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逃跑為什麼是“上”計-是詭辯還是真計謀

由 榕康家皓 發表于 人文2022-08-31
簡介宋高宗趙構在當皇帝之前是一個沒有地位的皇子,靖康元年金兵圍住北宋都城,要帶走一個親王當做人質

為什麼走為上計是最後一計

逃跑為什麼是“上”計-是詭辯還是真計謀

走為上計,是三十六計的最後一計,也是最廣為人知的一計,更是被中國人誤讀最深的一計。

走為上計,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走為上這一詞,最早在《南齊書。王敬則傳》中出現。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北宋小說《冷齋夜話》中,又把它寫為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裡的“走”說白了就是跑,當戰場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離開陣地就是最正確的選擇。

逃跑為什麼是“上”計-是詭辯還是真計謀

?古人按語中說: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當敵人處於上風的時候,我方有三條路可以選擇,一是投降,二是求和,三是撤退,既然都已經讓人家打到撤退的地步了,走為什麼還能成為上計呢?

投降是徹底失敗,求和是一半的失敗,只有撤退算不上失敗,撤退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與敵方主力的正面對抗,儲存剩餘力量,主動撤退,還可以成為誘敵之計,為自己創造有利的戰機。以退為進這一招其實是在失敗時最好的選擇,因此稱之為上計。

逃跑為什麼是“上”計-是詭辯還是真計謀

宋高宗趙構在當皇帝之前是一個沒有地位的皇子,靖康元年金兵圍住北宋都城,要帶走一個親王當做人質。宋徽宗的其他兒子都膽怯懦弱、不敢出頭,唯有趙構主動提出前往。趙構到了金國表現非常神勇,這讓金人懷疑他皇子的身份,於是就把趙構給放了。

當金兵再次進攻北宋的時候,趙構又一次前往議和,這讓北宋的大臣對趙構刮目相看,在北宋皇帝都被俘虜的情況下,大臣們便擁戴僅剩的皇室血脈趙構建立了南宋。面對金軍的不斷南侵,疲弱的趙構沒有了做人質時的神勇,他選擇了逃跑,甚至還跑到了海上。金兵因為沒有海上作戰力量,只能撤兵,趙構得以從海上抽身回到了紹興,保住了趙氏王朝最後的根基。

逃跑為什麼是“上”計-是詭辯還是真計謀

1132年趙構遷都杭州,讓南宋朝廷初步站穩了腳跟。1234年南宋在與金朝周旋了109年之後,宋理宗聯合蒙古聯軍把金國皇帝金末宗殺死於亂軍之中,金朝滅亡。走為上計看上去似乎是一個無計可施的逃走的結果,其實給了你一個智計百出、捲土重來的重新開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