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四川話中看似很土的這些俗語,出身其實超高貴!

由 小小地名大乾坤 發表于 人文2022-08-28
簡介壹寶器出自《世說新語》寶器,也寫作“寶氣”,雖然這是四川話中出鏡率比較高的一個詞,還衍生出了“哈寶兒”“寶篩篩”等用法,但知道它來歷的人還真不算多

譁眾卻寵讀音是什麼意思

我們平時對四川話的印象,感覺是“土”、“俗”,但刨根問底、追本溯源起來,有的“土話”,居然都來自古代典籍。

四川話中看似很土的這些俗語,出身其實超高貴!

寶 器

出自《世說新語》

寶器,也寫作“寶氣”,雖然這是四川話中出鏡率比較高的一個詞,還衍生出了

“哈寶兒”“寶篩篩”

等用法,但知道它來歷的人還真不算多。

其實“寶器”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在該書的《排調》篇裡,有這麼一個故事:“

王公與朝士共飲酒,舉琉璃碗謂伯仁曰:此碗腹殊空,謂之寶器,何邪?

”劉孝標註:以戲周之無能。

請大家注意,在這個時候,“寶器”就有“傻且不自知”的意思了,和今天四川話裡的“寶器”的意思基本一致。

恍 兮 惚 兮

出自《老子》

聽到“恍兮惚兮”這個詞,是不是又想起了不小心做錯了事被家長和老師的責罵聲支配的恐怖?這個詞確實是四川娃兒因粗心而挨訓時經常聽到的,有時候還被簡化為“恍”——

“你這個娃兒硬是恍得很!”

可能你以為恍兮惚兮是個四川土話,然而人家的出身很高貴的:出自《老子》(《道德經》)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是不是頓時覺得四川的家長和老師都是古文小天才,訓個孩子都要引經據典的?其實人家老子說的“恍兮惚兮”原意是“迷離、難以捉摸”,用來形容粗心大意可以說是四川人的“活學活用”。

叄 散 眼 子

出自《莊子》

四川有些地方,形容一個人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常說這個人是個“散眼子”,比如

“那個散眼子娃兒,天天不上班在外頭晃。”

“散眼子”這三個字看似很難理解,其實它應該寫成“散焉者”,原文出自《莊子·人間世》:

“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幾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就是萬物的變化,是禹和舜所把握的要領,也是伏羲、幾蘧始終遵循的道理,何況像我們這樣閒散的人呢!”

這裡的散焉者,是指一個人散淡閒逸、無拘無束的樣子,是典型的“道家思想”,屬於褒義詞。至於為啥在四川話裡變成了貶義詞,這個就有待考證了。

肆 心 欠 欠

出自《禮記》

心欠欠,四川話中指沒有得到,或者得到了但不滿足而遺憾的心態,比如

“昨天專門去吃那家網紅串串兒沒吃成/沒吃夠,今天還心欠欠的。”

心欠欠的正確寫法應該是“心慊慊”,這個“慊”字出自《禮記·坊記》:

“使民富不足以驕,貧不至於約,貴不慊於上。”

鄭玄注:

“慊,恨不滿之貌也。”

和四川話“心欠欠”表達的意思完全一致。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有一篇《夢歸賦》,裡面有一句“心慊慊而莫違。”可見“心慊慊”這句“土話”也是入得了《全唐文》的。

伍 雨飛飛兒

出自《莊子》

雨飛飛兒,四川話中的“毛毛雨”的意思。這個詞的也很古老,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詩經》裡的名篇《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五代後蜀詞人毛文錫的《醉花間》詞裡有這麼一句:

“昨天雨霏霏,臨明寒一陣。”

形容小雨綿綿的樣子。

後來經過演變,四川話裡的“雨霏霏”變成了名詞,並且加上了四川人喜聞樂見的兒化音,成了今天我們說的“雨飛飛兒”。

陸 佔 花 兒

出自《荀子》

四川人對那種沒有自知之明,又愛出風頭、愛表現的人,往往稱之為“佔花兒”,有時候也簡化為“佔”,比如

“他這個人就是佔得很”

其實這個“佔”應該寫成“囋”,出自《荀子·勸學》:

“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

問一而告二,就是別人問一件事要說兩件事,很形象地表現出了愛出風頭、譁眾取寵的樣子。

柒 狗 甲

出自《山海經注》

四川人管搓澡叫什麼?搓狗甲!

