愛生命、愛...

  • 不裝了,字母哥把NBA第一人讓給庫裡!卻貶低詹皇,勒布朗很難堪

    不裝了,字母哥把NBA第一人讓給庫裡!卻貶低詹皇,勒布朗很難堪上面誇庫裡是新科NBA第一人,回過頭來說自己不干涉球隊,永遠很滿意陣容,字母哥這種行為明顯就是在赤裸裸的對比這兩個聯盟的最偉大超級巨星了,而結合他對庫裡的欣賞,那你說字母哥到底看不起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