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佛教:禪林生活方式的確立

由 歷史國學教堂 發表于 人文2022-08-29
簡介”隨著禪宗的興盛,參學的僧俗日益增多,也日漸意識到禪僧住在律寺內很不合適,對於說法住持和集體修行生活都不方便,要求使禪宗僧侶直接從一般寺院中分離出來

巖居穴處是什麼意思

中國禪宗的確立,包括中國式的禪學思想的確立,也包括中國式的禪宗僧團的建立及其清規和生活方式的確立。禪學思想的最後完成是馬道祖一,禪林生活和清規的最後清完成是道一的弟子百丈懷海。

佛教:禪林生活方式的確立

在四、五祖的時期,禪宗僧團已經出現,至六祖以後,弟子更加眾多。但是這些禪僧們以道相授受,或巖居穴處或寄住在律宗的寺院,有時在寺院住到上千餘人。

據《景德傳燈錄》記載:“以禪宗肇自少室,至曹溪已來,多居律寺。雖則別院,然於說法住持未合軌度故。”

隨著禪宗的興盛,參學的僧俗日益增多,也日漸意識到禪僧住在律寺內很不合適,對於說法住持和集體修行生活都不方便,要求使禪宗僧侶直接從一般寺院中分離出來。

佛教:禪林生活方式的確立

於是,馬祖道一便開闢荒山另建禪寺,但其時尚未有叢林規章制度。到百丈懷海,才折中大小乘成律,又根據禪宗特點,正式制定了禪林的“叢林清規”。

這也就是禪宗寺院組織的程式和寺眾(清眾)日常行事的章程準則:“元和九年,百丈懷海禪師,始立天下叢林規式,謂之清規”。因懷海有“百丈禪師”之稱,所以他制訂的清規也稱《百丈清規》。

《百丈清規》在建築格局、修學方法、寺廟職事設立、對僧眾的管理方法上都有新的規定,例如,“不立佛殿,唯樹法堂;參學僧眾不論高下、多少,一律入僧堂居住;在僧堂內設“長連床”,供坐禪偃息。

佛教:禪林生活方式的確立

除了聽禪師開堂說法,聽任學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常準。又採取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行普請法”,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普請法透過自力勞作,實現寺院的自給自足,奠定了經濟基礎。立德高望重者為叢林住持,尊為長老,居於方丈。

懷海的“百丈清規”使禪宗不僅在思想上而且在體制上中國化了,從此,禪宗完全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方式,“禪門獨行由懷海之始。由此,禪宗作為一個獨立的佛教宗派,終於確立。

佛教:禪林生活方式的確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