“娃兒咧,各人去把身上的狗甲洗了!”

狗甲就是指身上的汙垢,你可能覺得“狗甲”這兩個字太粗俗了,不過如果我們換個讀音一模一樣的寫法:“

垢圿

”,是不是頓時覺得文雅了許多?

“垢圿”是一個很古老的詞,晉代郭璞在給《山海經》作注時就用了這個詞:

“錢來山出洗石,澡洗可以爽體去垢圿。”

看到沒,古代人也是要洗“狗甲”的。

另外,“狗甲”也被四川人用來形容一個人吝嗇,比如

“他這個人平時狗甲甲的”

,也簡稱為“狗”:

“他這個人狗得很”

。其實這也是“垢圿”的引申義,就是連身上的汙垢都捨不得洗了的意思,可以說是很毒舌了。

捌 歸 一

出自《老子注》

“歸一”在四川話裡是指事情辦理妥當或者完結的意思,比如:

“終於把這件事搞歸一了”

其實“歸一”是個道家常用詞,出自晉代玄學大師王弼的《老子注》:

“萬物萬形,其歸一也。”

是對《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註釋,意思是不管多麼複雜的現象,都有一致的規律,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是不是覺得很有道理?由於《老子》及《老子注》在道家的重要地位,所以“歸一”這個詞,在後來的道家典籍裡經常出現。

四川話裡借用了這個詞的原義,引申為“把事情辦妥當、搞完善、整清爽”的意思,雖然用法不同,但內在的邏輯是一致的。

玖 劉 前 進

出自《莊子》

成都人罵人,以前喜歡用一個詞“劉前進”,不過現在用得比較少了。但知道這個詞來歷的人卻不多,其實它源於一個典故“

劉全進瓜

”,小說《西遊記》中就有這個故事。

《西遊記》中的”劉全進瓜“發生於唐太宗遊地府之後,唐太宗還陽後要信守諾言給閻王送南瓜去,正好這時有一個普通百姓劉全,因為妻子李翠蓮和他鬧矛盾而其自殺,所以他情願舍了性命去地府獻瓜。劉全頭頂南瓜自殺後到了陰間,十殿閻羅問明原委,檢視生死簿發現他夫妻都有登仙之壽,就讓鬼差送他們還陽。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劉全妻子借唐王御妹李玉英屍首還魂,太宗也把玉英公主的財物賞給了他們。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頗廣,後來還被改編為多種地方劇。

為什麼“劉全進瓜”在四川話裡演化成了“劉前進”?

因為“瓜”在四川話裡是罵人的話,所以說你是個“劉全進”就是說你“瓜”的意思,這是一種隱語的修辭手法。

不過後來由於語音變化,“全進”變成了“前進”,也就很難看出它的來歷了。

拾 周吳鄭王

出自《百家姓》

四川人形容一個人穿著正式、打扮光鮮,經常會說

“耶,今天還穿得周吳鄭王喃!”

當然,如果你把這個理解為發自內心的讚揚那就錯了,因為這個詞在四川話裡一般含有調侃、戲謔的意思,是一種開玩笑的說法,大概和“人模狗樣”差不多。

背過《百家姓》的人,都知道“周吳鄭王”是該書的第二句: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為啥這句話被拿來形容毫無關聯的穿衣打扮?這是因為“周吳鄭王”四個字中,有“周”和“鄭”二字,諧音“周正”,加之“周吳鄭王”這句話是《百家姓》前幾句,一般人都聽說過,所以被善恢諧的四川人拿來做為“周正”的替代。

推薦文章